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大二上重点知识总结(八年级上古代汉语语法总结)
古代汉语大二上重点知识总结(八年级上古代汉语语法总结)“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见”通“现”:“明灭可见”3. 《核舟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
一、通假字
1.《桃花源记》
要:通“邀”,邀请具:通“俱”,完全、详尽
2. 《小石潭记》
“见”通“现”:“明灭可见”
3. 《核舟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右手攀右指”(攀:通“扳”扳着。)
4.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北冥有鱼
邪:同“耶”,疑问语气词。其正色邪
5. 《虽有佳肴》
(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6. 《大道之行也》
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同“鳏”,老而无妻)
7. 《马说》
(1)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表现。
(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材” 通 “才”,才能。
(3)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同“祇(只)”,只、仅仅。
二、词类活用
1.《桃花源记》
(1)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2)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3)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4)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5)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6)志(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7)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
(8)语(此中人语(yu第四声)云):名词作动词,告诉
(9)黄发(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的老人
(10)垂髫(黄发垂髫):借代手法,代指所有小孩
2.《小石潭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3.《核舟记》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
4.《北冥有鱼》
(1)志怪者也(怪:形作名,怪异的事情。)
(2)水击三千里(水:名作形,在水面上。)
(3)天池也(天:名作形,天然的。)
(4)其视下也(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怒而飞(怒:形容词作动词,奋发,振翅。)
(6)鲲之大(大:形容词作名词,庞大的体形。)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惠子相梁(相:原意为宰相,文中指做宰相,名词作动词)
8. 《虽有佳肴》
(1)不知其旨也(旨: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2)不知其善也(善: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9. 《大道之行也》
(1)故人不独亲其亲(亲)动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亲,奉养。
(2)不独子其子(子)名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子,抚养。
(3)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4)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5)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6)故外户而不闭(外)名词作动词,打开。
(7)选贤举能(贤)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8)选贤举能(能)形容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9)外户而不闭(闭)形容词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10.《马说》
(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
三、一词多义
1.《桃花源记》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村中闻有此人/此中人语云:“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遂:
(1)遂与外人间隔/后遂无问津者:“于是”。
(2)遂迷,不复得路:“终于”。
(3)后遂无问津者:“就”。
得:
(1)便得一山:得到,引申为看见。
(2)得其船:得到,引申为找到。
闻:
(1)鸡犬相闻:听见。
(2)闻有此人:听说。
乃:
(1)见渔人,乃大惊(就)
(2)乃不知有汉(竟然)
2.《小石潭记》
可:
(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
从:
(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清:
(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差:
(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
(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
见:
(1)看见。下见小潭;
(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
乐:
(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
(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
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
(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
(3)把。全石以为底。
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
(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
(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
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
(2)游览。同游者。
环:
(1)玉环。如鸣佩环;
(2)环绕。竹树环合。
为:
(1)作为。全石以为底;
(2)成为。为岩。
3.《核舟记》
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加上,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为人五:(刻有)
可:
高可二黍许 (大约)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
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木:
能以径寸之木 (圆木)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 )
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
扇: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
启: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
天启壬戌秋日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语:
如有所语(说话)
此中人语云(告诉)
云:
盖大苏泛赤壁云(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
此中人语云(说)
4.《北冥有鱼》
⑴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名列前茅。(名次)
⑵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北山愚公长息曰。(动词,叹气)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平息)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全: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
全石以为底(整个的)
6.《虽有佳肴》
学
学学半:通假字,同“敩”,教导。
学学半:向别人学习。
7. 《大道之行也》
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译为“奉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父母)
子:
故人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子,译为“抚育”)
故人不独子其子(名词,子女)
8. 《马说》
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 ——自《木兰诗》)。
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吃,动词。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
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 (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 (竭尽)
易
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改变)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交换)
四、古今异义
1.《桃花源记》
穷(古义:穷尽;今义:贫穷)
从来(古义:从哪里来;今义:向来)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不管)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成年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水源(古义:溪水发源的地方;今义:指人们饮用的水的来源)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新鲜美味)
芳(古义:花;今义:气味芬芳)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够)
间隔(古义:间离隔绝; 今义:空间或时间上的隔绝)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
津(古义:渡口,路,探访。文中指访求、探求的意思。今义:唾液)
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指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
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
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
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
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
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
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
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对…)
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
要(古义:邀请;今义:表示意愿)
2.《小石潭记》
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
闻(古义:听到。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
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
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
布(古义:映;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许(古意义: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今义:允许。)
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3.《核舟记》
卧右膝(古义: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今义:躺下,躺着的样子)
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今义: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高可二黍许(古义:大约;今义:可以)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古义:通“拣”,挑拣;今义:简单,容易)
人物(古义:人和物;今义:被描写或有突出贡献的人)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尚,还;今义:曾经)
高可二黍许(古义:左右;今义:答应或表示猜测)
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今义:不成双的(跟“偶”相对))
4.《北冥有鱼》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古:山野中的雾气;今:野生的马。)
南冥者,天池也(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今义:湖泊的名称。)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波动荡;今义:海洋运输)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①循其本(古义:追溯 今义:遵守;依照;沿袭)
②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 今义:安全)
6.《虽有佳肴》
(1)弗食,不知其旨也。(旨 古义:甘美;今义:用意,目的)
(2)教然后知困。(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3)然后能自强(强 古义:自我勉励;今义:到)
(4)虽.有至道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5)教学相长也(长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
7.《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
男有分,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返回,回归,回到本处)
鳏寡孤独(古义 :为两个字。“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今义:为一个词,单一,只有一个,指独自一个人。)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造反;今义:“杂乱”,“捣乱”等含义)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害人;今义:小偷,窃贼)
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兴起;今义:作为)
是谓大同(古义:代词“这”;今义:常用于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8.《马说》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样的;今义:判断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同样;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有的人,也许;今义:或者。)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食)之不能尽其材。(食(sì):通“饲”喂养;食(shí):吃。)
(策)之不以其道。(古义:马鞭,鞭策;今义:策划,策略。)
五、特殊句式
1.《桃花源记》
1)判断句
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2)省略句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省主语:
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
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舍弃船,从洞口进去。)
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招待渔人)。”“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
省宾语:
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
省介词:
例二:林尽水源(是"林尽于水源"的省略.)
