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武则天为什么能当皇帝?武则天能成为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的武则天为什么能当皇帝?武则天能成为唯一的女皇帝宰相们,不服武则天,隔三差五就找皇帝哭诉,武则天呢,也不想理这帮老家伙,但是在唐朝,宰相的权力很大,武则天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只靠唐高宗时不时的扶一把,才能坚持下去,这种情况,直到永淳元年。武则天意外的活了下来,宰相们在政事堂之外,又多了一个领导,为此,也开启了双方的战争。著书、写表扬信。李贤,年轻,有活力,现在人望也有了,民间基础也有了,似乎李氏江山,终于确定了一位有前途的继承人。麟德元年,武则天四十岁,迎来了政治生涯第一次危机,宰相上官仪联合宦官王伏胜,合谋对付武则天,在废除皇后的诏书上,李治选择了放弃,武则天迎来反击的机会,上官仪、王伏胜,连同废太子李忠,全部被杀;
文/历史崔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李贤,属于早产儿,但是身体很好,人也很聪明,父亲唐高宗李治相当喜爱,为了鼓励李贤好好读书,招天才少年王勃,为侍读,并于公元675年,立为太子。
需要李贤来做太子,唐高宗也很无奈,因为他中意的大儿子李弘,身体实在太差,在675年,就不行去世了,才二十三岁,但是帝国总要有个继承人吧,于是就找到了李贤。
唐高宗当时也已经47岁了,因为常年生病,看起来比同龄人还要苍老,自己也明白时间不多,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为的,就是给李贤成功继位,铺好道路。
著书、写表扬信。
李贤,年轻,有活力,现在人望也有了,民间基础也有了,似乎李氏江山,终于确定了一位有前途的继承人。
麟德元年,武则天四十岁,迎来了政治生涯第一次危机,宰相上官仪联合宦官王伏胜,合谋对付武则天,在废除皇后的诏书上,李治选择了放弃,武则天迎来反击的机会,上官仪、王伏胜,连同废太子李忠,全部被杀;
武则天意外的活了下来,宰相们在政事堂之外,又多了一个领导,为此,也开启了双方的战争。
宰相们,不服武则天,隔三差五就找皇帝哭诉,武则天呢,也不想理这帮老家伙,但是在唐朝,宰相的权力很大,武则天从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只靠唐高宗时不时的扶一把,才能坚持下去,这种情况,直到永淳元年。
宰相的组成,大部分来自三省六部的长官,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以尚书省为最大,下面还有六个部门,主要工作,就是具体执行皇帝的指令,拿钱干活的;
其他门下省和中书省的工作,分别为审核以及草拟指令,拿钱不干活,专门挑刺的。
皇帝说的话,算不算数?
算!
但是得分时候。
如果皇帝无理取闹,宰相们集体认为,你不合理,这事就没商量,办不了,比如永徽年间的废王立武事件。
王氏,就是李治的第一任皇后,武氏不用解释,就是武则天。
最后是皇帝玩弄了政治手腕,利用一帮中下层官吏,以集体投票的方式,才算把这事给办了,但是贵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不能每次有事,都找这么大一帮人,来开会,开销太大了。
说巧也巧了,没几年,李治因为工作太操劳,得了偏头痛,活干不了,就把武则天拉到台前,和宰相抗衡,自己呢,站在中间,平衡一下。
让一个女人,抛头露面,虽然武则天也愿意,但是刚开始,压力也很大,李治似乎很残忍,可是没办法,自己生了病,身体不好,还要对付那帮在官场上,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力不从心。
乾封年间,武则天祭出北门学士,对抗宰相制度,但是直到永淳元年,武则天才真正掌握了主动。
公元682年,章怀太子李贤之后的第四位太子李显,有了第一个儿子,叫李重润,唐高宗李治,很高兴,李家后继有人了,于是改年号,为永淳。
但是开心只是暂时的,大赦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事,积点德,希望老天爷给自己关照一下,多给几年寿命,唐高宗的身体,自己也清楚,现在继承人有了,下一代也有保障了,国家大事,只能靠武则天一个人撑着。
武则天确实是一个好领导,她完成了李治,一辈子都没有做到的事情,消弱宰相。
就在682年,武则天以李治的名义宣布,黄门侍郎郭待举,兵部侍郎岑长倩、中书侍郎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为同平章事,意思是,这四个人,以后都是宰相了,和那帮侍中、尚书、中书令,可以平起平坐了。
在政事堂,投票权,都是一样滴。
这一年,她五十八岁。
这个同平章事,与唐太宗年间的同中书门下三品,概念差不多,就是在三省老大之外,再招进来一批人,进入政事堂,区别是什么呢?
