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著名的诗句(见证了宋朝兴衰起落)
宋朝最著名的诗句(见证了宋朝兴衰起落)小楼昨夜又东风,往事知多少。公元978年,这是李煜亡国,沦为楚囚的第三个年头。南唐降臣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面对故国旧臣,饱受亡国之辱的李煜感叹说:“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
李煜
公元976年,是北宋建国的第16个年头。此时的宋王朝,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正在历史的天空中冉冉升起。
皇都汴梁的金銮殿上,宋太祖赵匡胤正在接受南唐后主李煜的跪拜。出于“戏谑”,也出于“气愤”,他封了这位亡国之君违命侯的爵位。同年冬,留下了“烛影斧声”之谜的宋太祖赵匡胤龙驭宾天。他的弟弟宋太宗赵光义放出“金匮之盟”的大招,继承帝位。宋太宗继位后,改封李煜为陇西公。
公元978年,这是李煜亡国,沦为楚囚的第三个年头。南唐降臣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面对故国旧臣,饱受亡国之辱的李煜感叹说:“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绝命词《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太宗知道李煜写作并演奏了这首《虞美人》后,勃然大怒。于是在公元978年的七夕节,李煜生日当天,赐了一壶盛有牵机药(毒药)的毒酒,鸩杀了李煜。一代词帝就此陨落,终年42岁。
公元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统一全国。终结了自唐末以来,五代十国纷争不息的乱世局面。
2
柳永
公元987年,是李煜辞世的第十个年头。这一年,继李煜之后的又一位词坛大佬出生了。他是柳永。柳永的出生,意味着继李煜之后呈现荒凉衰落的词坛,又要被引爆。毫无疑问,就是柳永引爆了宋词的寒武纪。
在李煜死后,柳永生前的这十年,词坛不是没有写手,像王禹偁、寇准这样的猛人,还是能挑出一两个的。
可是,搞政治,这些人都是好手,尤其寇准,一代名相,没的说。至于说到词的创作,他们终究还是没能当起大任。公元1004年,辽国犯宋,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大胜。公元1005年,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公元1006年,寇准罢相。
公元1008年,柳永到汴梁参加科举。这时的北宋王朝承平日久,繁华极盛,汴京风情,纸迷金醉。春闱放榜后,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写了《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不满。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公元1024年,柳永第四次科举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虫娘分别之际,写下了《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凡有井水处,皆歌柳词。打着“奉旨填词”招牌的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晏殊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重境界“第二重是柳永词中所写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一重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词,出自柳永同时代的又一位词坛猛人之手。他叫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有神童之誉,14岁就中举授官。曾一度霸屏热搜,耍爆朋友圈。
他连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身居要位多年。
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均出自晏殊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皆经他栽培、荐引,得到重用。
4
范仲淹
公元1040年至1043年间,范仲淹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其时,正值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怀着征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矛盾情绪,范仲淹写下了《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公元1046年,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当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一事,写下了火爆网络的《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是初中语文必背课文,还能背诵下来这一段的人,请为自己鼓掌。
5
欧阳修
范仲淹写下《岳阳楼记》的同年,与他一起推行“庆历新政”的另一位大文学家,也写下了一款爆文《醉翁亭记》。他是欧阳修。公元1030年,欧阳修进士及第。
据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说,欧阳修之所以未能夺魁成为状元,是因为他锋芒太露,众考官有意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只是彼时,这些有意“挫其锐气”的主考官们,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其貌不扬,自称只有在骑马、睡觉、上厕所时才能构思出好文章的年轻后生,会成为后来的文坛领袖,享有“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的盛誉。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位貌不惊人的文坛领袖,不经文章独步天下,写起词来,也是开了挂的猛。
他能写出“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幽怨,也能写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
6
王安石
公元1067年,宋英宗驾崩。20岁的宋神宗赵顼继位。依照惯例,新皇继位,要大赦天下,奖赏百官将士。可让宋神宗吐血的是,就在他的赏赐敕令下达之后,财务部的官员跑来告诉他,国库没钱了。这就尴尬了。
皇帝的赏赐敕令已经下达,百官将士都在眼巴巴的等着领赏,朝廷竟然拿不出钱来,这不是明摆着打宋神宗的脸吗?面子掉了一地的宋神宗,在痛定思痛之后,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改革现有体制。一场两宋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大变法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替皇帝挑大梁,担当变法先锋的一把手,叫王安石。故而,这次变法又叫“王安石变法”。
公元1076年,王安石辞相,出任江宁知府,这是他第二任任江宁知府。第一次是在宋英宗治平四年。
他的代表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当作于这两个时段的其中之一。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桂枝香》,是王安石词作中的翘楚。境界高远,人所不及。连苏东坡看了,都要叹一句:此老乃野狐精也!
