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注:诸葛亮画像)毛主席的评价是:诸葛亮有3个欠缺!但同时,我们也会因为他最终没有完成匡扶汉室的愿望而感到遗憾,并不禁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强大的人物最终并没有迎来圆满的结局。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名人也都为这个话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有人说是因为时运不济,有的人说是因为能力不足。而酷爱历史的毛主席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诸葛亮之所以无法一统三国。

“就是诸葛亮,也有错用关羽和马谡的时候啊!”

1948年5月的一天,身处西柏坡的毛主席在与警卫员李银桥聊天的过程中提到了他心中的诸葛亮。

作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诸葛亮的名气可谓中外皆知,贯通古今。

无论是《三国志》中的正史还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诸葛亮无疑都是最为精彩和丰满的人物之一。

但同时,我们也会因为他最终没有完成匡扶汉室的愿望而感到遗憾,并不禁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强大的人物最终并没有迎来圆满的结局。

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名人也都为这个话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有人说是因为时运不济,有的人说是因为能力不足。

而酷爱历史的毛主席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诸葛亮之所以无法一统三国。

毛主席的评价是:诸葛亮有3个欠缺!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1)

(注:诸葛亮画像)

下面就让我们沿着伟人的目光,去找寻更加立体和清晰的历史真相。

遗憾的结局,现实的制约

当刘玄德三顾茅庐将年轻的诸葛亮带出乡野之间,中华大地的历史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隆中对时他就提出了未来三足鼎立的设想,图荆州,谋益州,攻取汉中,精彩的战略早已在他心中酝酿,而蜀汉也一步一步循着他的设想日益强大。

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计、七擒孟获,这些故事无不体现着他出众的军事战略能力。

而在民生与政治方面他更是不遑多让,在他多年的努力下,有着天府之国美称的巴蜀之地换发出勃勃的生机,粮草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军队战斗力强大。

联吴抗曹的战略也让原本势力弱小的刘备政权站稳了脚跟,拥有了在中华大地上主政一方的能力。

但随着荆州的丢失,关羽、张飞等名将战死,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火烧连营以致于几乎全军覆没等这一系列打击后,蜀国的生命力和上升势头再不想先前那般顺遂。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2)

(张飞画像)

继承皇位的刘禅显然没有先皇的能力和胆魄,一国之任便几乎都落在了身为丞相的诸葛亮身上。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人们提到诸葛亮必定会想到的一个词,在刘备离去后的那些年里,他励精图治,勤勉谨慎,无论大小事都亲力亲为。

让一度陷入黑暗与衰败中的季汉政权,恢复了元气,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的意愿,没有忘记自己走出草庐时的初衷。

他用《出师表》抒发了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劝诫主公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愿与敌死战的意愿。

北伐曹魏的故事就此展开,这之中有着无数的计谋,和精彩纷呈、跌宕起伏的战斗故事,他与司马懿的斗法也成为史书上最为经典的桥段。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3)

但结局我们也都已经知晓,诸葛亮因积劳成疾,在最后一次讨伐北方政权的过程中魂归五丈原,最终没能完成夙愿,而他用一生打造的蜀汉政权也最终被剿灭,三国归晋。

这是一个并不圆满的遗憾故事,无数的人们为此扼腕叹息,在谈到诸葛亮时也会不自觉地说上一句“丞相千古。”

很多人会不禁设想,如果诸葛亮能够更加长寿,能够有更好的天时,是否能够成功?如果是蜀汉统一了三国,中华民族的命运又会走向何方?

但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假设,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另一个结局的故事走向,但我们可以思考是哪些因素最终导致了诸葛亮的失败。

首先来谈谈一些现实的制约。显而易见的是,在国力上,蜀汉无疑是最弱小的。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4)

虽然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川蜀之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但终究是偏居一隅,与地大物博的曹魏政权相比有着体量上巨大的差距。

曹魏灭蜀时,蜀中仅有94万人,同期的曹魏政权则有着440余万之众,十几年后东吴在灭亡时也有200余万的人口,差距可见一斑。

连年的北伐更是让原本就实力有限的蜀汉背上了经济和民生方面沉重的枷锁,最终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其次,蜀汉国内的政局一直不稳,官吏系统不合理。

刘备死后,国内一直动荡不安,时有反叛的现象出现,七擒孟获就是诸葛亮平叛时发生的故事,其中的情节固然精彩,但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国内的政治局势。

蜀汉的官僚机构也十分臃肿,官民比例24:1,这是非常高的比例,大大地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5)

(注:诸葛亮七擒孟获)

