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新创的青铜器品种(青铜乐器识别指南)
战国时期新创的青铜器品种(青铜乐器识别指南)横截面为椭圆形的钟,就只能产生一个音频,所以后期的钟演变为圆形时,双音钟也就消失不见。钟发声原理示意图。来源/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那么神奇的“双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关键在于钟的形状——筒瓦形。关注考古文博的朋友,对“筒瓦”应该不陌生,这是一种瓦片的样式。无论甬钟或纽钟,它的共鸣箱都像两片瓦片盖在一起,形成一种扁突体。这种结构的钟称为双音钟。筒瓦型的结构使得编钟发声时有两种震动方式。一个音在鼓的中心位置发生,另一个音在鼓侧发生,按物理的振动模式,这种钟的敲击点不同,其振动模式也不同。乐师在敲击钟不同部位时,乐音交叉传播,就传出了两种声音。
战国中晚期 铜钮钟。来源/湖北省博物馆
▷ 钟的发声原理
曾侯乙编钟的每件钟,都能奏出两种音,堪称一大奇迹。
《考工记》“凫氏为钟”一节,记载钟各部分长度大小厚薄的计算方法。从实验来看,钟音量的大小在于共鸣箱的大小;钟音频的变化主要在于鼓部的厚薄,与上部的“枚”“钲”等部位没有明显的关系。
那么神奇的“双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关键在于钟的形状——筒瓦形。
关注考古文博的朋友,对“筒瓦”应该不陌生,这是一种瓦片的样式。无论甬钟或纽钟,它的共鸣箱都像两片瓦片盖在一起,形成一种扁突体。这种结构的钟称为双音钟。
筒瓦型的结构使得编钟发声时有两种震动方式。一个音在鼓的中心位置发生,另一个音在鼓侧发生,按物理的振动模式,这种钟的敲击点不同,其振动模式也不同。乐师在敲击钟不同部位时,乐音交叉传播,就传出了两种声音。
钟发声原理示意图。来源/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上海古籍出版社
横截面为椭圆形的钟,就只能产生一个音频,所以后期的钟演变为圆形时,双音钟也就消失不见。
双音钟的优点在于用数量不多的钟 即能构成较完整的音阶,曾侯乙编钟的整套音域可跨五个半八度,中心音区十二个半音齐备,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乐曲。
即便咱不懂乐理,也会“不明觉厉”,惊叹老祖宗的艺术修养。
镈(bó)钟
相比甬钟和钮钟而言,镈钟在外形上最大的区别就是,底部不是弯曲的“于”,而是平口。
这让它看上去像是平放在地面上,但其实镈也是用钮垂直悬挂的。所以镈其实长得和钮钟差不多,只是形体特别大。
为了彰显单个乐器的地位,镈钟的钮两边经常有动物造型的纹饰。
春秋早期 四虎镈。来源/上海博物馆
春秋早期 秦公镈。来源/上海博物馆藏
镈是大型单个打击乐器,是用以指挥乐队的节奏性乐器,一组编钟里放一只就够了。一般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与编钟、编磬相和使用的乐器,是乐队里的“定音鼓”。
Tips:甬钟斜着挂,钮钟竖着挂。长得像钮钟,但是平底大只单个的是镈钟。
02 向上开口队
《说文解字》有言:“铙,小钲也……铎,大铃也。”相比向下开口、常常成组出现的钟,向上开口组的铙、钲、铎三胞胎长得都像“铃”,真的会让人傻傻分不清。
铙(náo)
铙是一种流行于商周时期的打击乐器,主要出土在河南南部、山东南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铙可以分为大型铙和小型铙,使用的时候都是口朝上,小型铙可用以手持,而大型铙一般插在一个特制的插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