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的历史文化有哪些(游阳泉读历史)
阳泉的历史文化有哪些(游阳泉读历史)五代时属北汉。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以娘子关地,建承天军,隶真定府(今正定)。(《文献通考·舆地考》载:“承天军,本镇州(今正定)娘子关,建隆元年为军”)唐初,贞观元年(627年),废苇泽县,入井陉。唐天宝八年(749年)石艾县更名广阳县,属广阳县;乾元初年(758年)设承天军,隶属河东节度使。娘子关在春秋时期属晋国,战国时期,三家分,后属赵国。秦朝统一全国后,属太原郡。西汉时期太原郡置上艾县,属上艾县。三国、西晋、北魏时均属并州上艾县(期间曾改称石艾县), 隋初废乐平郡,属辽州,开皇十六年(596年)设苇泽县 大业三年(607年)废县,地入井陉。(明成化版《山西通志》载:“苇泽关在平定州东北八十里,隋于此置县,亦名苇泽县,后废”。大业三年(617年)置井陉郡,另析苇泽县)
游阳泉 读历史 | 看娘子关古往今生 品娘子关悠悠历史
娘子关历史悠久,地处要冲,为三晋门户。从秦汉至清代,一直是沟通晋冀秦三地的交通要道,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历朝历代战略要塞的地位。
娘子关,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属地,到后来的赵国、太原郡、乐平郡、井陉、广阳县、真定府、平定县。经历了无数次朝代更替的战争,巍然屹立在太行山上,已然成为晋冀两省交通要道,文化旅游明珠。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正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带大家走进娘子关的古往今生,品味娘子关的悠悠历史。
娘子关在春秋时期属晋国,战国时期,三家分,后属赵国。
秦朝统一全国后,属太原郡。西汉时期太原郡置上艾县,属上艾县。
三国、西晋、北魏时均属并州上艾县(期间曾改称石艾县), 隋初废乐平郡,属辽州,开皇十六年(596年)设苇泽县 大业三年(607年)废县,地入井陉。(明成化版《山西通志》载:“苇泽关在平定州东北八十里,隋于此置县,亦名苇泽县,后废”。大业三年(617年)置井陉郡,另析苇泽县)
唐初,贞观元年(627年),废苇泽县,入井陉。唐天宝八年(749年)石艾县更名广阳县,属广阳县;乾元初年(758年)设承天军,隶属河东节度使。
五代时属北汉。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以娘子关地,建承天军,隶真定府(今正定)。(《文献通考·舆地考》载:“承天军,本镇州(今正定)娘子关,建隆元年为军”)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废承天军为寨,金代属太原支郡平定州。
元代属冀宁路太原府平定州。
明代属冀宁道太原府平定州,设承天镇。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在悬泉之上,绵山山麓修筑娘子关城堡,驻兵由正定卫统辖。(明成化版《山西通志》载:“固关、娘子关地隶平定,汛隶正定府”)
清初属太原府平定州,雍正二年(1724年)属直隶平定州,由安平乡承天都管辖。清代,娘子关“地属(平定)州,军校属正定”。驻兵仍由真(正)定镇固关营统领,为固关营统领八口之一。
从宋初至明、清时期娘子关地城管辖与军事管辖分置是其一大特体之处,军政分置,突出了娘子关独特的战略地位,更加彰显了娘子关“京畿藩屏”的特殊地位。
民国时期,娘子关属平定县,由第五区管辖,驻防军队属晋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娘子关仍属平定县,先后归属榆次行署、阳泉郊区、晋中专区,由娘子关区、娘子关乡、娘子关公社管辖;1983年9月平定县由晋中专区划归阳泉市,遂属阳泉市平定县。1985年8月,娘子关撤乡设镇,由娘子关镇管辖,沿袭至今。
娘子关,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军事要塞......一个个特殊的符号,也让这里久盛不衰,雄踞太行,闻名遐迩。这里不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山青水秀、风光壮丽,号称“北方小江南”,更是一处闻名内外的旅游胜地!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娘子关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平阳湖上的轮舟栈道,雄关下的飞瀑激流,向人们诉说着新时代的历史变迁。
“娘子关”——这个曾经被人看作山西走出封闭的闸口,而今,已成为山西开放的窗口,魅力山西、文化山西将从这里走向全世界。
来源:娘子关景区、山西文旅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