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的抗倭英雄:大南充的抗倭名将
明代著名的抗倭英雄:大南充的抗倭名将韩士英注重十分后辈的学习教育。据清嘉庆《南充县志》和韩氏族谱载,他的长子韩伯考中举人,官至贵州都匀太守,其余三子皆学习有益,后来都在京任职,九个孙子中有八人在朝中国学机构任职,曾孙韩芳官至河北祁州(今安国市)知府,五世孙韩国相任职湖北奉节县教谕并有文章录入清嘉庆《南充县志》。韩士英眼见朝风日下,谗臣当道,政治时弊万千,苦于自己又无回天之术,加上自己年事已高,遂于嘉靖三十五年(1557)上书皇帝祈愿退休,皇帝未允。嘉靖三十六年(1558)韩士英在北京大司农任上,再度以年迈为由乞休,后来在去河间府视察的路上,接明世宗朱厚璁的谕旨,准休回归故里。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韩士英升任岳阳知府,迁升岳阳副使,期间主持重修岳阳楼,编刻《岳阳楼诗集》。后来,他又转任贵州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嘉靖二十一年(1543)升为工部右待郎,加官保择将,总督全国的漕运,巡抚江南。翌年,领南京兵部尚书官衔,实授大使马,
韩士英,1486-1572年,字廷延,号石谿,顺庆府南充县杠子场(今南充市嘉陵区世阳镇马兰沟村)人。
韩士英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三弟韩世富之后。韩家祖籍河南,韩世忠这辈从河南迁陕西,韩氏兄弟致力于抗金,后韩世富从陕西入川落籍。蒙古逐渐兴起,蒙宋交战,韩世富以行军都统领兵御蒙,食邑顺庆,初住相如县琴台乡(原南充县罗家乡,今高坪区江陵镇境内)琴台村。到士英的祖父时,因人口繁衍,向西南迁往南充县杠子场(今嘉陵区世阳镇境内)马家沟定居,以教书为职业,在龙凤山上办起私塾。
韩士英从小就聪明好学,闻一知十,文武双全。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韩士英参加庚午科乡试考中举人,正德九年(1514)参加甲戌科京试考中进士(与状元四川新都人杨慎、字升庵,同登皇榜),录用为吏部主事,后来转任户部郎中,后外派江西椎税。
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是明朝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白热化的时期。江西宁王朱宸濠于1519年叛乱,韩士英到江西榷税正是宁王叛乱准备时期,宁王四处扩充势力,笼络人才,派人用重金、高官来拉拢韩士英。面对宁王的淫威,韩士英守正不曲,秉忠不移,令宁王折服,方不以加害。
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韩士英升任岳阳知府,迁升岳阳副使,期间主持重修岳阳楼,编刻《岳阳楼诗集》。后来,他又转任贵州按察使、云南布政使。嘉靖二十一年(1543)升为工部右待郎,加官保择将,总督全国的漕运,巡抚江南。翌年,领南京兵部尚书官衔,实授大使马,在明朝旧都南京城择将训兵抵御倭寇。
明世宗嘉靖年间倭寇猖狂,也是明朝比较彻底解决东南沿海倭寇祸害的时期。时因日本浪人伯颜侵挠舟山群岛和福建漳州等沿海地区。嘉靖皇帝敕令韩士英督师戚继光共同抗倭,转战浙江、福建,据考有关史料,韩戚二人战绩突出:台州花街之战斩308颗倭头,白水洋之战全歼倭寇2000余人,长沙之战灭寇3000余人,横屿岛渡海之战灭寇1000余人……九战九捷,速将倭寇驱赶出境。奏捷回师时,皇帝明世宗亲至平台面慰,御赐战袍玉带,并亲书“宫保尚书”匾额给韩士英,并下令四川巡抚张世佩派员到韩士英故里顺庆府所辖的南充县杠子场韩氏宗祠悬挂,以彰功德。
