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许多街道都有名人故居,虹桥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
上海许多街道都有名人故居,虹桥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和名人故居层数:4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18年;保护类别:三类地址:虹桥路68号虹桥路68号徐汇中学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31-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35190000026 徐汇中学崇思楼 民国 徐家汇街道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徐汇公学;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徐汇中学崇思楼
虹桥路
虹桥路东起华山路,西至虹桥机场,长8623米,宽40米。该路系1901年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筑路至程家桥,以其附近的虹桥镇命名。
虹桥路辟筑后,特别是1921年虹桥机场的辟建,因交通便捷,地价低廉,引来了各路的房地产商,捷足先登者有怡和洋行、马勒地产、美孚石油等公司,后来沙逊洋行、麦边洋行、普益洋行和一些华侨、买办、富商、民国政要,也纷纷在这一带开发房产,建造别墅及宅第。诚如张爱玲所说,有人发了财,就到虹桥路上买地盖别墅。期间建成英国乡村别墅84幢,其他花园洋房140幢。其中一部分在1949年后改为宾馆,如龙柏饭店、西郊宾馆等。原高尔夫球场在1950年代改建为上海动物园。
如今虹桥路两旁散落着的风格迥异、异国风情浓郁的欧式别墅大都是那时建造的,其中相当一部分已被列入历史保护建筑。主要有:徐汇中学崇思楼,阎锡山旧居,美华村(美庐,陈纳德与陈香梅旧居),万国公墓,白宫俱乐部,宋子文旧居,陈氏花园住宅(美华新村陈纳德与陈香梅旧居),孔祥熙旧居,白崇禧旧居,市舞蹈学校花园住宅群,上海盲童学校,孔氏别墅,罗别根花园,沙逊别墅,《上海泰晤士报》社旧址,美丰银行别墅旧址等。可谓名流云集,让人流连忘返。
虹桥路68号徐汇中学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XH-J-031-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4935190000026 徐汇中学崇思楼 民国 徐家汇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徐汇公学;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徐汇中学崇思楼
地址:虹桥路68号
层数:4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18年;保护类别:三类
虹桥路68号徐汇中学崇思楼
徐汇中学前身为徐汇公学,创办于1850年,由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创办,初名圣依纳爵公学,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也是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932年徐汇公学改名为上海市私立徐汇中学;1953年改为公立学校,更名为上海市徐汇中学。
虹桥路68号徐汇中学崇思楼
徐汇中学内现存的崇思楼,是徐汇公学唯一留存建筑。崇思楼是1915年始酝酿新建的校舍。当时由比利时神父、建筑师第斯尼(中文姓为叶氏)设计草图并任督工,1917年1月8日安置第一块基石,清朝上海县知事沈宝昌出席奠基礼。1918年6月20日落成,沪上名流云集落成仪式,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将军出席典礼,时称“新校舍”。1992年原任校长汪劲松将其重新命名为“崇思楼”。
崇思楼建筑外立面为砖石结构,内部以木结构为主,共四层,属法国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外墙由水磨红砖与人工凿毛的花岗岩为主材构筑而成。以小礼堂正门为轴线,两侧则各有9根高达顶楼的科林斯式柱子,成为主要的艺术风格体现。东西两侧的入口廊柱也为科林斯柱式。
江泽民同志1940年代在交通大学就读时曾寄宿于徐汇中学,曾在新校舍的小礼堂前留影纪念。
虹桥路885弄4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44 阎锡山旧居 民国 虹桥街道
地址:虹桥路885弄4号
虹桥路885弄4号
虹桥路885弄4号住宅,建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是一幢假3层带一层附属建筑的独立式花园别墅,别墅建在一个大花园中,原来花园面积较大,后来因虹桥路拓宽,花园被道路占去许多,以致面积缩小。这幢建筑解放前是山西王阎锡山(山西五台,1883~1960,山西省都督、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在上海的公馆。解放后被国家接收,曾是上海市民政局招待所。目前这里经过修缮和扩建,现为“格林菲尔幼儿园”。
虹桥路1168弄美华村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33 美华村 民国 虹桥街道
地址:虹桥路1168弄(中山西路1350号)
