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教皇到底有多厉害,中世纪西欧教皇权力之大
中世纪教皇到底有多厉害,中世纪西欧教皇权力之大本文由漫步世界历史创作,欢迎关注长知识!在以上因素作用下,中古西欧形成了教权与王权既联合又斗争的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即对农奴平民来讲,他们作为统治阶级表现为合作关系;在权力上则明争暗夺。11世纪中叶,在经过克吕尼改革、格利哥里七世(1073年当选教皇)改革后,到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1198-1216年),罗马教皇的权势达到顶点。罗马城和教皇国境内的世俗贵族被制服,长期妨害教皇统治的心腹之患被清除。此外,欧洲诸日耳曼蛮族国家中,像意大利和德国,因为统治散乱或者皇帝实力不济,教皇的权威也往往超越其世俗统治者。所以,有教皇战胜德国皇帝的亨利四世卡诺莎觐见事件。当时,亨利四世被教皇绝罚,亨利四世光着脚在门外雪夜中伫立三天三夜后方才获得原谅。但教皇与英、法国王打交道却很少占上风,最终失掉了对英法教会的控制,并且屈从于法国国王(法王腓力四世斗败卜尼法斯八世后,阿维农之囚)。这一结局宣告了国王终将压倒教
在西欧封建社会,王权是通过封臣制度建立起来的一套封建隶属关系来实现对全国的统治的,国王很难对全国实行直接控制,这就为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势力的发展提供了可乘之机,从而引发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王权与教权之争的理论根源可以追溯到5世纪的奥古斯丁(354-430)。他在《上帝之城》一书中,批驳了罗马城于410年陷落于西哥特人之手是罗马接受基督教的后果的说法,进而提出上帝之城的永恒性和地上之城的暂时性。上帝之城在地上的代表就是教会;世俗国家的地上之城只有服从、服务于教会,才能成为上帝之城的一部分。很显然,在奥古斯丁这里,世俗国家的权力要低于教会的权力。未曾想,在罗马帝国时期没有引起争论的问题,中世纪时则成为争论的焦点。
如果单从教会管理属灵事务,世俗王权管理属世事务来看,教权高于王权只是一个理论之争。但事情的发展并不如此简单,因为教会在标榜拯救人的灵魂的同时,也在大肆捞取世俗的一些权利,这就使两者之间的斗争远远超出了理论斗争的范围。
更为重要的是,天主教会是中古西欧的一个国际性的神权政权组织,拥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去干预各国内部事务。特别是,西欧各国在封建制度确立之后,王权并不是始终强大的,当他们为大封建主的割据努力所困扰的时候,教皇则正好趁机攫取世俗国王的权利,凌驾于西欧各国君主之上,成为西欧国际事务的仲裁者。
在以上因素作用下,中古西欧形成了教权与王权既联合又斗争的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即对农奴平民来讲,他们作为统治阶级表现为合作关系;在权力上则明争暗夺。
11世纪中叶,在经过克吕尼改革、格利哥里七世(1073年当选教皇)改革后,到英诺森三世在位期间(1198-1216年),罗马教皇的权势达到顶点。罗马城和教皇国境内的世俗贵族被制服,长期妨害教皇统治的心腹之患被清除。
此外,欧洲诸日耳曼蛮族国家中,像意大利和德国,因为统治散乱或者皇帝实力不济,教皇的权威也往往超越其世俗统治者。所以,有教皇战胜德国皇帝的亨利四世卡诺莎觐见事件。当时,亨利四世被教皇绝罚,亨利四世光着脚在门外雪夜中伫立三天三夜后方才获得原谅。但教皇与英、法国王打交道却很少占上风,最终失掉了对英法教会的控制,并且屈从于法国国王(法王腓力四世斗败卜尼法斯八世后,阿维农之囚)。这一结局宣告了国王终将压倒教皇、教会终将归属国家。
本文由漫步世界历史创作,欢迎关注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