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城市建成区,说说长治的城市建设
长治市城市建成区,说说长治的城市建设首次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2001年2000年,长治市政府以(2000)59号文件印发了《长治市住房分配货币实施方案》,并将400万元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资金列入2001年政府预算。226--八一广场全景从此沿袭了半个世纪的住房分配旧体制宣告终结,住房分配货币化正式启动。第一高层住宅区———金德利大厦高度达95米、层高29层的金德利大厦于2005年6月28日在市区府后西街小西门桥西正式动工兴建。大厦紧靠客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大厦下部为5层商业楼,上部为住宅楼,设有楼顶花园、空中停车场等,由国内知名的上海大磊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长治市禾田佳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为长治第一高楼和第一高层住宅区。1996年9月,本市第一个“解困解危”住宅小区———天晚集小区,历经3年半的建设全面竣工,总建筑面积为3.9万平方米,解决了421户住房困难户。第一个特色居民小区———颐圣苑生态居住区颐圣苑生
说说长治的城市建设(五)
住宅建设
长治市区第一个住宅小区———英华小区
1981年5月,长治市区第一个住宅小区———八一路英华小区建成,共5栋楼,租金标准是:按平方米计算,最高档次者为二楼,每月0.18元,最低档次者为六楼,每月0.14元。至2005年,长治市区又先后建成康元、东营、康乐、飞龙、梅辉坡、炉坊巷、城市生活家、颐圣苑等40余个居民小区,全市住宅面积由1978年的1343平方米增至171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2.87平方米增至25.2平方米。
第一个商品住宅楼———大北街195号楼
1990年在长治市大北街(今长兴中路)修建全市第一栋商品楼,标号195号楼,该楼因质量存在隐患,威胁住户安全,2000年房管局将之拆除重建,建成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住宅楼,于11月底交付使用。
第一个解困解危住宅小区———天晚集小区
1996年9月,本市第一个“解困解危”住宅小区———天晚集小区,历经3年半的建设全面竣工,总建筑面积为3.9万平方米,解决了421户住房困难户。第一个特色居民小区———颐圣苑生态居住区颐圣苑生态居住区位于太行北街东侧的颐圣苑小区,由长治市房地产发展公司开发,于2001年4月动工兴建,2002年竣工并开始出售。该小区在格局上打破传统行列式模式,采用疏密有序的园林式格局,建筑以欧式风格为主,引进港澳流行的错层、断层及双卫户型,小区内实行人车分离管理,并实现物业管理智能化,住房的水、电、气、热通过网络运转传到数据库计算,经信用卡实现小区内各项收费及消费一卡通。为市区内最具特色和现代化的小区。
首次实施住房分配货币化———2001年2000年,长治市政府以(2000)59号文件印发了《长治市住房分配货币实施方案》,并将400万元住房分配货币化补贴资金列入2001年政府预算。226--八一广场全景从此沿袭了半个世纪的住房分配旧体制宣告终结,住房分配货币化正式启动。第一高层住宅区———金德利大厦高度达95米、层高29层的金德利大厦于2005年6月28日在市区府后西街小西门桥西正式动工兴建。大厦紧靠客运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大厦下部为5层商业楼,上部为住宅楼,设有楼顶花园、空中停车场等,由国内知名的上海大磊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长治市禾田佳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为长治第一高楼和第一高层住宅区。
公园建设
第一座公园———西郊公园
1965年,长治市政府发动社会力量,在西大街口利用护城壕沟和旧城墙挖土堆山,开始兴建长治市第一座公园———西郊公园。经过8年建设,到1973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公园占地115亩,建有湖山、亭台、楼阁和栽种各种树木花草,展示的动物有狮子、老虎、狗熊、鹿、猴、孔雀等。如今由于城市发展,已改名人民公园的西郊公园正在新址老顶山东侧新建,准备搬迁。
山西最大的城市广场———长治八一广场
长治市八一广场建于1969年,占地105亩,经过多年扩建改造,目前已建成为冠居三晋,屈指华北的大型广场。广场正北建有主席台,台前有宽阔地带,可召开大型会议和举行大型文艺演出。主席台前的宽阔地带南边竖有13杆旗杆,杆高13米,杆距13米,13面彩旗迎风招展,威武壮观,在过去象征着13个县(市区)伫立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迎风前进;广场东西两侧建游园,有草坪、花卉,近20个品种的风景树和装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健身器材。游廻园的路径循曲折,富有美感。广场的中心地带安装有大型声控彩色音乐喷泉,为华北第一。整个广场设置采用周边休息,中心活动,动静结合,规则与自然相结合的布局,形成花团锦簇、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气象万千的娱乐场所,是长治人民集政治、经济、文化、娱乐、观赏于一体的活动中心。