且在这些官吏中也有不少的草包、庸才,在其位却不能做到谋其政,无法真正做到政治清明,增加了国内的危机与矛盾,并最终爆发出来。

另外,蜀汉与东吴的政治联盟并不牢固。本来双方的联合是为了抵抗强大的曹魏,但当刘备成功夺取了汉中之后,孙刘联盟就开始出现裂缝。

直到荆州丢失,关羽被杀,双方的矛盾也正式暴露出来,虽然刘备死后诸葛亮努力地修复过双方之间的关系,但孙权坚持“限江自保”,给北伐中的诸葛亮提供的帮助十分有限。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6)

(关羽画像)

诸葛亮也需要时时提防着这个所谓的“盟友”,毕竟在关羽大意失荆州一战中,正是东吴完成了一波背刺,这也让诸葛亮无法做到真正放开手脚进攻。

以上种种,都是诸葛亮无法在北伐中取得决定性进展和胜利的重要原因,但这些原因都属于客观范畴。

那么从主观上来说,诸葛亮在军事方面是否犯过一些错误,或者说有着战略方面的欠缺呢?毛主席给出了属于他的答案。

军事的失败,战略的错误

1948年的一天,身在西柏坡的毛主席上午外出散步,回来的时候看见自己的警卫员李银桥正在房间。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7)

(注:毛主席与李银桥)

毛主席是一个很随和,也很幽默亲切的人,看到李银桥专注的工作,便轻手轻脚地慢慢靠近,像小孩子玩游戏一样,大喊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

而李银桥的反应也十分迅速,马上转过身控制住了毛主席的双臂,直到看清来人的样貌才放开。

毛主席看到他警觉性这么强,开心地说道:“你这个卫士组长,我没有选错哩。”

李银桥则说:“主席什么时候选错过人呢?”

但这时主席有些严肃地摇摇头,说:“就是诸葛亮,也有错用关羽和错用马谡的时候啊!”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8)

(注:毛主席)

而这也正是毛主席对诸葛亮军事上所犯的错误中的第一个进行的评述。

毛主席认为让关羽驻守荆州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关羽的能力固然非常强,一度带领队伍打的曹魏节节败退,甚至动过要迁都的念头。

李银桥感到非常不解,关羽是五虎将之首,忠义无双,有万夫不当之勇,派这样一员虎将镇守荆州为什么是错误的决策呢。

但关羽这个人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过于自傲,或者自负。

特别是对于东吴政权,关羽一贯是看不上孙权这个人的。

甚至还多次发表一些狂妄的言论,孙权虽然总的来说上是个识大体的人,但这样的话语对于一个君主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9)

(注:孙权画像)

因此关羽主政的荆州与东吴的关系一直很微妙,虽是暂时的盟友,但互相之间火药味十足,再加上荆州本来就是东吴的地盘,这样的安排实际上让荆州一直处于危险之中。

这就从根本上否定掉了诸葛亮和刘备制定的联吴抗曹战略方针,甚至在面临来犯之敌时关羽依旧不改往日的傲气,最终败于吕蒙之手,自己也丢掉了性命。

而另一个例子就是毛主席提到的马谡,错用马谡的后果无疑是十分严重的,街亭的失守让诸葛亮陷入了“几无退足之处”的尴尬境地。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10)

(马谡画像)

原本诸葛亮首次北伐势如破竹,但此战过后,整个战局便发生了逆转,不旦之前的成果荡然无存,蜀军还不得不铩羽而归,退回四川。

故善用人者不以言,善用兵者不在书。前半句说的是诸葛亮,因为马谡在自己身边多年,十分信任,却用错了他,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而后半句评价的就是马谡了,虽然饱读兵法,才华横溢,但终究没有实战的经验,为人又不谦虚,听不进部下的建议,兵败街亭。

由此也引出了诸葛亮的第二个不足,毛主席对此的评价是“初战亮宜自临阵”。即诸葛亮在指挥战斗的过程中应该亲自临阵,不应把总指挥权分割交给他人。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11)

其实马谡在街亭被围之时,蜀军并非束手无策,诸葛亮如果北进,接应马谡,合围来犯之敌,是可以扭转战局的,很遗憾他并没有这么做,这便是诸葛亮在军事调度上有所欠缺。

诸葛亮自己后来也意识到了错误: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这显然是在自责,但战场上机不可失,第一次的失败也为最后的遗憾埋下了伏笔。

而毛主席则对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有着很高的评价,曾点评道:司马懿敌孔明之智。

他还曾说,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看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12)

(司马懿画像)

用人和军事调度是战场上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但却不是决定性的,毛主席认为真正让诸葛亮走向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战略的错误。

“其始误于《隆中对》。”这是毛主席写下的批语,《隆中对》是历史上的精彩桥段,居于乡间,却可以准确判断出未来三足鼎立的局势,不可谓不精妙。

但毛主席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分占荆州和益州虽然看起来十分的美好,但考虑到古代的交通条件,这个战略有着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距离太过遥远。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13)

