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在二战时期进攻苏联(意识形态差异决定爱恨情仇)
德国为什么在二战时期进攻苏联(意识形态差异决定爱恨情仇)所以,进攻苏联对德国而言更像是一种天然的需求,类似于猫吃老鼠,毕竟苏联最丰富的土地资源恰恰就是地狭人稠的德国最需要的,这种生存本能的需求更能让德国前赴后继。早在1923年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被捕后,这个政治狂人便在狱中完成了《我的奋斗》。在这本所谓的自传里,希特勒公然鼓吹日耳曼种族优秀论,将东斯拉夫民族视为垃圾民族,并号召德国人用手里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但此时的世界早已被英法等殖民帝国瓜分完毕,当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想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时,才发现世界对德国是如此的不友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和英国的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一战并没有实现德国的扩张目标,反而使德国赔了夫人又折兵,领土面积缩水了1/8,海外殖民地更是被瓜分殆尽,德国对英法等国的仇恨更是无以复加。不过此时的德国已经看到了英法等殖民帝国盛极而衰的事实,帝国主义的海外殖民扩张已经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作为德国的元首,希特勒之所以一定要将苏联送入地狱,有着历史和现实等一系列考量。
在静夜史看来,希特勒入侵苏联,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为了苏联的大豆高粱
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后起之秀,德国在1871年完成统一后,便迅速步入了一日千里的快车道。
但此时的世界早已被英法等殖民帝国瓜分完毕,当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想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倾销市场时,才发现世界对德国是如此的不友好。
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和英国的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一战并没有实现德国的扩张目标,反而使德国赔了夫人又折兵,领土面积缩水了1/8,海外殖民地更是被瓜分殆尽,德国对英法等国的仇恨更是无以复加。
不过此时的德国已经看到了英法等殖民帝国盛极而衰的事实,帝国主义的海外殖民扩张已经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选择了“就地取材”,将目光瞄准了近在咫尺的苏联。
早在1923年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被捕后,这个政治狂人便在狱中完成了《我的奋斗》。在这本所谓的自传里,希特勒公然鼓吹日耳曼种族优秀论,将东斯拉夫民族视为垃圾民族,并号召德国人用手里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
所以,进攻苏联对德国而言更像是一种天然的需求,类似于猫吃老鼠,毕竟苏联最丰富的土地资源恰恰就是地狭人稠的德国最需要的,这种生存本能的需求更能让德国前赴后继。
2、递给西方的“投名状”
从一战后的一蹶不振到二战前的迅速崛起,德国之所以能够在10多年的时间里华丽蜕变,除了自身努力,更重要的在于战胜国之间的相互扯皮对德国的巨大帮助。
因为德国的存在对于平衡欧洲大陆势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因此除了法国,美英等国对德国都采取了相对温和和纵容的态度。特别是美国,为打入欧洲,主导欧洲秩序,对德国的扶持可谓不遗余力。
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在德国不断发展壮大并在经济危机后登上德国最高权力宝座,除了纳粹党自身的努力,西方大资本家的扶持也功不可没,尤其是美国的洛克菲勒、摩根和杜邦三大财团。
因为资本没有国界,所以大资本家对西方国家的掌控始终以整个资本主义的兴衰为出发点。1917年十月革命的成功,使资本主义世界面临共产主义革命输出的巨大威胁,而这种威胁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而极速膨胀。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阻挡苏联的无产阶级革命输出,更为了平衡欧洲各方势力,达到掌控欧洲的目的,美国三大财团开始扶持希特勒登上德国政治舞台。
而希特勒所领导的纳粹党也不失时机地投桃报李,以反共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虽然希特勒作为志向远大的独裁者,不甘心被美国等西方大资本家操控,但为了争取大资本家的支持,更为了避免多线作战的尴尬局面,希特勒仍然要将苏联作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从“绥靖政策”中大捞特捞。
所以,进攻苏联,是递给西方大资本家的“投名状”。
3、苏联也不是省油的灯
作为资本主义阵营的共同敌人,苏联从来就没有坐以待毙,在纳粹德国极速崛起之前,苏联的发展步伐更加恐怖。
因为斯大林重工业优先的发展路线,苏联的综合国力急速膨胀。而1929年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虽然是包括美德在内的西方国家元气大伤,但计划经济的苏联却毫发无损。不仅如此,苏联还利用西方国家产品严重滞销的历史契机,疯狂进口先进的工业设备,并引入大量西方科技人才,这使得苏联的综合国力更加膨胀。
到1937年,苏联已基本实现工业化,综合国力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而斯大林急速发展苏联的目的也非常明确,那就是为苏联的共产主义革命输出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当羽翼渐丰,尤其是法西斯主义日渐蔓延的危险时刻,斯大林也加紧了对外输出革命的步伐。
1939年8月23日,因诺门坎战役的收尾工作,苏联和极力避免两线作战的德国签订互不侵犯协定,而后苏联开始了构建“东方战线”的工作。
1939年11月,苏联大举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在国力悬殊巨大的情况下,这场战争本没有任何悬念,但仍未从大清洗运动中恢复元气的苏联,被看似弱不禁风的芬兰吊打得哭爹喊娘,付出了远超芬兰军队伤亡的巨大代价。
也正是因为苏联在苏芬战争中的不堪表现,才让希特勒看到了苏联的外强中干,刺激了其武装入侵苏联的野心。
而苏联构筑东方战线的目的是什么,地球人都知道,所以无论苏联还是德国对即将到来的苏德战争都心知肚明,唯一不确定的就是战争爆发的时间。
而当1940年6月苏联强行夺走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之后,希特勒彻底出离愤怒了,因为罗马尼亚不仅是德国的小弟,更是德国石油的重要来源,因此德国决定先下手为强。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在最后一列满载苏联物资的专列驶过苏德边境后,轴心国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47000门大炮、190艘军舰,从三个方向撕碎苏联阵线,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