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口过百万的县,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80万
四川人口过百万的县,四川省一个县人口超80万最后,北宋建立后,乐至县先属梓州路,后属潼川路。南宋时期,普州、乐至县均废。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恢复了乐至县这一建制,属潼川州。清朝取代明朝后,乐至县属四川省潼川府。到了1913年,乐至县属嘉陵道。1928年,乐至县直属于四川省。1968年,乐至县隶内江地区1998年2月,乐至县改隶资阳地区。2000年12月,撤销资阳地区,设立地级资阳市,乐至县属资阳市。截至2018年底,乐至县总面积达142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83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四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四川省乐至县一带属蜀郡这一建制。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今资阳市乐至县一带属益州犍为郡。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乐至县一带成为蜀汉的疆域。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在该地区设立多业县,隶普慈郡。在南北朝时期,今乐至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
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其中,就乐至县来说,人口超80万,隶属于资阳市,距成都市130公里。在历史上,乐至县于唐朝初期建县,距今已有接近1400年的历史了。
一
首先,乐至县隶属于四川省资阳市。在地理位置上,乐至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上,介于北纬30°0′2″—30°30′4″、东经104°45′2″—105°15′2″之间。东邻遂宁市安居区,南连安岳县、雁江区,西界成都市简阳市,北接成都市金堂县、德阳市中江县、遂宁市大英县;乐至县距成都市130公里,距遂宁市85公里,也即该县拥有不错的地理位置。就乐至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古蜀国的疆域。春秋时期,古蜀王国的疆域北达汉中,南至南中,东至鄂西清江。战国时期,蜀国向北保有汉中,向东据有嘉陵江以东地区。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四川省乐至县一带属蜀郡这一建制。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今资阳市乐至县一带属益州犍为郡。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乐至县一带成为蜀汉的疆域。北周建德四年(575年),在该地区设立多业县,隶普慈郡。在南北朝时期,今乐至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普慈郡废,多业县属普州。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杨广这位皇帝在位时,省普州入资州,普慈县隶资阳郡,该地区属之。
三
唐朝武德二年(619年),普慈县复隶普州。公元620年,从普慈县分出部分地区设立乐至县,因县东有乐至池而得名。乐至池,亦名天池。在今四川乐至县城区东南隅。《元和志》卷33乐至县:“乐至池在县东二里。” 《寰宇记》卷87乐至县:“因乐至池为名。”由此,就乐至县这一建制,始于唐朝初期,距今已有接近1400年的历史了。贞观元年(627年)县随普州隶剑南道。天宝元年(742年)改普州为安岳郡。乾元元年(758年)改郡复州,乐至县随属之。五代十国时期,乐至县依然隶属于普州。
四
最后,北宋建立后,乐至县先属梓州路,后属潼川路。南宋时期,普州、乐至县均废。明朝成化元年(1465年),恢复了乐至县这一建制,属潼川州。清朝取代明朝后,乐至县属四川省潼川府。到了1913年,乐至县属嘉陵道。1928年,乐至县直属于四川省。1968年,乐至县隶内江地区1998年2月,乐至县改隶资阳地区。2000年12月,撤销资阳地区,设立地级资阳市,乐至县属资阳市。截至2018年底,乐至县总面积达1425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83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