7
苏轼
公元1057年, 那个已被“挫去锐气”的欧阳修,经历了媳妇熬成婆的苦逼岁月洗礼后,出任当届科举的主考官。这一年,他拿着一位四川籍青年的考卷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这个人,就是宋代文坛上不世出的奇才,苏轼。 就像欧阳修后来让当年“挫他锐气“的主考官们出乎意料一样,这位让欧阳修誉为未来文坛领袖的苏轼,也同样让欧阳修出乎意料。
苏轼不仅文章独步天下,他的诗词、书法、绘画、烹饪,更是无一不成为世人追捧的至宝。
公元1079年,对于苏轼而言,这是他人生当中极为惊悚,极度触目惊心的一年。就像香港影视圈每隔几年,都会针对周星驰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倒周运动”一样。1079年的北宋朝廷内,也针对苏轼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到几乎要了苏轼老命的“倒苏运动”。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的转折点,处心积虑要置苏轼于死地的新党们,在朝野救援对的阻碍下,终究没能如愿。退休金陵的王安石,给宋神宗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这场诗案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公元1082年,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在黄州城外的赤壁矶,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在这以前,词坛上只有“婉约”一派。苏东坡,这位注定不平凡的诗人,在继柳永、晏殊之后,以一阙“大江东去” 的豪迈,于婉约词派外,开创了豪放一派。他的名字,注定要成为宋词史上最响亮的名号。
8
周邦彦
公元1105年,宋徽宗赵佶设立大晟府,一个专管词曲音乐的衙门。这里的“音乐官员”,上宠下捧,过着舒适的“专业创作”生活。继柳永、秦观之后的又一位婉约词集大成者周邦彦,便是宋徽宗派去做专管乐舞的大晟府提举。
周邦彦是著名的美男词人,他与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就是《水浒传》里与燕青搞暧昧的那个,往来密切。有一次,李师师约了周邦彦在闺房幽会。那知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情急之下,周邦彦钻到床下躲了起来。
这桥段,与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在好友张说府上偶遇唐玄宗的故事颇为相似。宋徽宗走后,周邦彦把他听到的李师师和宋徽宗的情话,写成了一首词《少年游》。
谁知有一次李师师在与宋徽宗啪啪啪之后,竟然忘情地把这首《少年游》当着宋徽宗的面唱了出来。宋徽宗听到后,很是不悦。第二天,就下令把周邦彦贬出京城。
之后,宋徽宗又去幽会李师师,恰碰到李师师送别周邦彦回来,哭的两眼通红。宋徽宗问李师师:“周邦彦又写了什么东西没有?”
李师师回答说,填了一首词《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
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来岁去,
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
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
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
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宋徽宗听了以后,觉得周邦彦确实是个人才,就赦免了周邦彦。彼时,词坛风华依旧。只是北宋王朝的繁华,已经接近尾声。《清明上河图》里的那个百业兴旺,车水马龙,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即将在金人的铁蹄声中,烟消云散,化作齑粉。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徽、钦二帝被俘。史称“靖康之变”。至此,北宋王朝167年的繁华落幕。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替代了柳永的“晓风残月”;辛弃疾的“金戈铁马”替代了苏东坡的“大江东去”。
婉约仍在,豪放不改。只是,宋徽宗词中的“万里帝王家”,跟李煜词中的“三千里地山河”一样,就此沦为异姓别家的地盘。北宋王朝的罗曼蒂克史就此消亡,南宋王朝的铁马冰河梦却才开始。
9
李清照
公元1127年的北宋,国势飘零,遍地狼烟。神州大地上的百姓,经受了太多的灾难苦痛,太多的生离死别。在仓皇南逃的队伍中,一位中年女子像保护生命一般,正保护着十五车金石文物南迁。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文物南迁,担当这项使命的中年女子,名叫李清照。这一年,李清照43岁。饱受战乱之苦后的李清照,已不再是一个只关心“红肥绿瘦”的闺房女子,而是面对仓皇逃窜的统治者,敢于疾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女中豪士。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以后的李清照,换了心肠,她开始关注这个饱受欺辱的国家,希望统治者能韬光养晦,厉兵秣马,收复失去的河山。
只是南宋王朝的统治者,跟她那半夜临敌,翻墙逃跑的丈夫赵明诚一样,一度让她寒透了心。秋雨梧桐,酒入愁肠。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在饱尝了哀婉凄凉后,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10
岳飞
国难当头,男儿岂能坐视?
