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名将宗泽怎么死的(抗金名将宗泽是怎么死的)
南宋名将宗泽怎么死的(抗金名将宗泽是怎么死的)老将军忧愤成疾,一病不起,诸将纷纷前来探望,宗泽振奋精神对诸将言道:“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诸将哭着回答道:“敢不尽力!”诸将走后,宗泽叹息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诗)第二天,开封城风雨大作,宗泽没有谈及任何家事,连呼三声"过河"后溘然长逝,时年68岁。徽钦二帝北去后,赵构即位,宗泽入朝参拜,皇帝迁回开封,一直是宗泽的心愿,但宋高宗贪图安逸,不愿意返回开封。为此宗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但宋高宗无动于衷。史家为了维护宋高宗的形象,说宗泽的奏疏被皇潜善隐藏,但这是不正确的,其实赵构并不想回去。宋金交战前,宗泽退居庐山隐居,之后奉命出使议和,但朝廷大臣担心他性情耿直破坏议和,所以让他担任磁州知州。当时河北地区已经非常混乱,宗泽只带着十几个士兵上任,到任后他“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金兵数千骑兵来犯,宗泽披甲登城,用神臂弓将其射退
1127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梁,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金军烧杀抢掠,激起了广大军民的强烈抵抗,涌现出一批抗金名将。
其中有一人,他虽然出身科举,但却让金人敬畏不已,更重要的是他慧眼识珠,救下岳飞,并大力提拔,为南宋培养了一位名将!但令人遗憾的是,因宋高宗的妥协,这员老将最终抱憾而亡!这是一位怎样的英雄呢?
1.文武兼备,忠勇抗金
此人就是南宋初年著名的爱国将领宗泽!据史书记载,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今浙江义务)人。宗泽家并不富裕,但他自幼胸怀大志,发奋读书,研习兵法,成为一名文武兼备的人才。1091年,宗泽考中进士,但因他性情耿直,在殿试时力陈时弊,得罪考官,所以被列为末等。之后的二十年,宗泽历任地方官,政绩卓著。
宋金交战前,宗泽退居庐山隐居,之后奉命出使议和,但朝廷大臣担心他性情耿直破坏议和,所以让他担任磁州知州。当时河北地区已经非常混乱,宗泽只带着十几个士兵上任,到任后他“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金兵数千骑兵来犯,宗泽披甲登城,用神臂弓将其射退,随后又杀出城外,“斩首数百级”。
2.坐镇开封,声震金国
后来赵构奉命出使金营,途经磁州,被宗泽留下。在宗泽等人的支持下,赵构自称河北大元帅,开始组织各路宋军。宗泽一心报国,力主赵构率军驰援汴梁。但此时的赵构心里已经有了小算盘,不愿意出兵勤王,于是干脆就把宗泽派出去。宗泽率军至开德,“十三战皆捷”,他向附近的其他将领发布檄文,合兵救援京城,但其他人不予理睬。
徽钦二帝北去后,赵构即位,宗泽入朝参拜,皇帝迁回开封,一直是宗泽的心愿,但宋高宗贪图安逸,不愿意返回开封。为此宗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但宋高宗无动于衷。史家为了维护宋高宗的形象,说宗泽的奏疏被皇潜善隐藏,但这是不正确的,其实赵构并不想回去。
老将军忧愤成疾,一病不起,诸将纷纷前来探望,宗泽振奋精神对诸将言道:“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诸将哭着回答道:“敢不尽力!”诸将走后,宗泽叹息道:“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的诗)第二天,开封城风雨大作,宗泽没有谈及任何家事,连呼三声"过河"后溘然长逝,时年68岁。
宗颖,宋朝将领,宗泽之子,居戎幕,素得士心。泽薨数日,将士去者十五,都人请以颖继父任。会朝廷已命杜充留守,乃以颖为判官。充反泽所为,颇失人心,颖屡争之,不从,乃请持服归。自是豪杰不为用,群聚城下者复去为盗,而中原不守矣。颖官终兵部郎中。宗欣战于胙城,不敌夏金乌,中数刀而亡,老帅性命甚忧,飞发兵救之,澶州血战后誓言过河.直捣黄龙,了宗帅未了之愿。
