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仁厚温公祠,明朝建立的围龙屋,气势雄伟(走进五百多年历史的围龙屋仁厚温公祠)
原创 仁厚温公祠,明朝建立的围龙屋,气势雄伟(走进五百多年历史的围龙屋仁厚温公祠)温公祠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构造精巧,由堂屋、横屋、围屋、花台、池塘几部分组成,是梅县区现存700多座围龙屋建筑代表之一,目前加入梅州市客家围龙屋群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电瓶车上坐着的就是吴老师......仁厚温公祠是一座典型的客家人特有的围龙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群丰村。这座围龙屋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仁厚温公祠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南北长87米,东西宽一百二十多米,完全就是一座庞大的客家民居建筑。据说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围龙屋也是唯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我们是在梅州的第二天上午去的仁厚温公祠,本来这次行程是没有这里的,前一天在泰安楼,旅游局的吴老师看大家对围龙屋都意兴阑珊的,就临时加了这个“古老的围龙屋”让大家去采风,吴老师是个老旅游人,一路上诙谐风趣的解说和周到热情的服务让我们此次的梅州之行轻松了很多。
继续梅州之行,继续客家民居,今天去看看那个古老的民居仁厚温公祠吧!
“客从何来,家在何处”,客家人是中华汉民族八大民系中重要的一个支系,是原籍中原的汉族,历经五次的大规模南迁后,在南方各省形成的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民俗风情,神奇的迁徙历史,被誉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和“生活中的古典”。
客家人南迁后,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因此客家的民居建筑就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各式各样的建筑,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梅州作为我国汉族客家人最集中的聚居地,这里的围龙屋也是非常多的,我们今天去的“仁厚温公祠”,就是梅州客家围龙屋的典型代表。
仁厚温公祠是一座典型的客家人特有的围龙屋,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群丰村。这座围龙屋始建于明朝弘治三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仁厚温公祠整座屋宇有四进三堂八横三围,南北长87米,东西宽一百二十多米,完全就是一座庞大的客家民居建筑。据说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围龙屋也是唯一收入中国建筑学会编撰的巨著《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的客家围龙屋。
我们是在梅州的第二天上午去的仁厚温公祠,本来这次行程是没有这里的,前一天在泰安楼,旅游局的吴老师看大家对围龙屋都意兴阑珊的,就临时加了这个“古老的围龙屋”让大家去采风,吴老师是个老旅游人,一路上诙谐风趣的解说和周到热情的服务让我们此次的梅州之行轻松了很多。想想吧,大家在景区里走的汗流浃背的,刚回到车上,就能享受凉凉的空调;每到一处吃饭的地方,刚坐下不久,可口的美味佳肴就端到了你的面前......当然,所有这些,都是心细如发的吴老师的功劳。
电瓶车上坐着的就是吴老师......
温公祠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构造精巧,由堂屋、横屋、围屋、花台、池塘几部分组成,是梅县区现存700多座围龙屋建筑代表之一,目前加入梅州市客家围龙屋群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一到达温公祠所在的群丰村,就被这眼前的一幕所吸引,对面就是温公祠,村前是个大水塘,池水是碧绿的,天空中的蓝天白云还有白色的客家民居都倒映在水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真让人赞叹不已啊!
村子的中央,是一棵巨大的铁树,这棵铁树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这些年这铁树是年年开花,给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福祉。铁树旁就是两排古老的客家民居了,里面还住着人,既沧桑古朴又人气十足。
这条小巷应该是温公祠的第二进,这巷口绝对是个摄影的好地方,同行的美女摄影师们纷纷放下相机,做起了模特......
和国内所有的古镇古村一样,村子里也是“留守老人” 居多,这位老奶奶已经85岁了,非常配合地穿着她们民族的服装配合我们拍照。
还有这位79岁的老爷爷,儿女们都在香港,就他和老伴在家,当听说我们在找一个制高点拍村子全景后,立马打开房门,亲自把我们带到了他们家顶楼的天台上,非常的热情周到。
五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围龙屋,如诗如画的田园景,淳朴善良的老人们,这就是梅州的仁厚温公祠,一个你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