美华邨(Holly Heath)约建于1925~1935年间,为美国普益房产公司建造的一个商品住宅群,曾建有18幢各式花园别墅。凭借其精致的外观,幽雅的环境以及良好的地段,一经推出便受到当时身在上海的各国名流的青睐。从1935年起,曾有众多名人政要在美华邨居住。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和解放前夕,这里的外籍人士、工商业者纷纷出走,195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此建立上海干部疗养院,后改为上海第二结核病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海第二结核病院将这块房地产转卖给中星虹达置业有限公司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下十栋建筑,其中4幢被列为历史保护建筑。
在美华邨居住过的名人包括有太古洋行总裁、新丰洋行合伙人弗立斯(Fritz)、陈纳德与陈香梅夫妇、宋美龄、黑人牙膏厂老板严伯林、新丰洋行创始人俞开龄、上海“红房子”医院创始人王淑贞和中国著名整形外科创始人倪葆春等。
美华村1号楼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56 美华村1号楼 民国 虹桥街道
地址:虹桥路1168弄(中山西路1350号)1号楼
美华村1号楼
根据《上海地方志》记载,美华村1号楼是新丰洋行合伙人俞开龄先生(1896-1962)于1934年建造。1935年别墅完工后,俞家于当年冬天搬入,当时是住在美华村的唯一华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俞开龄开创金融事业的颠峰,也是新丰洋行的黄金时代。公共租界工部局在虹桥路、中山西路西南角,划出了一块建造高级住宅的用地,即今天的美华村。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农田,此时俞开龄在虹桥路路口购进了浙江兴业银行信托部的14亩土地,兴建如今是美华村1号的别墅。这栋建筑由考斯特(Kost)建筑师设计,用的是当时最新的设备和材料,如浴室卫生设备是彩色“美标”产品,窗、门玻璃也是彩色的,地板用阔幅柚木,楼板系橡木拼花。最初别墅区入口开在虹桥路上,原是虹桥路1172弄,俞开龄居住的1号,抗战胜利前的门牌号码原来是5号。1937年抗战爆发,该屋适处前线,俞家遂于“八·一三”前夕迁出,避难租界,直至抗战结束方再搬回。
住在虹桥路新华村的一段时间,是俞开龄事业的全盛时期,家中中外宾客不断。为招待客商,家中请有中西厨师,室内装饰布置也请专人设计,所有家用器具都是定制或向国外订购。期间,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夫人张乐怡于1947年时曾来过俞家,并愿出资购买1号别墅。其它如宋子良,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卢筱嘉及京剧大师梅兰芳等,都曾是俞家的座上客。住在美华村9号的援华美国空军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及夫人陈香梅女士,于1947年12月21日在美华村结婚,这里是他们共度蜜月的地方,同俞家亦时有往来。
1955年俞氏将美华村1号房屋出卖置换,另买下新华路185弄1号一造纸厂老板俞志清的一幢花园洋房,现是上海优秀历史建筑。新华路185弄1号房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卖给安徽省驻沪办事处。
1937年以前,美华村只有俞开龄一家是华人,其余都是外国侨民。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许多外侨回国。战后先后有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院长倪葆春和黄淑贞(红房子医院妇产科专家),圣约翰大学体育系主任黎宝骏及一赵氏,于村内东南角建造了一幢与其它房屋格式不同的别墅,分别是12号、11号和13号(在现市疾防所内),他们都是于1937年入住的,此时新华村内共有五家华人。其中居住2号的邻居杨肇正先生也是1937年入住的。
《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学生会集影》1924-1925 第三排右一为俞开龄
俞开龄,1896年生于镇江丹徒。父亲俞道坤,时任镇江邮政局局长。母亲黄氏是当时镇江有名的药材商黄义兴之女。俞开龄幼年在镇江完成初级学校学业后,即去扬州就读美国卫理公会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便益门大街开办的美汉中学,校长是美籍韩忭明牧师。后经学校保送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于1917年毕业。毕业后受聘于花旗银公司(即后来的花旗银行),旋即俞开龄全家也由镇江迁来上海。1923年,俞开龄赴美国留学,在华尔街学习有价证券业务,被当时的证券业巨子Swan,Culbertson,Fritz(弗立斯)三人所赏识。1927年,应三人之邀一同回到上海开设新丰洋行,经营外国有价证券业务,行址设在外滩沙逊大厦(现和平饭店)二楼,由此成为一代商业巨子。1957年俞开龄移居香港,1962年,因突发脑溢血在香港去世,终年66岁。俞开龄和前国防部长张爱萍上将是连襟(俞开龄的夫人李采兰,是张爱萍夫人李幼兰的姐姐)。
美华村1号楼
有些资料说美华村1号楼是1937年由黑人牙膏厂老板严伯林建造。1946年起,该别墅租给宋美龄居住。宋美龄来上海时,除居住在蓝思安路(今东平路)蒋介石官邸以外,便是在这座别墅居住。下面的照片是“美华邨壹号别墅”铭牌上的有关介绍。
美华村1号建筑上的铭牌
上海中星虹达实业有限公司2007年对美华村1号别墅进行了保护性修缮,现该别墅为上海中星虹达实业有限公司办公使用。
美华村2号楼
不可移动文物:美华村2号楼
地址:虹桥路1168弄(中山西路1350号)2号楼
建于20世纪30年代,由俞开龄等人建造,为上海民族工商业者、外籍人士、社会名流的花园别墅。现上海中星虹达实业有限公司办公用。
美华村原5号楼,现6号楼
不可移动文物:美华村原5号楼,现6号楼
地址:虹桥路1168弄(中山西路1350号)原5号楼,现6号楼