早发
【原文】
繖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
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马后垂着伞盖,马蹄踩着黄沙,沙沙,沙沙。
山遥遥,水茫茫,沿路见到那么多的野花。
眼观敌我形势,战术方略早已成竹在胸。
兵马缓步前进,三军肃静无人喧哗。
注释
⑴繖幄(sǎn wò):指伞盖。繖,同“伞”,从晋代起,官员出门,仪仗队里都有伞。
⑵垂垂:向下飘动的样子。
⑶形势:山川地势。
⑷策:战术、方略。
⑸徐行:慢速前进。
⑹哗:嘈杂的声音。
【作品鉴赏】
《早发》描写作者率军队早晨出发的情景,用一个视觉画面表现了一个听觉印象
此诗写宗泽率领自己的军队于清晨出发,去进行一次军事活动。全诗的气氛可以用诗中的一个“静”字来概括。这“静”既是早晨的大自然所特有的宁静,又是纪律严明的宗泽部队行军时的肃静,更是一场激战即将来临之前的寂静。这三种“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逼真的行军图。
“繖幄垂垂马踏沙”,写的是行进中的军队。“繖幄”是主帅行军时所用的仪仗,“垂垂”是张开的伞有秩序而无声地移动的样子,给人以静悄悄的感觉。“马踏沙”给人的感觉也是这样,那战马踩着沙地所发出的沙沙声,更衬托出行军队伍的整齐与肃静。这一句的特色,就在于用一个视觉画面表现了一个听觉印象;而行军队伍的肃静不哗,正是反映了宗泽部队的纪律严明,有战斗力。
《早发》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平实,不作豪迈语,却写出了一个大将的风度
“水长山远路多花”写了行军队伍周围的自然景色。悠长的流水、绵亘的远山、点缀于路旁的野花,这三者所构成的意境,是一种大自然在清晨时分的静谧。大自然的宁静与行军队伍的肃静互相映衬。“水长山远”既是说的自然景色,又暗示了行军路线之长。而宗泽既有闲情雅致欣赏周围的山水花草,则表明他对即将来临的军事行动早已成竹在胸,为下面一句的正面描写作了很好的铺垫。
“眼中形势胸中策”,正面描写了主人公的思想活动。“眼中形势”,是指当时的抗金形势;“胸中策”,是指他将要采用的战略战术。宗泽骑在马上,分析着当时的形势,考虑着自己的对策,觉得一切都已了然于胸中。正因为这样,所以“缓步徐行静不哗”,让部从放慢速度,坚定而又稳重地向前行进,静悄悄地没有喧哗之声。最后一句所表现的,是一种名将指挥下的部队的风貌。在“静不哗”中,既表现了严明的纪律,也表现了激战来临之前的肃穆气氛。
这首诗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它平平实实,不作豪迈语,却写出了一个大将的风度,一直脍炙人口。
【名家点评】
现代蒋孟豪《中国历代古典诗歌精品选译》:读罢此诗,行军途中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和一个运筹指挥若定的大将形象,便浮现眼帘。描绘动人,脍炙人口。
作者介绍
宗泽
宗泽(1060年1月20日—1128年7月29日),字汝霖,汉族,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人,宋朝名将。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宗泽在任东京留守期间,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后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本 名
宗泽
字 号
汝霖
所处时代
宋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浙东乌伤(今浙江义乌)
出生时间
1060年1月20日
去世时间
1128年7月29日
主要作品
《宗忠简公集》
主要成就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屡败金兵,名震北方
官 职
东京留守
追 赠
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
谥 号
忠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