2.《小石潭记》
①主谓倒装
“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②宾语前置
“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③省略句:
“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3.《核舟记》
(1)判断句
“盖大苏泛赤壁云”(“大苏泛赤壁”是主谓词组,在句中充当谓语,说核舟刻的是什么,主语承上一分句宾语省略:核舟。“盖”,副词,相当于“大概”。)
“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以上两句用动词“为”表示判断)
(2)定语后置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其两膝相比者”,原句应为:其相比者两膝。
(3)省略句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句首省略主语:佛印)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各隐卷底衣褶中,居右者椎髻仰面,居左者执蒲葵扇,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以上五句中,“居”、“隐”、“题名”后面均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各隐卷底衣褶中”,省略“于”,原句应为:各隐于卷底衣褶中
(4)固定结构
“如有所语”(“有所”,固定格式,意思是“有……的人,或东西,或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5)状语后置
“细若蚊足”,原句应为:若蚊足细。
4.《北冥有鱼》
(1)判断句:
此小大之辩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2)省略句:
翱翔(于)蓬蒿之间;
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
众人匹(于)之。
(3)宾语前置:
而莫之夭阏者;
彼且奚适也;
奚以知其然也。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状语后置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2)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我知之于濠上也)
(3)判断句是鱼之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子固非鱼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6.《虽有佳肴》
(1)宾语前置
其此之谓乎!(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翻译: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其中的“是故”,介词宾语前置句。)
(2)判断句
教学相长也。
7.《大道之行也》
宾语前置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力恶:宾语前置,即“恶力”。)
是故谋闭而不兴(即“故是”,因为这。)
8.《马说》
(1)反问句:
其真无马邪?
(2)定语后置:
马之千里者。
介词结构后置: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3)省略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
六、虚词
1.《桃花源记》
之:
(1)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2)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3)处处志之:语气助词,不译。
(4)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
(6)具答之:代词,代指桃花源人。
为:
(1)武陵人捕鱼为(wéi)业:动词,作为。
(2)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3)此人一一为(wéi)具言所闻:读wéi,介词,对、向。
然:
……的样子
①豁然开朗(豁然):开阔的样子
②屋舍俨然(俨然):整齐的样子
③怡然自乐(怡然):愉快的样子
④欣然向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其:
① 欲穷其林(代词,这)
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指桃花源)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代词,他们的)
④得其船(代词,他的)
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词,他,代渔人)
2.《小石潭记》
而:
①谭西南而望 (表修饰 可以不译 连词)
②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 连词)乃:
乃记之而去 (“于是 就”的意思 副词)
以:
①卷石底以出 (可不译 或译为“而”连词)
②以其境过清 (因为)
3.《核舟记》
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启窗而观(连词,然后)
盖: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
以:能以径寸之木 (用)以至鸟兽、木石(甚至)
4.《北冥有鱼》
之: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鲲之大(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而: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关系)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关系)
则: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就)
时则不至。(或者)
以:
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凭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其:
其名为鲲。(代词,它的)
不知其几千里也。(它)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他们)
5.《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之:
子之知鱼之乐(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
是鱼之乐也(助词,的)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指“鱼乐”)
固: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疑问副词,怎么)
子曰‘汝安知鱼乐’(代词,哪里)
6. 《虽有佳肴》
其: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佳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
其此之谓乎(表示揣测)
7. 《大道之行也》
之
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大道之行也)
独
只是。(故人不独亲其亲)
故
所以。(故人不独亲其亲)
而
连词,表并列。(盗窃乱贼而不作)
8. 《马说》
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
其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
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它的。
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鞭策千里马的方法。
以
不以千里称也 (凭借)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凭,靠)
能以径寸之木 (用)
或
或以为死 (有的人)
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虽:
虽有千里之能:虽然
故虽有名马:即使
七、多词一义
1.《桃花源记》
(1)“缘溪行”、“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并怡然自乐”:都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便扶向路”、“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