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史的文章:荐读1848
辛亥革命史的文章:荐读1848“暴力革命发展速度惊人,很快就席卷了巴黎、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巴勒莫、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克拉科夫和柏林。激进的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自由主义人士推翻旧政权,着手建立新的自由秩序。从欧洲范围来看,如此大规模的政治事件自 1789 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尚属首次,也是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乃至1989年东欧剧变之前欧洲规模最大的革命运动。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的很长时间以来,保守统治秩序虽然维持了欧洲的稳定,但也压制了一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和组建立宪政府的梦想。革命袭来后,保守秩序遭受巨大冲击。在起义的重压下,压迫了近两代欧洲人的专制大山出现裂痕。郭东波 杜利敏 译以下内容节选自我社新书《1848:革命之年》前言1848年,一场革命风暴横扫欧洲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1848:革命之年
1848年,一场革命风暴横扫欧洲。2月,革命圣地巴黎,人民走上街头、筑起街垒,七月王朝统治崩溃。3月,保守秩序的缔造者、欧洲的“消防队长”梅特涅仓皇逃出维也纳。革命之火随即燃遍欧洲大陆,保守体系土崩瓦解。巴黎、维也纳、柏林、布达佩斯、米兰、威尼斯,各大城市扬起了三色旗,自由派组建了政府,各地热火朝天地开起了制宪会议。“民族之春”来临,流亡他乡的马志尼、加里波第赶回祖国,期待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德意志各邦代表齐集法兰克福,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一部德意志帝国宪法。同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备受大工业打击的手工业者、工厂里食不果腹的劳工纷纷组织起来,争取工作的权利,要求摆脱贫困。
[美] 迈克·拉波特(Mike Rapport) 著
郭东波 杜利敏 译
以下内容节选自我社新书《1848:革命之年》前言
1848年,一场革命风暴横扫欧洲
暴力革命发展速度惊人,很快就席卷了巴黎、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巴勒莫、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克拉科夫和柏林。激进的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自由主义人士推翻旧政权,着手建立新的自由秩序。从欧洲范围来看,如此大规模的政治事件自 1789 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尚属首次,也是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乃至1989年东欧剧变之前欧洲规模最大的革命运动。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的很长时间以来,保守统治秩序虽然维持了欧洲的稳定,但也压制了一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和组建立宪政府的梦想。革命袭来后,保守秩序遭受巨大冲击。在起义的重压下,压迫了近两代欧洲人的专制大山出现裂痕。
“
有历史学家说它是个“历史同步性”问题,相较而言,意大利人的描述更显生动:“un vero quarantotto”——“一个真正的1848”,亦即“应时而生的王朝困境”。
”
摆在 1848 年的革命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构建自由秩序,如何建立宪政体制。对德意志人、意大利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捷克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来讲,革命带来了“民族之春”,因为他们获得了思考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机会。在德意志和意大利,人们迎来了实现自由秩序,甚至民主秩序下的民族统一的机会。因此,民族主义成为1848 革命中欧洲政治领域浮现的重要问题。这种民族主义植根于宪政主义和公民权利之中,不幸的是,它对其他族群争取自身权益呼声的正当合法性并没有多大益处。在很多地方,这种狭隘性导致了激烈的种族冲突。最后,这些冲突也成了中欧和东欧革命中政权毁灭的一大原因。