这个世上,有赵构、秦桧这样包藏私心,无视故土山河沦陷的昏君奸臣,就有岳飞、韩世忠这样的精忠报国,力图恢复故土中原的忠臣义士。事物吗,总是对立统一的。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公元1140,金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人,进军朱仙镇。同年,一意求和南宋朝廷以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朝。
南宋绍兴十一年腊月廿九,岳飞被南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终年39岁。江山社稷,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自此,那面写着“宋”字的黄龙旗,在插上临安的城头后,就再也没有插回汴梁城头的机会了。
11
陆游
岳飞之后,南宋王朝再无功勋卓著的抗金名将,却不乏拳拳报国热血的有志青年。譬如,陆游。公元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时年34岁。
早在四年前,陆游就和杨万里、范成大等人一道考中进士,只是因为他省试的排名在秦桧的孙子秦埙之前,因此被秦桧授意踢出了考生名单。一心渴望北定中原的陆游,入仕后,因坚持抗金主张,屡遭主和派排斥。
纵然他有心为这个主昏臣奸,偏安一隅的国家收复故土,却苦于终身不得志,无法替这个国家完成恢复大任。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公元1207年,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与金国签订“嘉定和议”,北伐计划宣告彻底破产。公元1209年,忧愤成疾的陆游,病重辞世,终年85岁。
直至死前,他还在叮嘱儿子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惜,他深爱的这个国家,直至亡国,都没能实现他“北定中原”的愿望。
12
辛弃疾
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估计是出门没看黄历的原因吧,本来气势汹汹要灭掉南宋王朝的完颜亮,却被窝里反的自己人给干死了。就在这一年,21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两千人的队伍,参加了耿京领导的起义军。
次年,辛弃疾作为义军联络员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回归事宜。在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他听到 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后,单枪匹马闯金营,活捉了叛徒张安国,全身而退。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这样的猛人,有宋一代,也就辛弃疾一人而已。辛弃疾惊人的勇敢果断,使得他名重一时 。在这种光环的笼罩下,他终于回归他所深爱的大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归宋,注定是“明珠暗投”。他想手提三尺剑,为这个国家上阵杀敌,收复故土。可这个国家,却让他失望了。公元1207年,壮志难酬的辛弃疾,溘然长逝。临终之际,仍在大呼:杀贼!杀贼!
13
姜夔
公元1176年,姜夔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的扬州,悲叹今日荒凉,追忆昔日繁华,遂写下了《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
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艺术全才。只是他一生仕途不济,四次回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姜夔为人潇洒不羁,以陆龟蒙自许,当时的名流士大夫,包括杨万里,范成大都争相与他结交,连朱熹都对他青眼相加。辛弃疾对他的词也深为叹服,曾和他填词互相酬唱。公元1221年,姜夔去世。
公元1251年,南宋王朝已走向尾声。当那个有“词家李商隐”之称的吴文英写下“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的《唐多令》后,这个词坛虽然还有赵以夫、蒋捷、张炎等一干词人效之于后,譬之于乐。
可是宋词的命运,就像彼时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南宋王朝一样,已经接近了尾声。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公元1279年,蒙古军攻破崖山,丞相陆秀夫背负着小皇帝赵昺跳海自尽。南宋王朝就此覆灭。
就在大宋王朝的命运走向终结之时,见证了这个王朝由盛到衰,又繁华到落幕过程的宋词神坛,也就此轰然倒塌,任凭谁也再无力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