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氏祠堂高清图,悠悠两百年的历史与乡愁

王氏祠堂高清图,悠悠两百年的历史与乡愁和许多南阳人的祖根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不同,朱村王氏是宋朝皇裔赵氏的后代,因此在民间,有赵王是一家的传说。远去的王朝王氏家祠像一位年过耄耋之年的老人,步履蹒跚、两鬓苍苍。但仔细观察,仍然可以看到祠堂“壮年”时的原貌:祠堂为大青砖、蓝瓦、实木、青石、白灰混合结构,高约10米。建筑风格规正大气、匠心独具,并融合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斗拱、立柱、横梁、竖枋、飞檐、石雕、木刻等传统工艺精华,刻在石柱及屋顶青砖方瓦上的神兽依旧栩栩如生。祠堂门口有两个青石柱,石柱上的对联古朴工整,上联为:承先志奠厥祖居两晋衣冠思丕著,下联为:启后裔崇其孝祀三槐礼乐愿常新。老祠堂快200年岁了,是朱村王氏家族的“胎记”,生即有之,终身与随。老祠堂见证着他们在这里耕读仕商、生生不息。每一处斗拱、每一块砖、每一挑飞檐,都雕刻着风雨沧桑的往事。站在家祠前,眼光穿过青砖石条,听着家族长者讲述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爷爷关于赵裔王氏悠久的传说

王氏祠堂高清图,悠悠两百年的历史与乡愁(1)

龙腾南阳讯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王姓人口达到946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7.1%,为全国第一大姓。

王氏的起源相当久远,在历史的变迁中形成了众多的源头,南阳地区的王氏,也有众多分支,其中有一支是南宋王朝后人——南宋末年,赵宋被蒙元所灭,部分赵氏子孙为了避祸,因而改姓王氏。此一支后人多在今麒麟湖、南召、方城和卧龙区石桥镇区域生活,也有部分在北京、上海、郑州、湖北的枣阳、襄阳、随州、大洪山等地安家。

流年与碎影

秋风拂过卧龙区石桥镇朱村小学。湛蓝的天幕下,白杨树的叶子悄悄泛黄。孩子们的读书声和响彻校园的欢笑声,似乎想要唤醒校园内的一栋古建筑——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朱村王氏家祠。

王氏家祠像一位年过耄耋之年的老人,步履蹒跚、两鬓苍苍。但仔细观察,仍然可以看到祠堂“壮年”时的原貌:祠堂为大青砖、蓝瓦、实木、青石、白灰混合结构,高约10米。建筑风格规正大气、匠心独具,并融合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斗拱、立柱、横梁、竖枋、飞檐、石雕、木刻等传统工艺精华,刻在石柱及屋顶青砖方瓦上的神兽依旧栩栩如生。祠堂门口有两个青石柱,石柱上的对联古朴工整,上联为:承先志奠厥祖居两晋衣冠思丕著,下联为:启后裔崇其孝祀三槐礼乐愿常新。

老祠堂快200年岁了,是朱村王氏家族的“胎记”,生即有之,终身与随。老祠堂见证着他们在这里耕读仕商、生生不息。每一处斗拱、每一块砖、每一挑飞檐,都雕刻着风雨沧桑的往事。

站在家祠前,眼光穿过青砖石条,听着家族长者讲述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爷爷关于赵裔王氏悠久的传说,把这些传说串联起来,有了一个大致的脉络,渐渐感受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与人文。

远去的王朝

和许多南阳人的祖根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不同,朱村王氏是宋朝皇裔赵氏的后代,因此在民间,有赵王是一家的传说。

崖山之战中,随着陆秀夫背负赵昺的纵身一跃,中国历史上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就此沉沦,南宋国祚休灭。当时,部分散播在各地的宋朝宗室弟子为免遭元军涂炭,按伯仲顺序分别改姓氏为张、王、李,后人世代供奉赵氏先祖。

据史籍记载,元朝灭掉南宋之后,元世祖曾下令全国不再屠杀赵氏皇裔子孙。从此,华夏大地的宋朝宗室遗民虽无灭族之忧,但由于为了避祸而四处迁徙,大多已成普通平民百姓,遍布各地。其中一支改姓王氏的在南阳市麒麟湖附近安家落户,并修建康王庙纪念南宋,从此世代居住于此。现在的麒麟湖风景区内,依然有康王庙王氏祠堂,逢年过节,很多后人前去祭拜。这些传说,可以在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甲辰版《新修南阳县志》中得到佐证。

明末清初,康王庙王氏族人王光宗为石桥镇团练首领,定居于今石桥镇朱村,朱村王氏由此开枝散叶,朱村一支族人在家谱上,尊王光宗为一世祖。

道光年间,后人们为了纪念王光宗,在朱村修建了王氏家祠。建成后的祠堂,有正屋三间,坐北朝南,正屋旁各有耳房,青龙白虎位还有厢房,成为周边王氏祈福祭祖的场所,香火鼎盛了100余年。

解放后,在修建朱村小学时,祠堂的部分建筑被拆除,用于建校,正屋和耳房分别作为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室,得以保留。

2000年前后,耳房因为年久失修,恐造成安全事故被拆除,如今只留存三间正屋,面积将近100平方米。

即便如此,散布于全国各地的朱村王氏,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现在的祠堂像极了石桥街上的汉代古槐——外表苍虬,灵根犹劲;一隅寄身,四海归心。

历史与荣光

时间,会让珍珠蒙上灰尘,但它依旧是珍珠。2016年,朱村王家祠堂被南阳市人民政府评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近年特色小镇的浪潮中,各地的仿古建筑层出不穷,但大多是仿古风格的新建筑,像王氏祠堂这样一脉相承、原汁原味的极少。随着城镇化建设,许多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在拆迁中消失不见,祖先们的自强不息的风骨似乎渐行渐远。

因年久失修,祠堂也老态龙钟,祠堂后面两棵大杨树的枝梢触扫房顶青瓦,造成破损,檩条折断而形成一个大洞,遇到雨雪天气,雨水直接侵蚀祠堂内承重木柱,岌岌可危。

目前,朱村王氏族人正准备对祠堂进行原址原型修缮。2018年夏季,他们邀请具有多年古建筑修复、设计、施工经验的南阳市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设计师到现场实地考察,设计师到了现场大呼意外:因为在等级制度极其森严的古代,斗拱的运用和官员身上的祥鸟瑞兽一样,代表了主人的身份,不可越级使用。而朱村王氏祠堂使用的斗拱级别,表明当时祠堂主人或主持修建的人地位非同一般。但当时是由谁主持修建,为什么可以用如此高的级别,已无从考证。

近日,朱村王氏族人已经和南阳市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施工图纸进行论证,并准备倡议族人捐款集资,在最大可能地保留原貌的前提下,对王氏家祠进行修缮。此举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相信不久的将来,王氏家祠将以全新的面貌,还原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

如今宛北宋裔的王氏族人,足迹遍布全世界,部分后人在美国、台湾等地定居。而朱村王氏作为一个分支,也是人才辈出:其中王树林为上海理工大学化工程程机械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德生、王德中、王德安三兄弟在郑州创立了金泰尔电气有限公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的同时,还出口东南亚等地。

南阳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王渊博 通讯员 王晓阳 王庆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