同平章事,不需要三品以上的头衔,只要五品以上,在中央当差就行,这政策,比之前的北门学士还好使,那只是一个学术机构,给政事堂捣捣乱而已,现在不一样了,直接打入敌人内部。
原先被呼来喝去的一帮孙子,现在翻身做老大了。
但是成为宰相的这帮侍郎们,先别得意,这个官,只出现在政事堂,而且还是临时的,临时的意思,就是你能不能做宰相,能不能进入中央决策层,完全要看武则天的意思。
你想一人之下?可以,听话就行。
最后,要说明的是,武则天把这么一帮人,拉进政事堂,也是没办法,因为唐高宗李治,确实快不行了,以后再也没有人,可以平衡自己与宰相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决战的时候。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83年,李治宣布太子李显,在长安监国,自己回洛阳养病,远离朝廷,过几天安心日子。
李治在洛阳的这段日子,对于武则天来说,很关键,因为去洛阳,李治是以皇帝的身份,再次宣布大赦的,但是没几天,又病倒了,而且这一次,很严重。
武则天非常果断,没让任何大臣,包括宰相们,再见皇帝,一方面,老皇帝确实神志不清,需要休养,另一方面,是不想节外生枝。
公元683年12月,唐高宗李治病逝,遗诏任命,李显为继承人,武则天垂帘听政。那一年,她五十九岁。
李显是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当时已经27岁,年轻人,接受的是主流的社会价值观,对于母亲,把自己的活都给干完了,心里很不爽,为了拿回主动权,李显只能从自己老丈人那,寻求帮助。
李显的老婆,姓韦,老丈人叫韦玄贞,李显当上皇帝后,先把老丈人从普州参军提拔到豫州刺史,最后,希望拉进政事堂,担任门下省老大,负责审核诏书,拿回一点话语权。
对于李显的任命,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不是武则天,而是中书令裴炎。
这个裴炎,是河东裴氏的代表。
李治死后,中央的势力,依旧很混乱,主要分成了三派,主流的,当然是武则天,当时支持她的,是以寒门士族为核心的中下层官吏;
曾经,隋文帝杨坚,懒以生存的世家大族,现在已经式微,他们联合起来,以裴炎为老大;
最后一派,就是名义上的九五之尊,上天的儿子,皇帝李显,以及围绕在他周围的官吏,包括后戚;
看起来,好像是武则天最为强大,裴炎和李显,应该联合起来抗衡才对,但是裴炎选择了另一条道路。
公元684年正月,李显在公开场合,与裴炎的对话中,透露出对武则天的不满,母子情分算是走到了尽头,二月份,武则天带着裴炎,以及一帮文臣武将,进入皇宫,以太后的身份,宣布废除李显的皇帝身份,赶出长安,流放湖北。
李显走了,下一任皇帝还是武则天的儿子,李旦。
九月,徐世绩,后来被皇帝赐名为李绩,他的孙子,徐敬业,在扬州,公开对抗武则天,宣布造反,自称大将军,他们的形象大使,就是刚去世的李贤,而且徐敬业很聪明,他找了一个外貌和李贤差不多的小子,反正别人又不知道,真的是靠形象取胜。
有了形象大使,有了领头的,反对武则天的部队,瞬间增加到十多万,明里暗里,都有人支持,当时的声势很浩大。
朝廷里,面对徐敬业的叛乱,也很惊慌,这时候,裴炎站出来了,当初和李显联合,没多少胜算,但是这一次,裴炎心里有底。
裴炎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他建议武则天,将权利还给皇帝,也就是李旦,使李旦真正成为帝国主宰,政权的归属,名正言顺了,徐敬业的起兵,也就没了群众支持,被镇压,也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打仗不是开玩笑的,按照声势,如果重蹈杨广的覆辙,很可能把好不容易建立的唐朝,重新拉回战火之中。
战争的恐怖,再加上裴炎说的话,表态支持的,还有一帮宰相,包括凤阁侍郎胡元范、纳言刘齐贤、左卫率蒋俨等人。
这算是赤裸裸的威胁。
这时候的武则天,表现了一个女政治家,应该有的强硬,她直接把裴炎,关进天牢,没多久,就把人给杀了,支持裴炎的那些人,全部贬官流放,同时命令李神通的儿子李孝逸,领兵三十万,镇压徐敬业。
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裴炎死了,徐敬业也死了,大唐王朝,算是安静了一阵子,但是时间没有持续太久,因为武则天在密谋两件大事:
第一,设立肃政台,定期考核中央和地方官吏,剔除元老重臣对国家机关的把持,使用新晋录取的寒门士子,确保武则天对整个国家的统治,;
第二,铲除李氏皇族中,手握兵权,镇守一方的藩王,包括越王李贞、琅邪王李冲、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读 kui)、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等;
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效忠后,武则天成为皇帝的时机,终于成熟了,公元689年,李旦请求禅位,同时几万群众,上表请愿。
公元690年,武则天接受李旦的禅位,改国号为周,年号为天授,尊号圣神皇帝,都城从长安,搬往洛阳,同时洛阳改名神都,一代女皇武则天,终于顺利登基。
这一年,她六十六岁。
-------------完---------------
谢谢转载、分享
我的私人289950983
关注“中国历史名人”公众号:lishi_cui
【中国历史名人】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