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昌黎诗句(古代以郡望称人)
韩昌黎诗句(古代以郡望称人)清朝文人王士祯《池北偶淡》记载:“唐人好标望族 如王则太原 郑则荥阳 李则陇西 杜则京兆 梁则安定 张则河东、清河 崔则博陵之类。”说的就是这种称呼人的习惯。比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本来是河内河阳人 却自称昌黎韩愈;宋代三苏是眉州眉山人 却自称赵郡苏氏;等等 都是以郡望称人。昌黎韩文公祠不过,这种以郡望称人的习惯有时候却容易造成混乱 让人误将郡望当做籍贯,徐世昌被称作“徐东海”就让人以为他是江苏东海人了。
民国时期有一副绝对:“由山而城 由城而陂 由陂而河 由河而海 每况愈下。”其中语含双关 以地方指代人名 以地势越来越低来讽刺民国总统一个不如一个,至今未有人对出下联。在解释对联时,“山”指的是民国第一任总统孙中山 广东香山人;“城”指的是孙的继任者袁世凯 河南项城人;“陂”指的是黎元洪 湖北黄陂人;“河”指的是冯国璋 河北河间人;“海”指的是徐世昌 江苏东海人。
河南卫辉徐世昌家祠
“孙中山”、“袁项城”、“黎黄陂”、“冯河间”、“徐东海”,都是用籍贯来称呼民国这五位总统。用籍贯称人在历史上非常常见 如称袁世凯为袁项城 黎元洪为黎黄陂就是此类。其他的比如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称为“顾亭林”、晚清重臣张之洞称为“张南皮”、康有为称作“康南海”等等。晚清时期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来讽刺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和江苏常熟人翁同酥:“宰相合肥天下瘦 司农常熟世间荒”,借用的就是以籍贯称人的手法。
只是对孙、袁、黎、冯四人的籍贯的解释都是正确的 但对徐世昌的籍贯解释却说不过去。因为徐世昌根本不是江苏东海人,虽然他被称作“徐东海”。徐世昌是河南卫辉人,论籍贯应该成为“徐卫辉”。那么,为什么徐世昌会被误认为是江苏东海人呢?原来 当时人称呼徐世昌为“徐东海” 沿用的是历史上敬称郡望的习俗。江苏东海是徐姓的郡望,徐世昌就叫做“徐东海”了。
百家姓郡望节选
古代以郡望称人相当普遍。郡望是指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每个郡内显贵的家族 也就是世代居住这个地方地为并且被当地人所尊崇的大家族 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 隋唐时期的陇西李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等。而且在那个时候 郡望都是名门大族,代表着出身与社会地位。尽管族人离开郡望迁到其他地方 但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也会将自己家族来源地报出来 来显示自己有较高的出身门第和社会地位。这种家族来源地 就是郡望。
清朝文人王士祯《池北偶淡》记载:“唐人好标望族 如王则太原 郑则荥阳 李则陇西 杜则京兆 梁则安定 张则河东、清河 崔则博陵之类。”说的就是这种称呼人的习惯。比如,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本来是河内河阳人 却自称昌黎韩愈;宋代三苏是眉州眉山人 却自称赵郡苏氏;等等 都是以郡望称人。
昌黎韩文公祠
不过,这种以郡望称人的习惯有时候却容易造成混乱 让人误将郡望当做籍贯,徐世昌被称作“徐东海”就让人以为他是江苏东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