形容宠辱不惊的词句(宠辱不惊是一个成语)
形容宠辱不惊的词句(宠辱不惊是一个成语)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众生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如何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窃以为,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没有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要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更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卢承庆有家训传世唐朝时,有个叫卢承庆的官员,供职吏部,任考功员外郎,负责高级官员的政绩考核,此人深通做官处世之道。当时一个负责督办粮草的官员,因大风毁船失米,到吏部述职时,卢承庆写下评语:“临运毁粮,考核为中等下”;这人看完评语后,面无表情,准备退下,卢承庆想了想,又把评语改为:“虽为损米,但非人力之所及,考核为中等中”;这人看了一眼后,还是没有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此联出自《菜根谭》)
宠辱不惊,是一种境界,个人认为,只有中国的传统道家思想方有这般境界。人生在世,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寻常;视喜怒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淡然处之,这该是何等的境界,兄弟性急,对此颇为向往。
宠辱不惊,是一个成语,是一个典故,耐人深思。
唐朝时,有个叫卢承庆的官员,供职吏部,任考功员外郎,负责高级官员的政绩考核,此人深通做官处世之道。当时一个负责督办粮草的官员,因大风毁船失米,到吏部述职时,卢承庆写下评语:“临运毁粮,考核为中等下”;这人看完评语后,面无表情,准备退下,卢承庆想了想,又把评语改为:“虽为损米,但非人力之所及,考核为中等中”;这人看了一眼后,还是没有半点笑容,不惊不喜,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卢承庆见此人如此从容,必非寻常人物,于是又把评语改为:“宠辱不惊,考核为中等上”。成语“宠辱不惊”的出处(《新唐书》)。
宠辱不惊,乃是人生最高境界
卢承庆为官清廉,做事认真,讲求实际。晚年病危的时候,把儿女们叫到床前嘱咐说:“我死后,丧事一定要从简。穿的这身衣裳就算是我的装裹,不要再给我买新衣服。棺材外边不必设椁,用一层棺材装好,埋了就可以。坟头不要太高,只要能让人看得见就可以了。碑文不要乱写,吹嘘我这一生有什么功绩,只要老老实实写上我的履历、什么时候死的,此生足矣!”这就是卢承庆的遗言。可见,卢承庆不仅清廉,而且自身也是个对虚荣看得非常淡的人。
卢承庆有家训传世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常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众生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如何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窃以为,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没有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要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更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
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出自《菜根谭》)
(图片皆采自网络,深表谢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