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暗含的意思是,如果您执意换太子,恐怕有损名声。这天下不是您的,是祖宗的,祖宗选定了长兄朱祁镇,那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天子,您能因土木堡之变取代他,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怎么还能废了他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呢?您应该在百年之后让位于朱见深,这才是公理,遵循公理,您才能有贤德之名。《女医明妃传》里的汪皇后《明史》上有这样的记载:“后有贤德,尝念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令官校掩埋之。”这样一位心怀仁德的好皇后,却被朱祁钰废了,原因是她反对换太子。说来朱祁钰也是悲催,就连妻子都不支持他。汪皇后的理由很充分,她说:“若此,恐碍监国名。夫犹是祖宗之天下,已代之为帝而反其子,让也。让则公,公则贤名皆归之。”

明英宗朱祁镇是反对人殉的,废除明朝后妃殉葬制度的就是他。但是,因为深恨囚禁自己七年的异母弟朱祁钰,恨乌及乌,连带着恨上了弟妹们,弄死朱祁钰后强令她们殉葬。

按理来说,朱祁钰的原配汪皇后也在殉葬之例,但她却幸运的逃过了一劫,平安活到正德元年,享年八十岁。怎么回事呢?请看下文。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1)

《大明风华》里的朱祁钰

处事正直,因反对换太子而被废后

和明朝的很多后妃一样,汪皇后没留下自己的名字,只知道她是顺天府人(今北京),家族世代为金吾左卫指挥使,不是什么高官。

《明史》上有这样的记载:“后有贤德,尝念京师诸死事及老弱遇害者暴骨原野,令官校掩埋之。”

这样一位心怀仁德的好皇后,却被朱祁钰废了,原因是她反对换太子。说来朱祁钰也是悲催,就连妻子都不支持他。

汪皇后的理由很充分,她说:“若此,恐碍监国名。夫犹是祖宗之天下,已代之为帝而反其子,让也。让则公,公则贤名皆归之。”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2)

《女医明妃传》里的汪皇后

暗含的意思是,如果您执意换太子,恐怕有损名声。这天下不是您的,是祖宗的,祖宗选定了长兄朱祁镇,那他就是名正言顺的天子,您能因土木堡之变取代他,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怎么还能废了他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呢?您应该在百年之后让位于朱见深,这才是公理,遵循公理,您才能有贤德之名。

朱祁钰勃然大怒,大臣们反对也就罢了,怎么连你一个深宫妇人都敢反对?何况,你不是应该站在我这边吗?你到底是不是长兄派过来的卧底?骂道:“谓见济非而子耶。”意思是朱见济不是你亲生的,你才能说出这种光明堂皇的话。

朱见济的确不是汪皇后生的,是贵妃杭氏所生。但汪皇后反对此事,可不只是因为这个。她的反对不合情,却合理。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3)

《女医明妃传》里的朱祁钰和汪皇后

当初于谦等大臣拥立朱祁钰时,和孙太后约定好了,朱祁钰只代朱祁镇这一朝,下一任皇帝还是皇太子朱见深。为了确保这一点,孙太后先立朱见深为皇太子,再立朱祁钰为皇帝。

其实朱祁镇御驾亲征前已经下诏立朱见深为太子,孙太后这是加个双保险。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中记载了朱祁钰继任的过程。

文武百官合辞请于皇太后,曰:“圣驾北狩,皇太子幼冲,国势危殆,人心汹涌,古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请定大计以奠宗社。”

文武百官给孙太后上书:皇帝被瓦剌俘虏了,形势危急,皇太子年纪太小,不足以负担江山,人心惶惶,国有长君才是社稷之福,还请皇太后为了江山大计做出理智的决定。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4)

《大明风华》里的孙太后

皇太后批答云:“卿等奏国家大计,合允所请,命郕王即皇帝位,礼部具仪择日以闻。”

孙太后的批示是:你们为国家考虑,我没有理由反对。命郕王朱祁钰即皇帝位,礼部择日办理。

群臣奉皇太后旨告郕王,王惊曰:“卿等何为有此议?我有何才何德敢当此请!

大臣们奉皇太后旨意,请朱祁钰登基,他大惊道:“你们怎么敢有这样的提议?我何德何能敢登皇帝位!”

退让再三,群臣固请,王厉声曰:“皇太子在,卿等敢乱法邪!”

朱祁钰再三推辞,群臣坚持所请,他厉声斥责大臣们:皇太子还在,他才是最合适的人选,你们怎敢乱国家之法!

最后在于谦国家大义的劝说下,朱祁钰才同意了。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5)

《大明风华》里的于谦

以上内容中,朱祁钰的推辞并不是重点,在这种情况下继位,推来推去表明自己并无野心是应有之义,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重点在于“皇太子在”这四个字。

身为皇子,朱祁钰难道没想过当皇帝吗?不可能。只是他知道,朱见深有着皇太子的名份,会在未来给自己造成很大麻烦。特意在此时提出,是想逼大臣们甚至孙太后帮他想办法处理这个隐患。

但经过一番交锋,朱祁钰看出孙太后和大臣们的意志很坚定,这任皇帝你来当,下任皇帝必须是嫡脉的朱见深。再纠缠下去,有可能连这任皇帝都当不了,还得留下不顾大义的坏名声,所以于谦一请,朱祁钰就顺水推舟了。