建于20世纪30年代,由俞开龄等人建造,为上海民族工商业者、外籍人士、社会名流的花园别墅。现上海中星虹达实业有限公司办公用。
美华村9号楼早年照片
不可移动文物:美华村9号楼(陈纳德旧居)
地址:虹桥路1168弄(中山西路1350号)9号楼
美华村9号楼
陈纳德(1890-1958),美国人,1942年任美国陆军14航空队队长,曾组织美国志愿飞行队(即飞虎队)帮助中国抗战,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1947年12月21日陈纳德与陈香梅的婚礼在此举行。旧居系仿英国乡村建筑,假三层,陡坡屋面,大幅度外挑檐,木构件外露墙面。现为上海中星虹达实业有限公司使用。
宋庆龄陵园中宋庆龄的汉白玉雕像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30 万国公墓 民国 虹桥街道
地址:虹桥路1290号
万国公墓,初名薤露园,由浙江上虞人经润山于1914年建成。后更名为“薤露园万国公墓“,指不受国籍、种族、姓氏等限制,中西人士皆可安葬的公共墓地。
万国公墓现位于虹桥路1290号。1984年万国公墓改为宋庆龄陵园,其名人墓区与外国人墓区对外仍称万国公墓。
宋耀如和倪桂珍合葬墓,左侧为李燕娥女士墓,右侧为宋庆龄女士墓
宋氏墓地面积约263平方米,宋庆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合葬墓居中,宋庆龄墓位于东侧,与其平行的西侧是宋庆龄的保姆李燕娥的墓。
李燕娥女士(宋庆龄保姆)之墓
宋耀如和倪桂珍之墓
宋庆龄之墓
杨杏佛之墓
第二号墓穴:杨杏佛,男,江西清江人,1889~1933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兼总干事。
金仲华之墓
第一号墓穴:金仲华,男,浙江桐乡人,1907~1968年,上海市副市长。
王屏南之墓(上海市民义勇军领导人、一.二八淞沪抗日爱国志士)
第七号墓穴:王屏南,男,福建莆田(祖籍山西)人,1893~1950年,上海抗日义勇军负责人。
杜重远和侯御之之墓
谢晋元之墓
第三号墓穴:谢晋元,男,广东蕉岭人,1905~1941年,抗日名将。
民国30年(1941年)4月24日,抗日将领谢晋元遇刺殉难,墓葬于余姚路321弄内。文革期间,红卫兵毁谢晋元坟墓,文革结束后,在万国公墓重建其墓,1983年,经市人民政府决定迁至上海市万国公墓名人墓园。
张乐平之墓
第十九号墓穴:张乐平,男,浙江海盐人,1910~1992年,著名画家。
周信芳之墓
第二十号墓穴:周信芳,男,浙江慈溪人,1895~1975年,上海京剧院院长、著名京剧艺术表演家。
马相伯之墓
第二十一号墓穴:马相伯,男,江苏丹阳人,1840~1939年,复旦大学创始人。
陈鹤琴之墓
第七十二号墓穴:陈鹤琴,男,浙江上虞人,1892~1982年,儿童教育家。
周作民之墓
第二十九号墓穴:周作民,男,江苏淮安人,1884~1955年,金融家。
靳以之墓
杜宣之墓
颜惠庆之墓
第三十四号墓穴:颜惠庆,男,上海市人,1877~1950年,外交家。
盛丕华之墓
第三十三号墓穴:盛丕华,男,浙江宁波人,1882~1961年,上海市副市长。
陈中伟之墓
孙道临之墓
陈逸飞之墓
蒋月泉之墓
俞振飞之墓
第五十三号墓穴:俞振飞,男,江苏苏州人,1902~1993年,上海京剧院院长著名京剧、昆剧艺术表演家。
任德耀之墓
谢稚柳之墓
胡问遂之墓
江绍基之墓
第五十七号墓穴:江绍基,男,江苏无锡人,1919~1995年,医学界杰出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黎仲实之墓
第七十四号墓穴:黎仲实,男,广东肇庆人,1886~1919年,辛亥革命早期活动家。
杨度之墓
第七十三号墓穴:杨度,男,湖南湘潭人,1874~1931年,政治活动家。
鲁迅先生原葬地
民国25年(1936年)10月19日5时25分,鲁迅因气胸导致心力衰竭而长逝于大陆新村9号寓所,遗体葬于万国公墓。鲁迅墓地处万国公墓东侧下区,占八穴位置,每穴长366公分、宽183公分,总面积53.6平方米。1956年10月14日,鲁迅先生灵柩移葬到虹口公园新建墓地。
柯列然(BUCUR CLEJAN)之墓
耿丽淑(TALITHA A GERLACH)之墓
魏璐诗(RUTH F. WEISS)之墓
雨宫礼三和雨宫富美子之墓
内山完照和内山美喜子之墓
内山完造于1959年9月应邀来中国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大典,不幸因脑溢血于9月21日在北京逝世。遵照其生前遗愿,遗体在北京火化后,骨灰护送到上海与已故夫人美喜子合葬在万国公墓。
虹桥路1390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37-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45 虹桥路1390号花园住宅 民国 虹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白宫俱乐部
地址:虹桥路1390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0年代;保护类别:二类
虹桥路1390号
西式别墅,平面基本对称,北立面中部微凸形成门廊,东西立面均有突出半圆形房间,饰以半圆形窗及窗间塔斯干柱式,墙面窗式带文艺复兴特征,屋顶正脊两侧有对称烟囱,形成视觉中心。南立面二层有半圆形连续券外廊。
虹桥路1390号
解放前原为国民党高官私人别墅,解放后一度曾由部队干部居住,现已改为餐饮娱乐场所。
虹桥路1430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38-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47 宋子文旧居 民国 虹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宋氏花园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花园住宅
