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灭佛运动的原因:历史上灭佛运动背后的根源
历史上灭佛运动的原因:历史上灭佛运动背后的根源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但朝廷没有钱,于是朝廷派人去太原去纳钱度僧尼道士,十天左右得钱百万缗。意思是是三十万可以买官,三万可以买个僧人明朝的度牒有了这个好处,自然有很多人为了避免赋税和徭役,纷纷出家当了和尚,但是不是剃了光头就是僧人的,得有官府认可度牒才行,这样有了度牒才能免于赋税,因此有些人为了免于徭役,纷纷购买“度牒”,这就是催生了官府出售度牒赚钱的行当,堪比古代卖官鬻爵,甚至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官府收入。景龙二年(708年):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钱三万则度为僧尼
这两天因为某个事件,头条上很多人都在讲历史上著名的灭佛运动,即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不过并不是很全面,虽然都在说灭佛是因为佛寺占据大量土地和人员,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尤其是古代视为命根子的土地,导致当时很多人都纷纷出家,朝廷连打仗的兵都快没了。
那为何会这样呢?这背后隐藏了什么秘密呢?毕竟佛教只是单纯的一个宗教,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在于古代封建社会中最重要的东西——赋税问题,在古代只要是官府在册的人,都需要缴税和徭役,而度牒恰恰可以让僧人们免于徭役和赋税。
度牒与免税度牒起源于南北朝时期,是朝廷对出家的僧尼发放的证明,有了僧尼才是真正的僧人,不然朝廷是不会认可的,在朝廷发放的度牒上,不仅详细记载了出家僧人的本籍、俗名、年龄、所属寺院、师名以及官署关系等等,相当于僧人在佛教的“身份证”。
除了证明僧尼的身份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免除徭役、赋税等一切苛捐杂税,要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各种税收和徭役是非常严重的,《礼记》中早有记载“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可见古代赋税徭役是多么的严重。
明朝的度牒
有了这个好处,自然有很多人为了避免赋税和徭役,纷纷出家当了和尚,但是不是剃了光头就是僧人的,得有官府认可度牒才行,这样有了度牒才能免于赋税,因此有些人为了免于徭役,纷纷购买“度牒”,这就是催生了官府出售度牒赚钱的行当,堪比古代卖官鬻爵,甚至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官府收入。
买卖度牒背后的生意景龙二年(708年):虽屠沽臧获,用钱三十万,则别降墨敕除官,斜封付中书,时人谓之斜封官;钱三万则度为僧尼
意思是是三十万可以买官,三万可以买个僧人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但朝廷没有钱,于是朝廷派人去太原去纳钱度僧尼道士,十天左右得钱百万缗。
安史之乱
至德元年(756年):彭原郡以军兴用度不足,权卖官爵及度僧尼
等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后期的各种藩镇因为没钱,大批量发放度牒的方式来搜刮钱财,谋取暴利,甚至为了促销,徐州节度使王智兴还通过减价的方式大批量出售度牒,每个人只要交两缗钱,就可以发放度牒,连出家仪式都不需要。
王智兴
到了宋朝,苏轼担任杭州知州的时候想要修苏堤,在奏折中明确需要“别赐臣度牒五十道”来募集修苏堤的钱;而到了南宋初期,宋高宗还下令拨付二百张度牒给岳飞,权当军费了。
苏堤背后也是卖“度牒”的成果
度牒背后的其他“属性”除了可以免税以外,度牒还可以让僧人在古代畅通无阻,因为古代的户籍制度,平民百姓是不得随意外出的,但是有了度牒例外,拿着它就可以在各地畅行无阻,免于检查,不仅如此,度牒还有其他“妙用”。
武松靠着度牒横行无阻
比如《水浒传》中,武松杀人后,靠着度牒就可以到处溜达,而鲁智深在打死了人后,靠着赵员外的度牒在五台山当僧人才躲过追捕。
鲁智深靠着度牒避祸
因此度牒堪比古代的“硬通货”,不仅免税,还可以避祸,加上朝廷的推波助澜,利用度牒漏洞的人越来越多,导致使用度牒的僧人身份也变得鱼龙混杂。
每年朝廷度牒的发放都是定量的,但因为度牒实在是太好用了,度牒的需求量也是水涨船高,朝廷一看有利可图,直接开卖度牒,造成了古代有段时间僧人非常多,当然百分之九十都是靠着度牒减免赋税和出行,至于信仰,谁还信?
至于度牒的价格,宋神宗时期一道度牒价格为一百三十贯钱,到了宋徽宗时期已经到了两百贯了,等宋高宗的时候大幅度上涨,一道度牒价格五百贯。
《梦华录》中一个宅子几十贯
即便是这么高的价格,依旧会有人购买,无他,就是好处太多了。
庞大的寺院经济僧人一多,所需要的寺庙就多了,修建寺庙需要很多的土地,势必要占据很多农田,而很多出家的非富即贵,毕竟想要钻空子,又凭借僧人身份购买大量土地,而且还是不交税的那种,自然造成了“繁荣”的寺院经济了。
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当然佛教只不过是这些“经济”中的替罪羊而已,毕竟没了佛教,还有其他宗教,但只要有“度牒”这个制度,这个情况肯定都会发生,毕竟靠着度牒从上到下都捞了不少的好处,反正没钱就卖度牒,没问题的时候大家相安无事,但一旦这个漏洞被戳破了,自然需要背锅的,当然这锅不能是制定度牒政策的朝廷,也不是卖度牒的官府,自然只能让佛教来背了。
因此度牒也就是名义上和佛教有关,实际上只是古代的一个避税的凭证而已,因此谁还是真正的为了信仰而出家,只不过好处太多而已。
所以灭佛只不过是把这个戳破的漏洞给强行补起来而已,等灭佛过后,该干嘛还是得干嘛,要不然灭佛一次就够了,怎么需要灭四次呢?
毕竟有了度牒就可以有特权,民间需要特权,朝廷需要钱财,一拍即合,朝廷自然也是知道靠卖度牒迟早药丸,但是靠着卖度牒的钱实在是太爽了,就和吸鸦片一样,吸了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就很自然了,但是总归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等这个代价无法避免的时候,只能灭了个干净,等大家忘了的时候,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度牒售卖,不仅信不信佛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都得到了好处,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度牒制度的消亡因为度牒免税的特权,买卖度牒的生意火了上千年,等到了雍正帝的时候,官绅一体纳粮一推出,啥身份都不好使,僧人的特权在无形中被取消了,除了信仰,再也没有其他的好处,因此再也没有人为了避税和徭役遁入空门,到了乾隆三十九年,度牒制度正式被废除了。
雍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