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牵牛织女鹊桥相会,图片来源于网络从汉朝起,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故事开始形成了初步轮廓。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写:“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见汉时牛郎织女已经“下凡”,具有了人格化感情和生活。为什么在汉朝时期神出现了这样的人格化转变?张强在《论神话在汉代传播的文化形态》中认为,这是因为汉代处于先秦与六朝之间的历史阶段,农耕信仰逐步强化,因而牛郎织女神话也由侧重于天文神话向男耕女织的社会内容衍化,这传达了汉代神话世俗精神的要求。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儒家“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和自然宇宙哲学观的影响所致。唐宋以来的资料可以佐证,星宿对自然经济社会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古人关注的焦点。从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开始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在无数个人们在从事生产后的夜晚,人们仰头观赏天空发现,天空中星辰的出现和消失的规律影响着农业收成和季节变换。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古今中外的人们都希望揭开爱情神秘的面纱,与相爱的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这种美好的希望下,西方情人节应运而生。近年来,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也渐渐变成了“中国情人节”。那么,对于古人来说也是如此吗?七夕节是古人的“情人节”吗?

事实来说并非如此。实际上,古人真正的“情人节”是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我们熟悉的辛弃疾的诗词《青玉案·元夕》就描绘了上元佳节男女相约的繁华景象:“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七夕节起初与爱情并无关系,其具有与现在认知相去甚远的独特文化内涵。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1)

古诗元宵情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女儿节”等,是中国古老传统节日之一,其最初起源于我国传统的星宿崇拜观,后与农耕社会的男耕女织以及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神话传说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综合意义的节日。

唐宋以来的资料可以佐证,星宿对自然经济社会时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古人关注的焦点。从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开始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在无数个人们在从事生产后的夜晚,人们仰头观赏天空发现,天空中星辰的出现和消失的规律影响着农业收成和季节变换。人们无法用科学解释这些现象,便将它归结于星宿神灵的提示。人们通过观测星象来实现指导农业的生产,由此产生了星宿崇拜,二十八星宿的每一宿都被认为是神官,其命名基本上都是部族的始祖和有所发明创造的祖先。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2)

二十八星宿,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夕节祭拜的牵牛、织女星,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了记录。《诗经·小雅》载:“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跛彼织女,终日七襄 。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皖彼牵牛,不以服箱 。”这句话的意思是“仰望那高天上灿烂的银河,如同明镜似的熠熠闪毫光。只见那三足鼎立的织女星,整日整夜七次移位运转忙。虽然一天一夜七移运转忙,终归不能织成美丽的文章。再看那颗明亮亮的牵牛星,也不能像人间真牛拉车厢。”这被认为是牵牛织女故事的最初渊源。可见,牵牛星和织女星在此阶段就已经与自然社会经济中人类生产和生活联系到一起。但这首民歌中事实上表达的是对贵族懒惰享乐的嘲讽,并没有将牵牛织女联系起来,牵牛织女还是独立的“星神”,并没有人格化,也没有世俗的爱情故事。

从汉朝起,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故事开始形成了初步轮廓。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写:“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见汉时牛郎织女已经“下凡”,具有了人格化感情和生活。为什么在汉朝时期神出现了这样的人格化转变?张强在《论神话在汉代传播的文化形态》中认为,这是因为汉代处于先秦与六朝之间的历史阶段,农耕信仰逐步强化,因而牛郎织女神话也由侧重于天文神话向男耕女织的社会内容衍化,这传达了汉代神话世俗精神的要求。也有学者认为,这是儒家“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和自然宇宙哲学观的影响所致。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3)

牵牛织女鹊桥相会,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有学者认为牛女故事世俗化的原因,是现实生活与原始思维模式相结合的产物。这种观点认为,牵牛、织女在人类社会中是有“原型”的,现在所流行的神话故事是对星神的想象和现实真实故事的融合。如王孝廉先生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指出:“牵牛织女的传说绝不是单纯的天文故事,而是一个由大地上农耕信仰的崇拜对象与天文上的实际星象观察结合而形成的神话传说,也就是说牵牛织女的传说绝不是单纯地由古人观察星空的天文现象而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而是以大地上的现实生活为背景结合天文现象所形成的”。

关于这种说法中的“原型”,学者从不同方向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杨洪林认为牛郎织女民间神话故事原型生成于汉水流域这一文化土壤,随着汉水流域的炎帝神农部族开拓扩张、传播先进农耕文明的同时扩散至中华大地;李山认为《蒹葭》所述即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周甲辰认为牛郎织女起源于“娥皇、女英下嫁舜”的故事;王红旗认为牛女故事记载的是“数千年前黄帝与炎帝交战时,炎帝族男子与黄帝族女子的苦恋故事”。相关研究可谓百家争鸣、群星璀璨,不同研究结合了神话学、人类学、文化学、社会学原理,使问题逐渐丰富化、立体化。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4)

