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边塞的保卫者,为大唐帝国开疆扩土的回纥骑兵
大唐边塞的保卫者,为大唐帝国开疆扩土的回纥骑兵7世纪中叶,唐朝疆土的空前开拓,特别是击灭东西突厥,统一整个蒙古草原和西域的壮举,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治理下的大帝国,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及在和平环境中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也使继汉代以后的中西交通再次呈现兴旺局面。为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鼎盛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离不开回纥骑兵征战的功劳。显庆五年(660),唐高宗派萧嗣业率回纥等铁勒部骑兵首先出击,至乾封元年(666),灭高丽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统一西突厥十姓部落,建牙于双河(今伊宁市北200里)及千泉(楚河南)。“处月,处密及西域诸国多附之”。他攻破唐朝控制的金岭城及蒲类县,又进而攻陷北庭。唐高宗以苏定方为大总管,“发府兵二万,合回纥骑兵五万击之”。回纥这次出兵,由吐迷度之子婆闰亲自率领并担任全军副大总管,“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接着,又击破济木萨尔之处月部落及玛纳斯之处密部落。显
(来源: 原创: 追风英凡 历史的脉络 )
7世纪中叶,唐朝凭借武力开拓了空前广大的疆土。回纥骑兵东征西讨,几乎每次出征,都有他们参加。在中世纪,骑兵是威力最强的兵种,战争之胜负往往决定于双方骑兵的多寡与强弱。这种情况在有唐一代尤为突出。而我国北方和西北多为广袤的草原、沙漠,行军作战,骑兵的优势更为突出。唐朝在西北的对手又是世代驰骋射猎于草原的游牧民族,其骑兵之数量、战斗力,唐朝的府兵都无法匹敌。于是,“其俗骁强”,“善骑射”的回纥骑兵,就成为唐军出征所仰仗的主力。
大唐帝国开疆扩土的主力——回纥骑兵
贞观四年(630)灭东突厥后,唐开始经营西域。经过与西突厥的较量,贞观十四年(640)占高昌,设安西都护府,以为西进的据点。唐朝如不彻底击败西突厥,就无法保住安西,更不可能控制整个西域。
永徽二年(651),阿史那贺鲁统一西突厥十姓部落,建牙于双河(今伊宁市北200里)及千泉(楚河南)。“处月,处密及西域诸国多附之”。他攻破唐朝控制的金岭城及蒲类县,又进而攻陷北庭。唐高宗以苏定方为大总管,“发府兵二万,合回纥骑兵五万击之”。回纥这次出兵,由吐迷度之子婆闰亲自率领并担任全军副大总管,“大破贺鲁收复北庭”。接着,又击破济木萨尔之处月部落及玛纳斯之处密部落。
显庆元年(656),“贺鲁又犯边”,唐军和回纥骑兵再次出击。东破哈喇额尔齐斯河畔之葛逻禄部落,西破塔尔巴哈台之突骑施、处木昆部落。然后回兵南逾天山,肃清裕勒都斯谷中之西突厥和鼠尼施部共4万骑。准噶尔盆地大部被唐占领。次年,唐军与回纥兵进攻伊犁,破贺鲁军十万众于伊犁河北,贺鲁西逃至石国(前苏联塔什干一带),回纥随唐军逾葱岭直追至石国俘贺鲁而还。至此,西突厥全境皆归入唐朝版图。婆闰由于战功卓著而被加授右卫大将军之职。
永徽二年至显庆二年(651~667)出击西突厥的战争,兵行万里,极为艰苦。唐全军7万人,回纥骑兵占其五。
显庆五年(660),唐高宗派萧嗣业率回纥等铁勒部骑兵首先出击,至乾封元年(666),灭高丽国,置安东都护府于平壤。
7世纪中叶,唐朝疆土的空前开拓,特别是击灭东西突厥,统一整个蒙古草原和西域的壮举,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统一治理下的大帝国,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及在和平环境中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也使继汉代以后的中西交通再次呈现兴旺局面。为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鼎盛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离不开回纥骑兵征战的功劳。
同时,在回纥汗国的近百年中,回纥骑兵不断出战,主要是针对东方的奚、契丹,北方的黠戛斯以及葱岭以西的诸城邦国。有时也对中原进行小规模抄掠。在一百余年中,回纥骑兵威震整个东亚和中亚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