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小凤事件(挂上热搜的上海小公主)
上海小小凤事件(挂上热搜的上海小公主)然而不可避免地,评论区中,也充斥了大量恶意嘲讽、评论:她的照片和视频下面,很多网友都亲切地叫她“安福路小公主”。大妈总是迈着自信的步伐,仿佛一切容貌焦虑、身材焦虑都与她无关。因为每天出没在上海的安福路,所以很多人经常蹲守在那里等着拍她。她也不生气,还经常提醒拍照的人小心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最近,上海一位留着板寸头、喜欢穿洛丽塔裙子上街的大妈火上了热搜。
她的头上总是佩戴着一顶小皇冠,衣服和包包、鞋子都是精心搭配过的,每天都不重样。
也许是因为身材的缘故,买不到合适的公主裙,所以她都是自己亲手改造。
蕾丝花边、蝴蝶结、裙撑、绑带,各种花式、颜色的都有。
大妈总是迈着自信的步伐,仿佛一切容貌焦虑、身材焦虑都与她无关。
因为每天出没在上海的安福路,所以很多人经常蹲守在那里等着拍她。
她也不生气,还经常提醒拍照的人小心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她的照片和视频下面,很多网友都亲切地叫她“安福路小公主”。
然而不可避免地,评论区中,也充斥了大量恶意嘲讽、评论:
“这么老还出来装嫩吓人?实在太辣眼睛了。”
“救命,长得像男人,还穿成这样,丑人多作怪。”
“这又是什么炒作?这样博眼球真的没底线。”
......
他们却不知道,这位穿着洛丽塔裙子的大妈,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她曾经得过重病,头发也因此掉光,所以才变成现在寸头的模样;因为吃了含有激素的药,所以身材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
虽然身体受到病痛的折磨,但她依旧选择乐观面对生活,每天都打扮得很精致。
她的故事,让我想起《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有段特别经典的话:
“你永远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可真当你走过他的路时,你连路过都觉得难过。
“有时候,你所看到的的并非事实真相,你了解的不过是浮在冰山上的一角。”
不随意评价别人,是一种基本的修养。
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别人究竟经历过什么。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嘴下留情,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心酸和苦楚。
前段时间,一位女生在小某书上发了张和珠峰纪念碑合影的照片,也被群嘲、围攻了。
很多人质疑女生的照片是P的,真人根本没有去过珠穆朗玛峰。
他们化身为侦探福尔摩斯,从各个角度说这张照片的不合理:
石碑的高度、当地的温度、高原上的风......根本不可能穿着半袖在那里拍照。
几千条评论,都是在攻击这位女生:
“青藏高媛”“进藏名媛”“珠峰媛”“海拔媛”......
更过分的,直接说人家的照片是“遗像”。
说她是“为了钱心理扭曲”。
这些恶毒的评论,让女生只好晒出证据,自证清白。
她晒出自己的全身照,解释自己因为调白了肤色,可能造成了边缘失真。
图片上刻有8848.86标志的只是纪念碑,并不是所处的海拔高度。
当时拍照的时间是上午9点19分,温度确实很高,当地带队的导游穿的就是短袖,而且后来自己拍完照也穿上了羽绒服。
她还晒出了自己的通行证、live图。
总有些人习惯用恶意揣测别人,急着下结论、做批判,却从未想过对别人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不在意别人的评价,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到不轻易地评价别人。
不要轻易成为随意论断的一份子,即使你以为自己只不过是随声附和了一下而已。
所有的傲慢,其实都来源于无知。
知乎上,有位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真实经历。
刚上班那会,有个一起进公司的女同事,因为听力有问题,所以从小就佩戴着助听器。
有天公司来了位新领导,脾气很暴躁。
开晨会的时候,新领导直接就走到女同事的旁边,把女同事的人工耳蜗扯掉摔在地上,怒斥:
“懂不懂什么叫尊重?我讲话,你戴耳机,你怎么想的?”
女同事当场蒙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得手直哆嗦,连地上的耳蜗都没捡,就跑回家了。
第二天,女同事一家带着发票和售后证明来公司准备打官司,那是进口的人工耳蜗,二十几万。
未知全貌,妄下评论,才会造成这样难以挽回的后果。
如果有些人愿意多给真相一些时间,愿意多给别人一些解释的余地,愿意多去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其实他们就会发现误解了不少人,断错了不少事。
人与人之间,有时候就像隔了一块透明的玻璃。
我们以为自己看得很清楚,其实背后的事都无从得知。
社会心理学家乔瑟夫和哈里提出过一个著名的“乔哈里窗”理论,是说在日常与人沟通交流的时候,你的信息和别人的信息,可以分为4个区域:
公开区,隐藏区,盲区,封闭区。
公开区: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隐藏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盲区: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未知区: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可以学会对照检验这个窗子,思考这件事是不是存在着当事人自己知道、但别人不知道的隐藏区。
因此,在不知道一件事的全部内情时,不要发出片面的评价、不要做出会让自己后悔的事。
而我们如果自己作为当事人,也可以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进行适当的自我表露。
将一些可能会引起误会或误解的信息,事先适当地透露或显现给他人,加以解释说明。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往往只会得出一个结论。
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让视野中的“盲区”越来越少。
人生在世,敏于行,而慎于言,方能立身处世。
共勉。
作者:小椰子,来源:小椰子专栏,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文章多次登顶微博热门,全网阅读量过亿,畅销书《你的自律,给你自由》作者,公众号:小椰子专栏,关注并回复“爆文”,获取《小椰子独家成长锦囊》电子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