地址:虹桥路1430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代;保护类别:一类
虹桥路1430号
虹桥路1430号别墅,曾经是中国四大家族之一宋子文的公馆。英国乡村别墅式。屋顶部分高大,铺石板瓦,内部为二层空间,以三角形老虎窗采光,老虎窗山面为浅色粉刷并外露深色木构架。原先它的东侧是农田,有一条二十多米的水泥小路通向侧门。南北分别有几千平方米的花园。别墅正南面是一个略近长方形的大花园,内有池塘小桥,南端是一条清澈的小河,园内绿树葱茏,芳草萋萋,四时花香,春夏鸟鸣,十分优美雅静。现北面因虹桥路几次拓宽,花园已消失。
虹桥路1440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48 虹桥路1440号花园住宅 民国 虹桥街道
地址:虹桥路1440号
离宋子文公馆不远的虹桥路1440号,名为申康宾馆,里面坐落着11幢西班牙式别墅,当年这里叫美华新村,是昔日虹桥路上最大的花园别墅区,曾被描绘为“都市中神秘的芳园“。
从大门进去,左边是申康宾馆一号楼,穹形的窗户、砖红色的筒瓦、窗户间的罗马柱传递着西班牙建筑的风情,现在这里是一家名叫“大风车”的私家菜馆,它是上海最早也是最有名的老洋房餐厅之一。
虹桥路1440号住宅
虹桥路1440号住宅
美华新村建于1925-1935年间,当年它是旧上海民族工商业者、外籍人士等社会名流居住的花园别墅区,花园里广栽松、柏、棕榈等树木,并有大草坪、扇形花坛和组合盆景等,一条东西向的道路将它分成南北两个区。
虹桥路1440号住宅
虹桥路1440号住宅
美华新村最让人惊艳的是这里的绿,十几幢浅黄色的小洋楼就这样散落在绿色里。
虹桥路1440号住宅
虹桥路1440号11号楼
沿着小路拐进去,在四周绿树环抱中的11号楼三层别墅原先是宋子文的产业,二楼有个很大的平台式阳台,面向一大片碧绿的草坪。
虹桥路1440号住宅
虹桥路1440号住宅
虹桥路1440号住宅
虽然美华新村里有很多别墅,但并不紧凑,这不仅为建筑物提供了呼吸的空间,也使别墅主人的私密性得到了保护,而且每一幢别墅都拥有自己独立的花园,四周用冬青树围着,若隐若现地露出当年精心伺弄过的草坪。
虹桥路1440号住宅
虹桥路1440号住宅
申康宾馆28号是一家私人会所,名字很低调,就叫28会所。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画家、作家和导演等文化人士坐在草坪前的平台上喝下午茶。
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8号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39-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58 陈纳德旧居 民国 虹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陈氏花园住宅/上海血吸虫病院(56年)/上海寄生虫病院(72年)/上海第二结核病防治院;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申康宾馆
地址: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8号楼
层数:2层(局部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代;保护类别:三类
虹桥路1440号申康宾馆8号楼
坐落在一片苍松翠柏、绿草花丛之中的美华新村5号别墅(现申康宾馆8号楼)是陈纳德将军和他的夫人陈香梅女士的寓所。1944年,刚从香港岭南大学毕业的陈香梅加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成为中央社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记者。抗战结束后,她调往上海中央通讯社工作,凭着熟练的英语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她赶赴抗战一线,采访援华空军“飞虎队”总指挥陈纳德将军。一段旷世奇缘从此拉开。陈纳德将军是美国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在美国召集100多名飞行员和机械人员、文职人员300余人组成有名的“飞虎队”(原名美国空军援华志愿队)来中国协助训练中国空军。中日正式宣战后,空军志愿队改为十四航空队,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帮助中国人民打击日本侵略者,击落了两千多架敌机。他还开辟“驼峰航线”,飞越喜马拉雅山,将重要的战略物质从印度运送到中国,建立了举世皆知的功勋。初次见面,陈香梅就被这位少将的风采深深吸引。她称陈纳德为将军,而将军则唤她“小东西”。两人的相爱开始在两年后的上海,但这段感情开始并不顺利,陈纳德比陈香梅大三十几岁,甚至比她的父亲陈应荣(国民政府外交官)还大1岁。陈香梅的外祖父廖凤舒(廖仲恺胞兄、曾任国民政府驻日本、古巴等国大使)很喜欢打桥牌,陈纳德是桥牌高手,于是,他每个周末都设法到陈香梅外祖父家里跟他打桥牌,聊天。渐渐地,这个中国家庭接纳了这位美国女婿。
1947年婚后的第一个圣诞节,陈纳德拉着陈香梅的手说:“我先把我的礼物送给你。”那是一个淡黄色绸子做的小盒子,系着一条红丝带,陈香梅心想那一定是一件首饰,但她错了,那是一把金钥匙,是美华新村五号的门匙,有一张小卡片写着:“送给我亲爱的小东西,连同我完整的爱。”原来他们买下了美华新村5号(今8号)的房子,并在这里一直住到他们1949年春天离开上海。
现在,房屋依旧,不知游走其间的人知不知道这里曾经的风华?
虹桥路1472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37 孔祥熙旧居 民国 程家桥街道
地址:虹桥路1472号
虹桥路1472号
虹桥路1472号,是一幢西班牙式建筑。是孔祥熙的旧居之一。孔祥熙在上海的旧居还有永嘉路383号,东平路9号,多伦路250号,虹桥路2258号等处。