(注:毛主席在读书)

毛主席认为两地分兵的做法让刘备集团失去兵力上的优势,其结果便是荆州失陷,而益州的军队根本来不及去实施救援。

也正是先前的分兵,让蜀国接连失败,直到刘备去世时,国力已经大不如前,那么北伐的结果自然也是可以想象了。

毛主席感叹道: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三、实践中成长——毛主席的战略

毛主席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他十分明白实践的重要性,“实事求是”是他频繁提起的一个词语。

他的战略思想也是在一次一次的成功与失败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毛主席用了哪些科学的战略,带领人民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一次次胜利。

上文我们曾提到过毛主席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提出了三点质疑,但这不代表毛主席否认其能力,在许多方面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14)

(诸葛亮画像)

首先是宣传工作方面,我们的政治宣传工作一直是强项,而毛主席早在红军时期就曾在一次会议中用诸葛亮来举例。

他认为正是诸葛亮巧妙地采用了“激将法”,才让年迈的黄忠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战胜了夏侯渊,我军战士虽然阶级觉悟强,不需要“激”,但要学习诸葛亮善于做宣传工作。

而对于诸葛亮屯田巩固边防的政策,毛主席也是十分认可的,解放之后,他曾就退伍军人的安置问题和王震商讨过组织屯垦戍边,巩固边疆的措施,提到了诸葛亮就曾如此做过。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15)

(注:王震将军)

而在指导关于武器革新相关方面的工作时,毛主席用诸葛亮与孟获的作战来举例。

诸葛亮曾经发明了连弩,运用到战场上,但孟获用藤甲军成功破解了这样的战法。

不过诸葛亮经过调查发现,藤甲是需要用油浸泡过的。

于是便用火攻最终杀得敌方溃不成军,要在实践中进行革新,这是毛主席从诸葛亮身上悟到的真理。

上文提到毛主席曾指出诸葛亮的调度能力、应变能力是不足的,而毛主席本人关于这个问题有着自己的回答: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对于我们头脑的反映。

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克敌制胜,因为执行军事计划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16)

(注:毛主席在延安)

这一点在著名战役四渡赤水中就有体现,毛主席原本制定的是北渡长江的计划,但敌情突然变化,如果按原计划行事可能会进入敌方包围圈。

毛主席没有任何犹豫,迅速改变了原计划,改为了在周边地区实行机动作战,向敌方防御空虚的地方集结。

诸葛亮因为在一开始制定了分兵荆州益州两处的错误战略,最终为失败埋下了伏笔,虽然这个战略看似美好,却因为现实的原因存在致命缺陷,这便是理论脱离了实际,失去了科学性。

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后期,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政变,致使我党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党内的有识之士也开始反思过去的做法。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17)

(注:四渡赤水出奇兵)

这其中就有毛主席的思想,他看到了中华大地上一股强大而关键的力量——农民。

其实早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建党初期毛泽东就关注到了中国的农民问题,但由于斗争经验不足,党的工作重心那时还放在大城市和工人身上。

但中国的情况与苏联不同,那时的工人阶级力量弱小,毛主席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带领起义失败的队伍经过摸索,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的农村区域,建立了根据地。

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创建工农政权,让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之中扎稳了脚跟。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18)

(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他本人更是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最终带领着广大人民推翻了反动政权,建立了新政权。

从土地革命时期的工农民主统一战线,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都是毛主席带领下的中国共产党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策略,做出最科学的决策。

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在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从具体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19)

(注:开国大典)

从1921年建党到1949年建国,毛主席和党领导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中华民族也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结语

无论对于历史还是个人,我们都应当以辩证、全面、客观的方法进行评价,毛主席对于诸葛亮的评价正是遵循了这个原则。

诸葛亮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和建树,但不可否认的是,正如毛主席所说,他的一些欠缺也最终让他的夙愿未能达成。

我们没有办法去假设历史,也没有办法穿越时空去帮助史书上的人物,但我们可以从一些失败的事件中总结出更多的经验。

正视历史,立足当下,面向未来。

如果诸葛亮统一三国会怎么样?诸葛亮为啥无法一统三国(20)

(注:毛主席)

无论是诸葛丞相忠诚、负责、鞠躬尽瘁的品质,还是毛主席在革命中实事求是、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理念,都是我们在生活、工作,乃至建设过程中可以谨记和践行的道理!

参考资料

毛主席为何否定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名家讲坛(上半月刊)2010,3

毛主席军事思想管窥 罗继祖社会科学战线1998,3

诸葛亮:为什么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 颜涛 科技智囊 2011,12

诸葛亮北伐失败的评价 韩隆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1998,06

毛主席军事思想的光辉胜利--红军四渡赤水之战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5,4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