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3)韩士英加官爵为太子少保,授资政大夫,参赞国家机要事务,同时领授职务为上卿上柱国兵部尚书。同年五月,改授户部尚书,但是当时的奸相严嵩当道弄权,韩士英与其政见不合,常遭其攻击,所以未能赴任。
韩士英眼见朝风日下,谗臣当道,政治时弊万千,苦于自己又无回天之术,加上自己年事已高,遂于嘉靖三十五年(1557)上书皇帝祈愿退休,皇帝未允。嘉靖三十六年(1558)韩士英在北京大司农任上,再度以年迈为由乞休,后来在去河间府视察的路上,接明世宗朱厚璁的谕旨,准休回归故里。
韩士英注重十分后辈的学习教育。据清嘉庆《南充县志》和韩氏族谱载,他的长子韩伯考中举人,官至贵州都匀太守,其余三子皆学习有益,后来都在京任职,九个孙子中有八人在朝中国学机构任职,曾孙韩芳官至河北祁州(今安国市)知府,五世孙韩国相任职湖北奉节县教谕并有文章录入清嘉庆《南充县志》。
韩士英勤修史事,迁博国学,积四十年之仕途经历撰文纂史。可惜遭到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部卒的焚毁而无存,后来只在韩氏族谱知其著有《明朝盛世录》、《石溪文集》。著有《明朝盛世录》《石溪文集》。
韩士英告老还乡之后,身体颇健,清朝的南充县志记录说“能寒暑,色不老‥‥‥上下山谷,轻健胜壮丁”。他常与同样归乡的南充县籍官员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内阁宰辅(副宰相)陈以勤,礼部尚书王廷,翰林院左司直、吏部主事任瀚,詹事府少詹事、东宫讲师、大书画家黄辉在顺庆府大东街口的四贵坊饮茶吟诗作赋,一起游历故乡及周围的山川名胜,度过了16年闲适生活。
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韩士英卒于故里杠子场(后称侍郎场、世阳场),享年八十六岁,一说葬于今世阳镇马兰沟村龙凤山,另一说葬于今大通镇天星片区(原天星乡)杉树坝紫金山。世阳镇马兰沟的韩氏宗祠、牌坊林、墓前石人、石马、青狮、白象等文物一部分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一部分还保留至今,朋友们空闲之时可以前去瞻仰考察。
(以上一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特此鸣谢!)
附:歌颂韩士英的诗歌、韩士英自己的诗歌
《圣泉篇赠韩石谿》
作者:杨慎(明朝)
龙图天生水,羲画山出泉。㒽兹觱沸流,肇彼浑沌年。
盈涸在顷刻,消息同坤乾。尘刹变潮夕,亿垓无贸迁。
帝台盎浆仄,神瀵壶岭颠。冰雪姑射质,风露绰约仙。
窦云腾潏潏,泓月涵娟娟。虾须穿皎镜,蟹眼瞭沦涟。
岷觞衍游圣,坳舟喻思玄。迷踪鬼方雾,蕴真罗甸烟。
讵逢陆羽品,那遇桑钦传。名公纡胜引,嘉招陶芳筵。
折简开荟蔚,飞觥延霁天。玉珂袅重巘,金艾明华田。
碧潋洒柔翰,翠微铿洞弦。临源称混混,倚谷望芊芊。
严闉鼜鼓动,回溪蕡烛然。荒涂欣良会,兴言遂成篇。
(注:摘自民国《新修南充县志》)
《石谿行寿韩尚书七十》
作者:陈以勤(明朝)
河汉经天八十一万里,光连井络灿如绮。
谁将北斗簸余澜,散作溪流汇江水。
溪流侧出金伛穴,溪中怪石白如雪。
复有青山突兀开芙蓉,朵朵幻出金银色。
韩翁韩翁生此中,家住石溪东复东。
早猎神奇应赤伏,乃骑天马行烟空。
年来曳履更南北,丹诚向日日回色。
欲将只手支扶桑,先提七星正天极。
七星一何高?拂衣一何早!