孔祥熙(1880~1967),生于山西太谷,孔子的第七十五世孙。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亦是一名银行家及富商。孔祥熙的妻子为宋霭龄,岳父是宋嘉树。孔祥熙与宋子文、蒋介石为姻亲关系。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国民政府币制改革,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1967年8月15日在纽约心脏病发去世。
虹桥路1518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40-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21 虹桥路白崇禧旧居 民国 虹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住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花园住宅
地址:虹桥路1518号
层数:2层(局部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代;保护类别:二类
虹桥路1518号
德国式建筑。屋顶高低错落,变化丰富。主立面采用不对称构图,主要构成元素为两个山面和圆形转角塔楼,山面外露交叉式木构架,塔楼带攒尖屋顶。
虹桥路1518号
这里原本是一外国人的房产,1941年太平洋战争后被日伪强占,抗战胜利后成为蒋介石的战将白崇禧的别墅。白崇禧在上海的旧居还有多伦路210号,汾阳路150号等处。
白崇禧(1893~1966),广西桂林人,民国国防部部长,陆军一级上将,誉为“小诸葛”;桂系军阀首领之一。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2016年10月1日,位于虹桥路1650号的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揭开帷幕。俯瞰上海国际舞蹈中心,4栋主体建筑就像蝴蝶的翅膀,凸显出舞蹈艺术灵动、优雅的美感。点缀其中的6栋老洋房已经修旧如旧,呈现出二十世纪三十四年代建筑的独特风格。新旧建筑错落有致,交织出一幕生动的舞剧,既有鲜活的当下,亦有历史的闪回。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导览图
舞蹈中心的六幢历史保护建筑也是大有来头的。其中,最东侧的B号楼,为民国时期中山陵的设计师吕彦直的好友兼合伙人黄檀甫所有。最南侧的C号楼则曾是王星记扇庄所在,梅兰芳《贵妃醉酒》用的扇子,便是扇庄女主人所做。靠西面的D号、E号两栋楼,曾经的户主是民国时期卷烟大王丁厚卿。而最北侧的A号、F号两栋楼是孔祥熙家族的西郊别墅,孔家的两位小姐就曾住在里面。
A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47-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23 虹桥路1648号8号楼民国 虹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住宅群;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市舞蹈学校上海歌舞团8号楼
地址:虹桥路1648号8号楼
层数:1-2层,假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4-1939年;保护类别:三类、四类
A楼
A楼
A楼
最北面两栋洋房(A、F楼)最为神秘,相传这里是孔祥熙家族的西郊别墅,孔家的两位小姐就曾住在里面。当年,第一批进入上海舞蹈学校的教员、乐手们对洋房里敞亮的客厅,温暖的壁炉,精巧的休息室,都印象深刻。高雅清幽的环境,给了舞校充足的教育与创作空间,也孕育诞生了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歌舞团。
B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47-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22 虹桥路1590号9号楼民国 虹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住宅群;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市舞蹈学校虹桥路1590号9号楼
地址:虹桥路1590号9号楼
层数:1-2层,假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4-1939年;保护类别:三类、四类
B楼
最东面的一栋中西合璧的住宅(B楼),曾经为建筑设计师黄檀甫所有。黄檀甫(1898-1969)是“中山陵”的设计者吕彦直的好友兼合伙人。吕彦直重病时,全权委托黄檀甫主持建筑事务所的工作,参与“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工程。
吕彦直去世后,黄檀甫为了纪念挚友,设计建造了这座别墅。黄檀甫还专门请摄影师拍下吕彦直设计“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完整建筑档案。黄檀甫专门在别墅里辟出一间大房间,存放这些档案、图纸、照片。这些资料在黄檀甫悉心保护下,虽几经战乱灾祸,仍保存完好。
B楼
抗战胜利后,美国领事馆愿意出重金购买黄檀甫的宅邸,黄檀甫表示这栋房子为纪念挚友所建,情谊无价,千金不换。1956年,黄檀甫将中山陵的建筑图纸、档案资料无偿捐献给政府。
民国时期的黄宅,在虹桥一带颇有名气,除了收藏着珍贵的建筑资料,政商名流也常常汇聚于此。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就是黄家的座上宾。何香凝也曾带女儿廖梦醒到黄宅来写生。
