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战前石油重要吗(日本在东北忙乎40年)

一战前石油重要吗(日本在东北忙乎40年)20年代,西方盛行海相生油结论,坚信地球上所有产油层几乎皆存在于海相地层或与海相地层密切相关的淡水地层,而美国是当时高端科学技术的翘楚,美国专家的结论等于宣判了中国天生就是贫油地区,根本生产不出大量石油来。最后,这个美国的地质队伍中的权威克拉普(clapp)和富勒(Fuller)下了定论,中国的这些地方都是陆相地层及其相关的淡水地层,基本产不出大量石油,即使零散发现石油,提炼成本也及其高昂,没有任何开采价值。多年来,满铁秉承天皇内阁的旨意,竭力在东北进行石油资源调查,然而,东北的地域辽阔,大范围的山川地貌都是原始状态的处女地,地质学意义上的研究一片空白,日方经多年秘密勘查,仍一无所获。1913年,北洋政府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了《中美办油矿合同》,美方组织了一个专家团和地质勘测队伍,从我国的山东窜到河南,经过陕西再到甘肃,绕到河北后再奔到东北地区,就为了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石油宝藏。美国利用超

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俄国人就在中国内蒙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煤矿挖煤,随着后来矿坑越挖越大,越采越深,有人不断在乌黑发亮的煤炭中发现像煤又不是煤的伴生物,当时掌握矿权的苏联人没有当回事。

1904年的日俄战争后,胜利方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南满铁路长春至大连段的权益,日本随即成立了臭名昭著的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名义上是个铁路公司,实则是日本推行扩张侵略计划的代行机关,成立伊始就筹办了一个地质调查所,目的在于掌握我国东北蕴藏的各种矿产资源,为伺机掠夺作准备。

一战前石油重要吗(日本在东北忙乎40年)(1)

1908年2月,满铁地质调查所调查发现了阜新具有大煤田; 8月调查发现鞍山附近的铁石山、西鞍山、东鞍山等处铁矿埋藏量极为丰富。1913年7月,满铁在辽宁盖县转子山、大石桥一带发现罕见的菱镁矿石,且储量巨大;菱镁矿是炼钢工业所必需的耐火材料,当时,只有匈牙利出产菱镁矿石,日本的八幡制铁所和中国的汉阳铁厂,都从匈牙利进口这种矿石。由于过分依靠进口在国防上很不利,日本曾经用国产的铬铁矿作为代用品。这种菱镁矿在南满铁路沿线的发现,当然很快就纳入满铁囊中。

不过,严重缺油日本最希望找到的还是石油资源。

多年来,满铁秉承天皇内阁的旨意,竭力在东北进行石油资源调查,然而,东北的地域辽阔,大范围的山川地貌都是原始状态的处女地,地质学意义上的研究一片空白,日方经多年秘密勘查,仍一无所获。

一战前石油重要吗(日本在东北忙乎40年)(2)

1913年,北洋政府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签订了《中美办油矿合同》,美方组织了一个专家团和地质勘测队伍,从我国的山东窜到河南,经过陕西再到甘肃,绕到河北后再奔到东北地区,就为了在中国大地上发现石油宝藏。

美国利用超前的技术与设备到处找石油,其中于1915~1917年在最有希望出油的陕西北部地区,打了7口钻井,可惜耗资不菲却收获不大,其他地方几乎没看到丁点油苗。

最后,这个美国的地质队伍中的权威克拉普(clapp)和富勒(Fuller)下了定论,中国的这些地方都是陆相地层及其相关的淡水地层,基本产不出大量石油,即使零散发现石油,提炼成本也及其高昂,没有任何开采价值。

20年代,西方盛行海相生油结论,坚信地球上所有产油层几乎皆存在于海相地层或与海相地层密切相关的淡水地层,而美国是当时高端科学技术的翘楚,美国专家的结论等于宣判了中国天生就是贫油地区,根本生产不出大量石油来。

一战前石油重要吗(日本在东北忙乎40年)(3)

1928年,不死心的“东北王”张作霖,再次邀请美孚石油公司来东北进行石油调查;不知道美孚公司出于什么目的,或许是收了银子得有个好交代,含糊地说发现了多处油苗。

这一消息刺激了预谋独霸东北的日本,他立即派出地质专家新带国太郎到东北来打探消息。新带国太郎的公开身份是日本满铁株式会社地质调查所的参事,暗中执行觊觎东北矿产资源的特殊使命,专门负责搜集东北地区有关石油方面的情报。

1929年春天,满铁出钱、新带国太郎出力,购买了2 0 匹肥壮的骡马驮运器材和给养,招募了 1 0 名逃难到东北的前沙俄破落贵族当顾问,还雇了几名熟悉路径的中国人做向导,拼凑起一支探访石油的考察队,从哈尔滨出发,沿着中东铁路线向东徒步行进到牡丹江上游的森林地带进行沿途踏查。

林海莽莽,遮天蔽日,即便有当地人引路,他们也不敢离开铁路线太远。新带国太郎一行沿途查看岩石露头,历时两个多月的艰难跋涉、踏查,没有得到任何与石油有关的发现,无功而返。

一战前石油重要吗(日本在东北忙乎40年)(4)

不过, 扎赉诺尔的煤层中存在像煤又不是煤的伴生物,这个毫不起眼、不以为意的小道消息,还是传到了日本人耳中,满铁地质调查所的日本人欣喜万分,那不就是石油生成物沥青嘛,极有可能意味着附近地域有石油的存在。

由于扎赉诺尔煤矿当时不在日本控制的势力范围之内,满铁必须征得苏联铁路当局的同意才能前去钻探。

1930年4月,在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工作的俄裔美国人托里斯基的指点下,新带国太郎等人乘火车前往满洲里的扎赉诺尔煤矿,满怀信心进行第二次找油。为了隐蔽,他与向导在火车上也分开来坐。

通过贿赂煤矿的俄方管理层,踌躇满志的新带国太郎在扎赉诺尔露天矿坑西侧的边缘布下了4处井位;钻探开始了,最浅的一口钻至153.53米,最深一口钻到215米,取出岩心进行观察描述,布钻在孤山(亦称外山)的第2号探井中首先钻遇了硬化的沥青。立功心切的新带国太郎就此撰写了地质调查报告,认为海拉尔盆地是最有希望发现石油的有利地区。

他们将采集的矿样带往大连,先经满铁中央试验所化验,后来又经日本德山海军燃料研究所进行分析,发现样品中确实含有不少石油类成分。

消息一经披露,立即引起轰动,1930年哈尔滨发行的日文和俄文报纸上相继出现了简要的报道:“满铁投入了很大的经费,计划在北满探索石油资源,历时多年,终于在这里发现了油田。为此,满铁已经投入了三万多日元,云云。”

喜欢捕风捉影的记者,显然夸大了新带国太郎的发现,把一处油苗说成了油田,但是在东北发现了石油露头却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东北到底有没有油田?当时还是雾里看花,当时,挡不住各方势力闻油而来;20世纪30年代初,至少有美国、俄国、日本和中国4个国家的地质工作者,在东北进行了以寻找石油为目标的地质概查,范围大致是沿着北满铁路的东西方向进行,从牡丹江到满洲里;基本上是在松辽盆地以外的地域做了分段的地面调查,并没有深入到盆地内部进行地质钻孔,仅仅是在地表寻找石油露头。

一战前石油重要吗(日本在东北忙乎40年)(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