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留下的四大辅臣(三国时期的9次御驾亲征)
曹丕留下的四大辅臣(三国时期的9次御驾亲征)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后,曹叡即位。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曹叡也有御驾亲征的经历。曹叡两次亲政曹丕三次御驾亲征公元222年,孙权打赢夷陵之战后,不再臣服于曹丕。于是,曹丕派遣三路大军征讨东吴。此战,曹丕来到宛城,摆出了一副拿下吴国的态度。不过,曹真、张郃、徐晃、夏侯尚等曹魏名将悉数登场,却还是没能打破东吴的长江防线。公元223年,曹丕无奈结束了这一次御驾亲征。公元224年,曹丕来到广陵,第二次对东吴御驾亲征。但是,在徐盛的疑兵之计下,曹丕选择撤军。一年后,曹丕第三次来到广陵,不过,因为天气寒冷等原因,曹丕同样主动撤军。因此,曹丕三次征讨东吴,可以说是全部无功而返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御驾亲征,意思就是天子亲自率兵征讨。在三国时期,刘备、曹操、孙权等诸侯经常率军南征北战,不过,曹操没有称帝,而刘备和孙权在登基称帝后,也没有经常御驾亲征了,毕竟皇帝一旦被俘或者阵亡,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以下,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三国时期的9次御驾亲征。
刘备御驾亲征一次
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诚然,关羽取得了水淹七军的成绩,不过,在曹操和孙权这两大势力的夹击下,关羽最终兵败被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蜀汉后,刘备立即征讨东吴,这不仅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也是为了夺回荆州之地。但是,刘备的御驾亲征,没有取得成功。公元222年,在陆逊的火攻之计下,刘备吃到了夷陵之战的败仗,并在公元223年病逝于永安白帝城。
曹丕三次御驾亲征
公元222年,孙权打赢夷陵之战后,不再臣服于曹丕。于是,曹丕派遣三路大军征讨东吴。此战,曹丕来到宛城,摆出了一副拿下吴国的态度。不过,曹真、张郃、徐晃、夏侯尚等曹魏名将悉数登场,却还是没能打破东吴的长江防线。公元223年,曹丕无奈结束了这一次御驾亲征。
公元224年,曹丕来到广陵,第二次对东吴御驾亲征。但是,在徐盛的疑兵之计下,曹丕选择撤军。一年后,曹丕第三次来到广陵,不过,因为天气寒冷等原因,曹丕同样主动撤军。因此,曹丕三次征讨东吴,可以说是全部无功而返了。
曹叡两次亲政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后,曹叡即位。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曹叡也有御驾亲征的经历。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228年,彼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因为出其不意,诸葛亮切断了陇西和关中地区的联系。对此,曹叡十分重视,不仅亲自来到关中地区,还调集了曹真、张郃等大将。最终,因为马谡大意失荆州,诸葛亮无奈撤军,所以,曹叡第一次御驾亲征也以成功而结束。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234年,彼时,孙权亲自率军围攻合肥,从而响应诸葛亮北伐。得知合肥被包围的消息后,曹叡亲自率领大军前去支援,当然,前线镇守的满宠抗住了东吴大军的进攻,还没等曹叡出手就化解了对方的攻势。从这一角度来看,曹叡第二次御驾亲征,也算不上取得胜利。
曹髦御驾亲征一次
嘉平六年(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除齐王曹芳后,改立曹髦为皇帝。在司马师去世后,曹髦继续被司马昭挟持。在此背景下,忠于曹魏的武将选择反抗司马氏。其中,就诸葛诞来说,在公元257年正式起兵,因为获得了东吴的支援,诸葛诞之乱让司马昭十分重视。于是,公元257年五月,司马昭挟持曹髦和郭太后征讨淮南。
对此,在笔者看来,司马昭此举,显然不放心曹髦,也即担心他亲自征讨诸葛诞后,曹髦或许会在后方夺回大权。基于此,曹髦只能被迫御驾亲征了。公元258年,诸葛诞兵败被杀后,曹髦得以回到都城洛阳。
孙权御驾亲征两次
在称帝之前,孙权就多次进攻合肥,这是因为想要夺取江淮平原,合肥是必须拿下的钉子。而在公元229年登基称帝后,孙权也没有改变御驾亲征的习惯。
公元233年,孙权出兵想围攻合肥新城,因城远水,二十余日不敢下船。魏将满宠对手下诸将说:“孙权知我移兵城外,定会夸海口。前来展示其实力,邀取功名。虽然他不敢向前推进,但定会上岸来炫耀兵力,以示其兵多将广。”于是满宠便派遣六千步骑,在淝水隐处伏兵等待。后孙权果然上岸耀兵,满宠伏军突起袭击,斩首数百,也有逃至河中溺死。
孙权大怒,于是攻打合肥新城,吴将全琮率领步骑五万攻六安,最终都是不克而还。
青龙二年(234年)五月,孙权进驻巢湖口,自称有十万人,亲自带兵攻向合肥新城;另一方面,又派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进驻江夏、沔口,攻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进驻淮,向广陵、淮阴进逼,形成三路兵马北伐。
在孙权第二次御驾亲征时,曹魏的合肥新城守将张颖等拒守力战,使得孙权久攻不克,双方一直战至七月。七月壬寅日,魏明帝曹睿亲率大军东行。得知这一消息后,孙权便恐惧而退走,进攻淮水流域的孙韶军亦同时回师,只有进攻汉水流域的陆逊军继续战斗,但不久亦撤退。因此,孙权两次御驾亲征,都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