C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47-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24 虹桥路1650号7号楼民国 虹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住宅群;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市舞蹈学校上海芭蕾舞团7号楼
地址:虹桥路1650号7号楼
层数:1-2层,假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4-1939年;保护类别:三类、四类
C楼
位于上海国际舞蹈中心最南面的2层楼洋房(C楼),在历史图纸中户主一栏,填的是陈英。陈英(1876~1964)出身浙江制扇世家,是杭州高级纸扇作坊主的女儿,从小随父亲学习制扇技艺,练得一手泥金、剪贴、刻花的好手艺。
陈英的丈夫王星斋同样出身于制扇世家,年轻时就以精湛技艺闻名业内。当年,陈英的父亲看中这个聪明能干的年轻人,将长女陈英许配与他。夫妇俩珠联璧合,将制扇手艺发挥到极致,开创了自己的扇庄“王星记”。然而,王星斋早逝,陈英携子从杭州来到上海。
C楼
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王星记”从城隍庙的一间小铺子,经营到进驻南京路的名扇庄。抗战胜利后,陈英年事虽高,宝刀不老,京剧大师梅兰芳演出《贵妃醉酒》时使用的泥金花扇就出自陈英之手。不知晚年的陈英,在虹桥路这栋静谧的小楼里,是否常常回忆起当年与丈夫携手创业的风风雨雨?
D、E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47-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26 虹桥路1674号4号楼民国 虹桥街道,310105945190000127 虹桥路1674号5号楼民国 虹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住宅群;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市舞蹈学校虹桥路1674号3号楼,市舞蹈学校虹桥路1674号4号楼
地址:虹桥路1674号3号楼,虹桥路1674号4号楼
层数:1-2层,假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4-1939年;保护类别:三类、四类
靠西面的两栋洋房(D、E楼)根据档案资料,户主是卷烟大王丁厚卿(1887-1964)。丁厚卿原是生产“金字塔”牌卷烟的福新烟厂厂主。抗战爆发后,担任了伪全国商业统制协会理事和伪华中烟草统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后,垄断烟草运销,成为巨富,在敌伪统制烟草的三、四年内,置办房地产30多处,虹桥路这两栋精巧的洋房也是他名下产业。1951年,丁厚卿携全家移居巴西,他的产业由政府接收。
F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47-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25 虹桥路1652号3号楼民国 虹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住宅群;现名称/现使用单位:市舞蹈学校虹桥路1652号5号楼
地址:虹桥路1652号5号楼
层数:1-2层,假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4-1939年;保护类别:三类、四类
如上所述,最北面两栋洋房(A、F楼)最为神秘,相传这里是孔祥熙家族的西郊别墅,孔家的两位小姐就曾住在里面。当年,第一批进入上海舞蹈学校的教员、乐手们对洋房里敞亮的客厅,温暖的壁炉,精巧的休息室,都印象深刻。高雅清幽的环境,给了舞校充足的教育与创作空间,也孕育诞生了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歌舞团。
如今,上海舞蹈学校、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上海芭蕾舞团和上海歌舞团又将在这里续写新的篇章。
虹桥路1704号
虹桥路1704号住宅,是一位德国将军的别墅。
虹桥路1704号
虹桥路1704号住宅,坐落在虹桥路、水城路西南角,这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花园别墅,外墙全为红机清水砖面,跌坡式折坡屋面,折线形檐口,铺红色机平瓦,屋面纵横交错,高低起伏,建筑平面自由。
虹桥路1704号
屋面有多座砖砌烟囱穿出屋面。木门、木窗、木楼梯,底层为地砖铺面,楼层为木地板,南面原有很大的花园,自水城路和虹桥路拓宽以后,面积减少很多,近年来又增建了不少二三层住宅,如今花园面积不大。
虹桥路1704号
现在水城路已挨着这幢建筑的东山墙而过。这位解放前曾担任国民党空军军事顾问的德国将军,在上海解放前夕离沪回国,新中国成立后,1704号住宅由南京军区空军接管,现在住的都是南空的一些离退休干部和家属。
虹桥路1850号上海盲童学校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41-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28 上海市盲童学校 民国 虹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上海盲童学校;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盲童学校
地址:虹桥路1850号
层数:2层(假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28-1931年;保护类别:三类
虹桥路1850号入口建筑
虹桥路1850号办公楼(行知楼)
