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杨焯忠的作品欣赏:名师录 第60期

杨焯忠的作品欣赏:名师录 第60期初中时的杨焯忠,在雕功上已经小有所成,曾雕刻了一方精美的端砚,卖出了160元。当时的160元可以说是巨额,相当于工人的几个月工资。杨焯忠彻夜难眠,这个成就,让端砚深深烙刻在了他的心里。此后的每个假期,杨焯忠几乎都是在砚坑度过的。这美丽如画的紫云谷,不仅承载了杨焯忠的快乐同年,还让杨焯忠与端砚解下了不解之缘。《东边太阳西边雨砚》《春江水暖砚》在玩具紧缺的当时,刻石头成了他童年中最开心的玩乐。常常看到父辈们雕砚,在耳闻目染之下,杨焯忠也有样学样起来。在老坑洞中,他不时可以捡到一些师傅们废弃的石料,就带回家模仿着师傅们学雕砚。

在今天,虽然砚台的实用功能已经逐渐淡化,但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端砚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拥有着经久不息的生命力。人文情怀是砚之根脉,也是端砚文化不断往前发展的动力。

01

缘分天定,痴迷难舍

1974年的暑假,是杨焯忠与端砚结下天定缘分的一天。这天,这位10岁的少年,跟随着父亲从黄岗的宾日村乘船沿西江顺流而下,来到了砚坑紫云谷。父辈们在老坑洞口安营扎寨,开坑采砚石,他就在洞口做作业。而他幼小的心已随着父亲的身影飘荡进了砚石洞中。最开心的得到父辈们的允许,进入老坑洞里探险。

《东边太阳西边雨砚》

杨焯忠的作品欣赏:名师录 第60期(1)

《春江水暖砚》

杨焯忠的作品欣赏:名师录 第60期(2)

在玩具紧缺的当时,刻石头成了他童年中最开心的玩乐。常常看到父辈们雕砚,在耳闻目染之下,杨焯忠也有样学样起来。在老坑洞中,他不时可以捡到一些师傅们废弃的石料,就带回家模仿着师傅们学雕砚。

此后的每个假期,杨焯忠几乎都是在砚坑度过的。这美丽如画的紫云谷,不仅承载了杨焯忠的快乐同年,还让杨焯忠与端砚解下了不解之缘。

初中时的杨焯忠,在雕功上已经小有所成,曾雕刻了一方精美的端砚,卖出了160元。当时的160元可以说是巨额,相当于工人的几个月工资。杨焯忠彻夜难眠,这个成就,让端砚深深烙刻在了他的心里。

《世外桃源砚》

杨焯忠的作品欣赏:名师录 第60期(3)

《锦绣河山砚》

杨焯忠的作品欣赏:名师录 第60期(4)

此时,父亲的一盆冷水当头淋下,差点灭了杨焯忠的热情。父亲严禁他再雕砚,在父亲的眼里,好好记读书,做个人民教师,才能达到父母的心愿。

然而,自幼结下的石头缘分,哪里是说断就断的?那是天定的缘分,是杨焯忠第一次见到砚坑时结下的;是杨焯忠第一次步入砚坑时结下的;是杨淖忠第一刀雕砚时结下的……

那样深的石头缘分,根本是断不了的。痴迷难舍的杨焯忠背着父亲偷偷的学雕端砚,他将所有的课余时间,节假日的时间都用在了雕砚上。直到高中毕业,父亲亲眼目睹了他对端砚的痴迷,终于松口,同意杨焯忠正式拜师学制砚了。

《更上一层楼砚》

杨焯忠的作品欣赏:名师录 第60期(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