勋华不恋麒麟阁,岁月俱付蓬莱岛。
蓬莱缥缈今安有,讵如安汉谿流漱尽繁华不挂口。
一天星月任浮光,满地烟霞皆入手。
闻今谿上醉醽醁,七十初回南斗宿。
岂止珠履趿三千,还迎玉皇三十六。
安期枣、玉母桃,错落彩衣奏云璈。
共看青鸟红巾外,独系白日苍天高。
一笑流光三万六千此日始,安知世故纷如毛。
君不见:边尘海雾近多事,朝堂十日九会议。
天上公卿半皱眉,肥肉大酒食无味。
何如韩翁翛然寿且康,闲将白眼看奔忙。
有时赤日再出地,重来练色扶苍苍。
(注:摘自《明蜀中十二家诗钞》)
《赠韩石谿起復赴京晋司空》
作者:任瀚(明朝)
汉家宫阙近蓬莱,乡月光辉接上台。
韩范威名三殿著,西南节钺五溪回。
司空暂借新恩重,密勿兼咨后命崔。
最是疆隍多难日,好筹中帑罢楼台。
(注:摘自清嘉庆《南充县志》艺文志)
《谒先祖韩阁老墓》
作者:韩光泰(当代)
碑林有迹生春草,石马无声跃晚烟。
陌上游人长驻足,赤霞恋恋照苍颜。
《追缅韩士英》
作者:萧茂光(当代)
韩公英名傲嘉陵,乱世忠魂扶大明。
威震犬豹仁浥庶,刚慑鹰奸廉熏廷。
岳阳楼光前贤颂,阳明祠麗后世晴。
文武双全旷才少,德政致仕楷模铭。
《韩士英》
作者:任静海(当代)
嘉陵人杰韩士英,一举成名天下闻。
总督漕运抚江南,品行刚正为重臣。
统帅王师戍海防,荡寇凯旋享皇恩。
愤世嫉俗归故里,名士相邀茶酒吟。
《纪先祖韩阁老士英》
作者:韩江陵(当代)
嘉陵江侧马兰沟,龙凤山头一望收。
五百年前阁老在,六千月后子孙稠。
自承家声显泽厚,光大先由玄沛幽。
继代人杰如浪涌,世阳河水永奔流。
《访韩士英故里》(两首)
作者:炎先生(当代)
(一)赞尚书郎
石谿文武全,皇恩浩如天。
受命多辗转,功勋焜金殿。
不陷廷中斗,毅辞庙堂远。
暮回桑梓地,醉心山水间。
(二)瞻阁老坟
曲水激石湱,青岗耸坟落。
登阶寻风水,惊异龙凤坡。
石狮沐风寂,墓碑衬日灼。
多少风流客,身骑白驹过。
《游韩士英故居》(两首)
作者:张长生(当代)
(一)
金光一派上龙台,凤岭飞春彩入怀。
承继英灵图丽景,魂忠魄勇盛晟开。
(二)
拍尽丰功壮志宏,名臣伟绩刻心中。
深耕种下兴邦籽,怒放春花别样红。
《韩士英故里行》(四首)
作者:何春林(当代)
(一)马兰沟远眺
千年古道掩荒丛,一叶轻车数点峰。
旧日兰花幽发处,无边草木郁葱葱。
(二)老韩宅寻踪
黄秧新插满田蛙,瓦屋参差日影斜。
未得闲翁相指引,无人知是尚书家。
(三)阁老坟凭吊
林中小鸟竞嚣喧,踏级循踪觅旧痕。
世笃忠祯堪阁老,依稀莫辨数残垣。
(四)龙凤山传奇
古寨雄姿一线天,奇闻轶事语如烟。
匣中旧谱尘埃落,回首春风已百年。
《答讽联》(明·韩士英)
白马四蹄,一日难行千里路;
黄龙万甲,片时飞上九重天。
(注:摘自清嘉庆《南充县志》杂识志)
《书斋联》(明·韩士英)
笃字穷经,董子何嫌窥圃;
有心用事,祖孙宜早著鞭。
(注:摘自《韩氏族谱》)
《家联》(明·韩士英)
朝廷放归,誓不管闲,内外亲朋请勿开口;
家庭宜静,须早完工,弟男子侄各当体心。
(注:摘自中华民国《新修南充县志》)
《君赐归里》(明·韩士英)
伏天冒雨至河间,忽报君恩赐我闲。
三十年来真忝窃,八千里外久思还。
庙廊自有人筹国,草野何嫌我在山。
鹿梦假真都莫问,鸿泥南北更谁梦。
(注:摘自中华民国《新修南充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