上海盲童学校内是英式学校建筑群,其中有教学用房、学生宿舍、辅助用房和办公楼(行知楼)。所有建筑均为红砖清水墙面,红瓦陡坡屋面,办公楼造型最为美观:座北朝南正对大操场,红砖墙面,转角处仿石处理,三角形山墙面上有圆形窗,北面中部二层突出形成一入口门廊,屋顶老虎窗及烟囱对称布置。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较高的历史人文价值:由傅兰雅1911年创办于江湾。1915年迁至忆定盘路,1928年迁至现址。
虹桥路2258、2260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42-IV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孔氏别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Worldlink诊所;辉煌KTV
地址:虹桥路2258、2260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混结构;建造年代:1934年;保护类别:三类
虹桥路2258、2260号
海杰克设计,建筑主体部分形体简洁,采用四坡屋顶,拉毛水泥墙面。入口门廊呈弧形,采用塔司干柱式,门廊上为露台。该住宅曾是中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在上海的私人别墅。
虹桥路2310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04-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35190000136 虹桥路2310号住宅 民国 程家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虹桥路2310号住宅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海南置地上海公司
地址:虹桥路2310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1年;保护类别:三类
虹桥路2310号
在程家桥附近的虹桥路2310号坐落着一幢英国乡村式别墅,它就是罗别根花园,因为靠近罗别根路(今哈密路)而得名。它与建造在同一条路上的“伊甸园”,是姐妹花园别墅。都建于1932至1934年间,业主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滩著名房地产商、英籍犹太人维克多·沙逊(1881~1961)。罗别根花园是一幢经典的英国乡村别墅,二层砖木混合结构。1930年沙逊洋行以大中实业公司的名义购置,于1932年建成。
虹桥路2310号
据说沙逊在虹桥路上的“伊甸园”与高尔夫球场相邻,主要用于招待客人,而罗别根花园才是沙逊自用的花园别墅,是真正的沙逊花园。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驻租界,沙逊全部财产为日伪所有,罗别根花园也被侵占。因日伪急于用钱,便将这幢别墅卖给了一个叫赵志模的人,后赵又将其转卖给了金兆海,金又将其转卖给了上海寅丰毛纺织公司,成为公司老板的私宅。1948年后,国民党军队征用了罗别根花园的若干土地,在这里建造碉堡等军事防御,所以到解放初,罗别根花园的实际面积只剩下近百亩了。
虹桥路2310号
1956年,寅丰公司实行公私合营后,业主举家迁往香港,该产业归上海纺织局所有,这里曾长期作为纺织局的职工疗养院。
虹桥路2374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43-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42 虹桥路2374号住宅 民国 程家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花园住宅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住宅
地址:虹桥路2374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代;保护类别:三类
虹桥路2374号
西班牙风格建筑。采用红色筒瓦屋顶,坡度平缓,出檐短小。立面简洁,使用螺旋形柱,柱头上有装饰。底层设连续半圆券敞廊。这里曾是建国初期前来支援的苏联空军专家的暂居地,后来改建成了部队干休所。
虹桥路2409号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02-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25190000135 沙逊别墅 民国 程家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沙逊别墅 ;现名称/现使用单位:龙柏饭店1号楼
地址:虹桥路2409号
层数:2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2年;保护类别:一类
虹桥路2409号
上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地产大亨沙逊平时多居住在外滩的沙逊大厦顶楼,为了度周末,他在西郊虹桥高尔夫球场购买了两处地产。一处是靠近哈密路的罗别根花园,另一处便是与之相邻的沙逊别墅,后者还被取了一个相当魅惑的名字——“伊甸园”。
和罗别根花园一样,沙逊别墅在设计上也有着典型的英国乡村别墅风格,在山墙和正背面外墙上都有半露木构架作装饰,红砖勒脚,屋顶为红瓦陡坡,用黄色或白色粉墙。加上周围一片的绿荫绿草,红、黄、绿三种田野的主要色彩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格外清新明朗的感觉。建筑整体坐北朝南,东部2层,中部和西部均为1层。沙逊不惜工本,从英国进口橡木和柚木原材,经加工后铺设地板、制作家具和护壁,门上的拉手、锁扣等建筑五金构件均是手工打造,非常精巧夺目。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伊甸园与罗别根花园一样,被日军侵占。由于伊甸园靠近虹桥飞机场,便成了接待日本军政人员进出飞机场的招待所。日本投降后,伊甸园产业虽然被沙逊收回,但迫于当时中国国内的局势变化,沙逊以12万美元的低价将其别墅卖给了美商美兴洋行的买办、上海金融企业的巨子——宁波人厉树雄。在他的手里,伊甸园被改建为了“虹桥俱乐部”,实行会员制,会费每人500美金。每个周末,沪上的大银行家和大企业家都蜂拥来此度假,甚至还有人开玩笑:“如果今天在这里扔炸弹,明天上海金融肯定瘫痪! ”
