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重要性:在凤凰看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重要性:在凤凰看河西走廊凤凰视频曾经提过一个理念,叫做“有温度的纪录片”,我一直很喜欢这个词。一部纪录片不仅仅是纪录一个人一件事,真正纪录的其实是我们看待这个人这件事的方式,我们对是非对错的理解,我们用镜头传递的关怀与情怀。《河西走廊》里也有战争画面。我向来不爱看战争片,觉得太血腥惨烈,但是《河西走廊》把控得很好,电脑特技里有当胸一箭、缓缓倒下,却没有血溅满地的真实痛苦。这死亡更接近象征,而不是实际的肉体痛苦。我想,这也是导演和制片对《河西走廊》的一种想法吧?过去的事都已进入历史,肉体早已磨没,留下来的,全是象征、记忆与后人的思索与感悟。看《河西走廊》,我一直惊叹里面华美精致的细节:匈奴士兵的服饰,张骞军帐中的摆设,显然不会是像历史演绎片那样,全来自义乌小市场,而是按照《史记》等信史的复原。无数次我都想按下暂停键,让我能够看清衣服上的每个褶皱,又贪心地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很少遇到《河西走廊》这么脉络清晰的纪录片
历史不是我的强项,但凤凰视频与央视同步直播的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河西走廊》如果错过,是个遗憾。据说《河西走廊》共10集,每集50分钟,10集正片分别为《使者》《通道》《驿站》《根脉》《造像》《丝路》《敦煌》《会盟》《苍生》《宝藏》,3月3日至13日每晚21:00准时播出。
“但使龙城飞将在”,是我背得烂熟的一句诗,我从不知道“龙城”在哪里——不是不能查,但纸上的经纬度、地名、历史,仍然是与我隔着纸背隔着山岳,没有意义。
我当然晓得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全中国人民都记得他在贝加尔湖边吃羊毛毡,喝融化的冰雪,娶胡女……但我从来没想过,他为什么要去,他走的是哪一条路。不可以用阅读典籍的方式了解吗?得读古文,还要了解当时中国的政治背景、世界各民族的势力版图、人类农业发展到何种水平、哪些动物已经被驯化哪些还不是……这是博士论文的题目,我自问没这十年寒窗的本事。
因此,一部《河西走廊》,场面如大片般雄壮,又充满文艺片的小清新,也有熟悉的名字在提醒我们:这是历史。黯黑的色调如蜂蜜如琥珀,又浇上了名叫时间的酱。在《河西走廊》里,艺术与过去携手出现,沉默有如戈壁,而黄沙中那几抹绿色——可是蓬蓬草——在对我诉说,中国人最绚烂的历史之一:丝绸之路。张骞的出使西域,他的一趟河西走廊之旅,将开启丝绸之路的锁钥。
看《河西走廊》,我一直惊叹里面华美精致的细节:匈奴士兵的服饰,张骞军帐中的摆设,显然不会是像历史演绎片那样,全来自义乌小市场,而是按照《史记》等信史的复原。无数次我都想按下暂停键,让我能够看清衣服上的每个褶皱,又贪心地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
很少遇到《河西走廊》这么脉络清晰的纪录片,史实、人物、大势都一一道来,不急不缓,不说因果,只说先后,至于前事是否是后事的触发?《河西走廊》相信观众有自己的判断。
另一个角度,《河西走廊》又有真切的人文气息,里面的汉武帝、张骞、卫青等人都有血有肉有性格,却不过分,没有煽情地把他们分成一二三男主角或者大反派,只是因事推论,平淡地判断汉武帝的年轻气盛,说哪一刻他的情绪是失望。历史容不得虚构,但将心比心总做得到,不信口雌黄只娓娓道来,更让人亲切信任。
《河西走廊》里也有战争画面。我向来不爱看战争片,觉得太血腥惨烈,但是《河西走廊》把控得很好,电脑特技里有当胸一箭、缓缓倒下,却没有血溅满地的真实痛苦。这死亡更接近象征,而不是实际的肉体痛苦。我想,这也是导演和制片对《河西走廊》的一种想法吧?过去的事都已进入历史,肉体早已磨没,留下来的,全是象征、记忆与后人的思索与感悟。
凤凰视频曾经提过一个理念,叫做“有温度的纪录片”,我一直很喜欢这个词。一部纪录片不仅仅是纪录一个人一件事,真正纪录的其实是我们看待这个人这件事的方式,我们对是非对错的理解,我们用镜头传递的关怀与情怀。
而温度从何而来?我想,从我对《河西走廊》的赞不绝口你就能看出来,来自详尽的资料、精巧的细节、狂风沙般的想象力以及定风针般的不朽灵魂。
意犹未尽,第一集却已戛然而止。没关系,好戏还在后头,这是一场十天的流水席,容你和我慢慢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