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各国伙食对比(二战各国伙食差距)
二战各国伙食对比(二战各国伙食差距)三、中国——吃不饱啃树皮美军的伙食,虽然非常丰富,但军队中的士兵们,却对此非常不满。为了确保士兵们营养均衡,美国工厂全面开动,生产了大量价格低廉、便于运输的肉类罐头。在美军的食谱中,午餐肉罐头成了其中,出现最频繁的重要角色。为了将午餐肉吃出新花样,美国部队想出了很多烹饪方法。煎、烤、炖、将午餐肉捣碎,拌在主食里、用罐头直接加热午餐肉和梅菜……在尝试了很多种吃法后,美国大兵还是恨极了午餐肉罐头,常常吐槽自己吃肉,吃到想吐。不仅如此,意大利还为士兵们提供红酒、糖果、鱼肉等。当时的一位英国飞行员被俘虏后,吃到了意大利军队的晚饭,瞬间大哭了起来。而他之所以大哭,是因为眼前的饭菜,太过精美,所以,还以为这是自己的“断头饭”。殊不知,如此丰盛的饭菜,在意大利军队中,仅仅只是普通士兵的标配伙食。难怪有人调侃意大利军队打仗,就像是在“公款野炊”。二、美国——罐装肉罐头除了意大利外,美国军队的伙食,同样在二
自古英雄爱江山,因此,历史上常常会出现一段风涌云动的时期。1939年9月,德国率先向波兰发起进攻,很快,第二次全球规模内的战争全面爆发,二战拉开帷幕!第二次世界大战持续了整整6年,60个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这场战争,无数人为了守卫自己的国家,前赴后继地加入战争。有人为这场战争中的军队伙食,做了排名,美国军队天天吃肉,到想吐,中国士兵的胃里,竟然有树皮!
纵观参与二战中的各国,意大利的军队食物,奢侈精致;美国的军队食物,营养均衡;中国的军队食物,勉强果腹;德国和日本的军队食物,却堪称神奇,令人叹为观止!那么,意大利、美国的军队伙食,究竟有多丰盛?中国的军队伙食,又有多么寒酸?德日两国的伙食,又为何被人评价为“神奇”呢?
一、意大利——精致西餐
二战时期,意大利国家的军队战斗力,虽然不高,但他们的伙食标准,却名列前茅。除了大米、面包、蔬菜,这样的生存必需品外。意大利军队还聘请了专门的星级大厨,为战士们烹饪意大利面、披萨、蔬菜浓汤……当食物分配到士兵手中时,面包还会被裹上特级的橄榄油,其精致程度,不输如今才能吃到的意式大餐。
不仅如此,意大利还为士兵们提供红酒、糖果、鱼肉等。当时的一位英国飞行员被俘虏后,吃到了意大利军队的晚饭,瞬间大哭了起来。而他之所以大哭,是因为眼前的饭菜,太过精美,所以,还以为这是自己的“断头饭”。殊不知,如此丰盛的饭菜,在意大利军队中,仅仅只是普通士兵的标配伙食。难怪有人调侃意大利军队打仗,就像是在“公款野炊”。
二、美国——罐装肉罐头
除了意大利外,美国军队的伙食,同样在二战中,数一数二。由于两次世界大战,均未波及到美国本土,所以美国的后勤补给非常强大。整场战争中,每位美国士兵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和鸡蛋。吃完饭后,还有巧克力、口香糖、可口可乐,作为饭后的小零食。二战中,美国共计400万出境军人,这些人在一年中喝掉了足足10亿瓶可乐,令其他人羡慕不已。
美军的伙食,虽然非常丰富,但军队中的士兵们,却对此非常不满。为了确保士兵们营养均衡,美国工厂全面开动,生产了大量价格低廉、便于运输的肉类罐头。在美军的食谱中,午餐肉罐头成了其中,出现最频繁的重要角色。为了将午餐肉吃出新花样,美国部队想出了很多烹饪方法。煎、烤、炖、将午餐肉捣碎,拌在主食里、用罐头直接加热午餐肉和梅菜……在尝试了很多种吃法后,美国大兵还是恨极了午餐肉罐头,常常吐槽自己吃肉,吃到想吐。
三、中国——吃不饱啃树皮
中国的部队派系很多,主要分为国民党和八路军,两支军队。国民党军队伙食标准很高,但内部斗争激烈,军饷经常惨遭克扣。原本丰厚的军饷,经过层层下拨后,被苛扣到所剩无几。除此以外,还要面对日军的不断侵占,所以本就不富裕的后勤资源,最终,变得少之又少。整个作战过程中,国民党的军队,大部分时间只能吃粗粮、糙米,偶尔才能喝到一次肉汤。
所有参与作战的士兵中,八路军的伙食是最差的,也是最让人心疼的。由于食物短缺,大部分士兵只能靠稀饭、稀粥充饥,就连普普通通的咸菜,也成了他们严重的奢侈食物。由于八路军号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他们即使打了胜仗,也很少能够吃到肉。大部分时间里,八路军都在饿着肚子进行战斗。如果实在太饿,吃不饱的士兵们,会啃一口路边的树皮。而这些树皮,其实根本无法被身体消化。
四、德国——伙食有等级划分、包装精美
虽然前线的作战环境恶劣,很多食物都无法烹饪和储存。但一向严谨的德国人,还是选择了优先保障部队士兵的伙食供应。作战期间,德国人严格地制定了伙食等级划分标准。战斗地区的伙食标准最高,后方的文职人员伙食水平,则是最低的。
作战期间,德国为士兵们提供了一流的黑麦面包和鱼类,除此以外,还为他们提供果酱、黄油,以及其他调味品。填饱了肚子以后,每人还能领到德国精心准备的饭后甜点、香烟、茶叶、咖啡豆。各式各样的食物,以袋装、盒装的方式,分发到每个人手中,既小巧又便携,非常人性化。
除了包装奇葩外,德军食物的另一点神奇之处,在于食物的变化速度。起初,德军的食物精致,士兵们斗志昂扬;渐渐地,德国的食物供应不足,前方的战士们,也开始食物短缺,营养不良,出现了大量败血症病人,免疫力低下。前后的伙食水平差距,如此之大,很多军人的士气大跌,德国最终沦为了战败国。
五、日本——抢到什么,吃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起初疯狂侵占中国土地,肆意掠夺百姓食物,军队食物种类非常丰富。日本的伙食列表中,不仅包含鲜肉、蔬菜、精米、水果,还有清酒、罐头和白糖。因为本国土地面积有限,生产能力不高,所以日本军队打到哪里,就会在哪里掠夺食物,侵占财产。如果是尖端的空军部队,还能吃到咖喱炖鸡,土豆牛肉等精加工饭菜。二战期间,有日本士兵,因为讨厌大麦的味道,将许多大麦倾倒进了海里,令人发指。
除了这些食物丰盛的士兵外,日本还有一部分军队,专门负责驻守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这些部队的人们,无法掠夺资源,也无法收到国家运送的食物补给。万般无奈下,这些士兵们只能开荒拓土,自己种植食物。因为实在短缺,这部分人会用一粒梅子,配一大份米饭,简单搅拌过后,就狼吞虎咽。
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而言,战争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一片厮杀之中,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很渺小,仿佛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美味的佳肴,都抵不过活下去的信念。也正因如此,中国军队虽然食物短缺,但还是赢得了战争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