1948年末,厉树雄定居香港,伊甸园一度因无人管理、交税,被房管部门接收,作为机场招待所使用。如今,此地仍由厉氏后人守护,而这栋建筑也继续着精彩。
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2号楼南立面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44-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38 《上海泰晤士报》社旧址民国程家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泰晤士报社别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龙柏饭店2号楼/长江商学院
地址:虹桥路2419号
层数:2-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代;保护类别:三类
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2号楼北立面
英国乡村别墅式。屋顶变化丰富,清水红砖外墙,局部半露木构架。
这幢别墅在20世纪30年代为英商泰唔士报所建,曾一度为荣德生所有。别墅北面有夏家浜流过,河岸用太湖石驳砌,整幢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南面花园有一块很大的草坪,院子里古树参天,其中有一棵200年树龄的白皮松。在别墅的北面还有一处设计精致的入口,下面是1.2米高清水红砖墙体,上做木格子墙,覆人字屋架,盖红色机制平瓦。这幢别墅现属龙柏饭店2号楼。
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2号楼南侧草坪
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2号楼大门
《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悠久、消息灵通、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报纸基本反映英国官方对重大事件、外交政策的观点。1785年在伦敦创刊出版,原名《每日天下纪闻》,1788年改用现名,属汤姆森报业集团。1843年后,随着英国在上海开埠,其新闻喉舌亦随之进入,《泰晤士报》1894年前就在上海设立了派驻机构。美国传教士李佳白还曾是《泰晤士报》记者。1971年日军曾一度占领此处别墅,抗战胜利后仍归还《泰晤士报》,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接管,作为招待所,20世纪80年代后属龙柏饭店使用。
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3号楼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CN-J-044-IV;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5945190000139 美丰银行别墅旧址 民国 程家桥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美丰银行别墅;现名称/现使用单位:龙柏饭店3号楼
地址:虹桥路2419号
层数:2-3层;结构类型:砖木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代;保护类别:三类
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3号楼
西班牙式建筑。采用红色筒瓦屋顶,螺旋形柱饰,火焰形券入口。
这曾是上海美丰银行别墅,稍北还有一幢二层楼附属建筑。设计者为邬达克,因为邬达克在1920年后曾受雇于雷文法兰克的普益地产公司,普益地产公司正是美丰洋行的下属企业,因为这幢别墅由普益地产公司租地承建,建好后供美丰洋行的高管度假休闲。
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3号楼
这组别墅原有较大的花园,因龙柏饭店开设出入虹桥路的通道和虹桥路几次拓宽,现花园面积已经很小。好在这里周围都是绿地,这幢别墅仍然具有较好的环境。
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3号楼入口
虹桥路2419号龙柏饭店3号楼大门
美丰银行即美商商业银行。1917年在沪经营房地产的普益银公司,普益地产公司,营业账务往来日益上升,大量票据、道契、现银通过其他商业银行结算,资金外流甚多,于是该公司总经理雷文法兰克决定自设银行。1918年,雷文集资200万元正式建立美丰银行,不久该行又在天津、重庆、福州、厦门等地设立分行,除代理普益集团的票据交割外,还经营一般银行业务。上海美丰银行于1929年发行一元、五元、十元纸币三种,如今均为收藏佳品,其中面值十元纸币未进入流通领域,更为珍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普益集团在各地经营的房地产失利,美丰银行业受到很大冲击,于1935年自动宣布清理破产,产权由美商大通银行接盘。这幢别墅后卖予荣德生。新中国成立后,由上海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处接管,改为招待所。20世纪80年代由龙柏饭店管理,编为3号楼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