另一个问题是立宪和民主。革命所到之处,无不充斥着愤怒与仇恨,以暴力为表现形式的政治两极分化时有发生。温和派希望建立议会制政府,但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将选举权赋予每个人。激进派向温和派发起挑战,他们不接受任何搪塞推托,想要立刻实现民主,而且这种民主常常与激烈的社会改革相伴。自由派和民主派的革命联盟曾轻而易举地推翻了保守的统治秩序,但两个派别之间政见的分歧割裂了革命联盟,导致政治两极分化,进而带来悲剧性的结果。这种问题不是1848年所特有的,今天欧洲很多自由政府和民主政权仍旧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1848年浮现的第三个问题是“社会问题”,这个政治议题一直困扰着日后的欧洲。拿破仑战争后的30多年,城乡人民一直笼罩在悲惨生活的阴影中。人口极速增长,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随之而来。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置民生于不顾的做法导致了1848年新的政治呼声——社会主义的出现。革命者把矛头坚定地指向了“社会问题”,进而不可避免地指向政治事务。随后产生的所有政权,保守也好,专制也罢,都忽视了这一点,这种忽视是很可怕的。在1848年,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是自由革命政权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上天给予他们的惩罚。
这场革命属于欧洲
革命运动横跨了整个欧洲大陆。就连英国和俄国这些没有发生动乱的国家也受到了革命的影响。这个全欧洲范围的运动引出了一个人们关心的问题:历史发展进程里的欧洲在何种程度上仅仅是不同国家的集合,这些国家又在何种程度上拥有共同的经验、面临相同的问题、怀有相似的理想和诉求。这个问题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
本书将对1848—1849年间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叙述,进而对上述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对所选事件的叙述均来自亲历者的目击实录、回忆及大量二手资料。
”
除学术研究者外,很少有作者探索这段欧洲历史,但这段历史本身确实饱含戏剧性:欧洲革命的众多画面——街垒前的工人和学生、红色的旗帜、三色旗——无不出现在1848年。历史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幕起义与镇压的剧目,其中的很多角色让人印象深刻,包括:保守旧秩序的缔造者克莱门斯·冯·梅特涅(Klemens von Metternich);利用自己伯父的名字,使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招致厄运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Louis-Napoleon Bonaparte,后称拿破仑三世);红衫披身,为意大利统一而奋斗的英雄朱塞佩·加里波第(Giuseppe Garibaldi);意大利民主共和主义者所虔信的精神领袖朱塞佩·马志尼(Giuseppe Mazzini);德意志历史上的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黑马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老谋深算的八旬老人、奥地利战地将军、当之无愧的哈布斯堡王朝救世主约瑟夫·拉德茨基(Joseph Radetzky)。还有一些人的名字在英语世界里可能不算家喻户晓,但他们也是这场革命剧目中的重要演员,他们是:克罗地亚指挥官约西普·耶拉契奇(Josip Jelačić);充满激情的匈牙利革命者科苏特·拉约什(Kossuth Lajos);戴着眼镜的威尼斯共和派人物达尼埃莱·马宁(Daniele Manin);法国历史学家、诗人阿尔封斯·德·拉马丁(Alphonse de Lamartine),他的主张也与这场戏剧般的运动不谋而合。1848年革命很复杂,但革命的情节却引人入胜。这里有高超的政治手腕,有国家的建立,还有宪法的制定。同时又糅合了人类的革命悲剧、战争和悲惨的社会景象。与此同时,它也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瞬间 1848年革命既是满载希望的革命,又是充满失望的革命。
作者简介
迈克·拉波特(Mike Rapport),生于美国纽约,在布里斯托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法国史学者威廉·多伊尔(William Doyle)。曾任教于斯特林大学,200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成员,现就职于格拉斯哥大学。
拉波特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革命,包括1789年法国大革命、英法美革命的比较,曾参与“革命的多米诺骨牌”项目,探讨1848年革命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代表作包括:《反叛的城市》《法国革命中的民族问题和公民权利》《拿破仑战争导论》(牛津通识系列)等。
拉波特学术功底深厚,对历史和生活充满热情,喜爱在城市中漫步,研究历史事件是如何在大街小巷展开的。他充分利用档案及历史参与者的私人记录,使得其作品不仅翔实地展现了历史的发展,而且描绘出当事者的体验,生动有趣。
“
《1848:革命之年》
[美] 迈克·拉波特 著
郭东波 杜利敏 译
定价:92.00元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纸间悦动
联合出版
”
社会科学报
做优质的思想产品
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