真实的孙太后,并不像《大明风华》里的孙若微那么厉害,她虽然表明了朱祁钰只是代理执政,却没有更加有效的保障措施。当朱祁钰想要废了原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时,她没有任何办法。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6)

《大明风华》里的孙太后

大臣们一开始是反对的,但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朱祁钰换太子这件事情不厚道,可朱见深和朱见济都是朱瞻基的孙子,谁当下任皇帝,区别并不大。所以慢慢的也不反对了,倒也不支持,只是默认。

这中间朱祁钰使用了一些手段,比如以金银或官位贿赂朝臣。

就在这种满朝皆已默认的情况下,跳出来反对的竟然不是朱见深的祖母孙太后,而是朱祁钰的皇后汪氏。

她难道不知道反对此事会触怒丈夫吗?她当然知道!但她觉得这是不对的,所以坚决反对,哪怕会引来丈夫的厌恶,也要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从中可见其品性正直。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7)

《女医明妃传》里的朱祁钰和汪皇后

礼法之下,朱见济就算不是她亲生的,也得尊她为嫡母,如果当上了皇帝,还得尊她为皇太后;如果朱见深继位,她就只是皇叔母。只看利益的话,朱见济继位对她才是最有利的。

但她没有选择利益,而是选择了心中的正义。

朱祁钰怎么能让她坏了自己筹谋多时的好事?立刻废了她的皇后之位,打入冷宫。随即立朱见济为太子,朱见济之母杭氏为皇后。

我觉得朱祁钰之所以这么生气,不全是因为汪皇后忤逆自己,还因为汪皇后说出了一个他不想承认的事实:他本没有当皇帝的资格,只是长兄的替代品。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8)

《女医明妃传》里的汪皇后

结果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了,朝野都认为这是因为天命在朱祁镇一脉,朱见济受不起这么大的福气。

朱祁钰遭受极大的打击,消沉了好一段时间,勉强打起精神继续生儿子。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用在汪皇后身上真是无比贴切。

失了皇后之位本是坏事,但夺门之变后,朱祁镇清算朱祁钰这一支,让他的后妃殉葬,议到汪皇后时,朱祁镇信任的重臣李贤说:“妃已幽废,况两女幼,尤可悯。”

朱祁镇恨的是朱祁钰以及他所爱的那些人,汪氏既然是朱祁钰所厌恶的,那就没必要惩治。放过了她,并且让她收拾所有财物,带着两个女儿回郕王府居住。

史料上的记载是:“凡在宫所有服御赀器及其故宫人,答应皆令随后迁外王府而。于是外王府所蓄与宫禁等。”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9)

《女医明妃传》里的朱祁钰和汪皇后

性情刚烈,因玉玲珑腰带而得罪朱祁镇

《明史》中还记载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儿。

朱祁镇复辟后,某天忽然想起以前很喜欢的一条玉玲珑腰带,就问太监刘桓这条腰带去哪儿了?刘桓说应该是在郕王妃那里,朱祁镇便让他去索要。

也不知道这腰带有什么好,竟让朱祁镇这么挂心。

汪氏把腰带投入井中,对使者说没有。事后对别人抱怨道:“七年天子,不堪消受此数片玉耶!”意思是我丈夫当了七年天子,难道我还享受不起几片玉?

按照一般的套路,此时的汪氏应该对朱祁镇诚惶诚恐,要什么奉上什么,怎么能反其道而行之呢?只能说她性情太刚烈了。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10)

《大明风华》里的朱祁镇

而朱祁镇知道她的怨言后,非常生气。唯一的处罚是收回了她带出宫的巨额财产。大有一种“你不是不还腰带吗?我把你的财物全部收回,看你怎么办”的感觉。

很嚣张,却也透着种家常气息,仿佛瞬间把宫斗降低到了小门小户宅斗的层次。

至于汪氏没了财物后怎么生存,大家完全用不着担心。

第一,这不是抄家,朱祁镇最多拿回重要的部分,不可能一点都不给她留;

第二,她的父亲和祖父依然担任旧职,没受朱祁钰的牵连,可以援助她;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11)

《女医明妃传》里的朱祁钰和汪皇后

第三,她和朱祁镇的钱皇后关系很好,朱祁镇被俘时,钱皇后日夜哭泣,汪氏时时安慰,两人妯娌情深。而且朱祁镇和妃嫔们被囚南宫时,她对孙太后多有维护。一朝复辟,两人投桃报李,对她也很好,史料记载:“每岁时令节,太后与后,犹必召入饮宴,叙家人礼。”

有这两位的照顾,就连朱祁镇也只能以“罚没财产”这种方式来出气。

等到朱见深登基后,汪氏就更安稳了。朱见深及母亲周太后知道她当初的维护,对她很是敬重。她生活无忧,心性平和。

朱祁钰皇后叫什么名字(朱祁钰原配汪皇后的正直刚烈)(12)

正直刚烈的汪皇后

【结语】

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八十岁的汪氏去世,“葬以妃,祭以后”,即以妃嫔之礼下葬,以皇后之礼祭奠,谥号为“贞惠安和景皇后”,与朱祁钰合葬景泰陵。

至于那位杭皇后,明朝从来不承认她的地位。朱祁镇追废她的谥号,陵墓都给毁了。

总之,汪皇后正直刚烈的性情,让她逃过一劫,并且历五帝六朝,在复杂的形势中走到较好的结局,真的挺不容易。

参考资料:《明史》《明英宗睿皇帝实录》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