蒹葭苍苍场景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主流观点认为,牵牛织女的“原型”是人类中善于耕种、纺织的先祖,即发明了牛耕的黄帝后裔叔均和善于纺织的颛顼后裔女修。《山海经·海内经》中云:“后稷始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叔均因为发明了牛耕,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耕作速度与质量,在推动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其牵牛而行于畎亩之中,是牛耕的象征,故周人以这位杰出的氏族首领为星名,名之为“牵牛”。关于织女,在《史记·天官书》中说:“织女,天孙女也”;《史记·秦本纪》中有:“帝颛顼之苗裔孙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之祖。传说中的秦人始祖女修,就是以织闻名,提升了人们穿衣的质量而传于后世的,故成为织女星名。在这种学说中,“星宿崇拜”与“祖先崇拜”的融合形成了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5)

古代乡村牛耕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6)

古代女子纺织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经学者们的一致努力,牵牛织女神话传说渊源于星神话己成为不争之论,但是故事的溯源、演变和七夕节与牵牛织女神话故事的关系尚没有定论,无可置疑的是,“七夕节”不仅仅是“中式情人节”,还与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先关,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七夕节是农耕文化内涵丰富的节日,在七夕节的民俗活动中也多与祭祀土地、祈求丰收有关。在古代,“七”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一个特殊的符号,如北斗七星;天上彩虹的颜色有七彩;古琴的弦数为七;人的常态有七情等。且七夕时至孟秋,正是“黍熟”地收获季节,人们满怀丰收的喜悦迎来这样一个节日。为了祈求天随人愿,大获丰收,早在周代以前就有以新黄之穗荐田祖之礼,即在七夕祭祀田公与牵牛星(叔均)。《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引山西志书述广灵县风俗说:“七月七日折柳枝,挂楮钱插田中以报田祖。‘’有些地方人们还会庆贺牛的生日,《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引山东志书言禹城县“七月七日牧童采野花插角,谓之贺牛生日。”可见人们祭祀田神、贺牛,都是出于朴素的丰收愿景。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7)

古代七夕“为牛庆生”,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样的,人们也会祭祀织女。《荆楚岁时记》引《日纬书》云:“牵牛星,荆楚呼为 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因此,人们多以瓜果为祭品祭祀织女,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谓七夕“设酒脯时果, 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人家妇女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同时,以瓜果祭祀还与农耕社会的“生殖崇拜”观念有关,在《诗经·大雅·绵》中有“瓜瓞绵绵,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瓜瓞绵绵”比喻如同一根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因此妇女们祭祀瓜果既是祈求物产丰富、生产发展,也是祈求人丁兴旺,家庭盛昌,体现了强烈的农耕文明民俗心理。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8)

古代妇女拜祭织女星,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七夕节,妇女还会进行穿针乞巧、浮针(芽)乞巧、蛛网卜巧等活动。《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俗”。 七夕“蛛网卜巧”也是一种女性经常采用的乞巧方式,因为蜘蛛既代表吉祥,又善于织。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对于广大劳动妇女来说,“妇功”是社会评价女性的标准,也逐渐成为妇女自我认知的标准,乞巧既是评判女性纺织技术的方式,也能够提高女子的生产效率,增加生产资料。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9)

蛛网卜巧,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夕有的地方还有看天河的习俗。人们认为七夕的天河可预告当年的收成,天河明亮、星光闪耀,收成就不好,粮价就低;天河晦暗,星少不明,收成就好,粮价就贵,《古今图书集成·岁功典》载“七月七夕前望潢河(即天河)影出没,占荞麦丰歉”;言太湖县:“七夕相传是日银河没,以其去口远近,占谷价多寡”。据江西志书,言铅山县“七夕以前占河影没三日而后见,则谷贱,七日而后见,则谷贵”。这正是农耕社会中农民最切身的利益,反映出淳朴的农耕文化的特色。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10)

古人观天象,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七夕节俗还有唱乞巧歌、清晨到草中打露、拜仙禾、拜神菜、七夕食俗、晒衣、晒被子等。这些习俗反映出七夕节扎根于传统农耕文化的土壤,蕴含古人一贯的重农崇农的生产取向,在“民以食为天”的社会生活中,每一种习俗都具有丰富文化内涵,体现先祖的智慧和价值取向,值得我们珍视,需要我们继承。即使如今七夕节已经逐渐演变倾向于“情人节”的特征,我们回望历史、追本溯源时,还能够看到先祖仰望星空观察星宿,或者低头耕地纺织的情景,那是流淌在我们血脉中的辛勤劳作、努力生活的种子

七夕是古代的情人节:七夕节是古代情人节吗(11)

男耕女织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王永平.七夕家家乞巧忙——七夕节俗的起源与文化内涵[J].文史知识 2018(08):102-109.

[2]隆滟.七夕节俗的农耕文化透视[J].中国农史 2011 30(04):107-113.

[3]王爱科. 牵牛织女神话传说与七夕节的起源[D].青岛大学 2007.

[4]邱绮. 传统七夕节演变历程与现代转型[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