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太行公园
太行公园筹建于1975年,位于八一广场西侧、太行西街南侧,占地面积304亩,建筑面积为14585.4平方米,水面66.6亩,绿化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设有游泳池、科研所、儿童活动场、绿化、服务、游船等7个组。公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全市最大的一座综合性公园。游泳池建于1992年,有成人和儿童游泳池各1座,总占地11250平方米,配有10米跳台,是本市设备完好的室外游泳池。儿童活动场所设备完善,有各种游乐玩具50余项,并有滑行龙、碰碰船、碰碰车、宇宙飞船、摩天轮、激光打靶等大型游乐设施。最引人瞩目的是公园内的瑶华湖,它建成于1994年,湖占地96亩,湖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象征着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湖内建有飞机岛、太行公园九曲桥、长寿桥、游船码头等景点,湖内配有游船、游艇等,水中养鱼,水上划船、别有情趣。1996年又在湖中建山西岛,它状如山西地形图,占地面积2649平方米,岛上建有百龙亭、盘山路、仙人洞、人工瀑布等景点,植有各种树木、花草。整个公园绿树葱葱,百花盛开,山水结合,动静结合,错落有致。是人们锻炼身体和游憩娱乐的主要活动场所。
第一座街心游园———北关街心游园
北关街心游园位于北关桥东侧的石子河畔,建于1985年,占地面积0.43公顷,植有树木、花草,游园中心屹立着刻有“上党战役北关战地旧址”的假山,绿草如坪,树木郁葱,为市区最早的街心游园。
首次冬季植树———2001年2001年冬季,长治市实施大树进城,在市区12条主要街道种植大规格的油松、桧柏、栾树等9个品种的树木11788株,所植树木90%以上成活,开冬季植树之先河。
市区“三河一渠”治理全线贯通———2002年
1999年,长治市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市区黑水河、石子河、南护城河和东防洪渠进行了治理,当年“三河一渠”基本贯通,2002年1月11日“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工程正式竣工。
国家园林城市———长治市
从1999年开始,长治市积极开展234--城市绿化,通过实施“黄土不见天”绿化工程、“三河一渠”综合治理工程、集中供热工程、“净空行动”、兴建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工程等一系列活动,使城市环境质量、市政设施有了很大改善。2004年,被评为全省首批省级园林城市。至2005年,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1938平方米,绿地面积1806平方米,建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绿地游园143个,绿化覆盖率达到43.4%,绿地率达到40.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06平方米。荣获建设部“中国园林绿化城市”称号,这是山西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城市。
休闲活动场所建设
第一个大型俱乐部———市东街工人俱乐部
1951年4月,长治市第一个大型工人俱乐部在东街建成,有座位千余个,成为本市工人及群众集会、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该俱乐部为本市第一个大型建筑物。第一个群众综合文化娱乐中心———莲花池工人文化宫1956年,对英雄街莲花池进行改造,建成占地面积28456平方米,设有工人俱乐部、教学活动楼、体育场、图书阅览室等具备多种设施的工人文化宫。后又兴建水上园林、水上舞台、露天剧场、灯光球场、读书走廊、儿童乐园、小花园、旱冰场等,设有游乐厅、展览厅、图书馆、电子游戏室、舞厅、老工人休息室等活动场所,建成一个翠绕珠围、花团锦簇、风景优美的大型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市民利用健身器健身石头文化第一个大礼堂———专署礼堂
1951年,由文化部拨款3万元,晋东南专署又筹集了部分款项,1956年在长兴南路(原长治专署西侧)建一大礼堂,1957年建成,名晋东南专署大礼堂,简称专礼堂。有座位千余个,是长治地区建立最早、档次最高的大礼堂,也是当时晋东南地区人民召开大型会议、文艺会演、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
山西石头文化第一城———长治市
从2000年开始,长治市委、市政府在长治各主要景点、街道、公共场所安装了特色文化石头300余块,有的刻有历史典故,有的刻有醒世警言,有的雕有历史名画……,使长治城成为三晋文化第一石头文化城。
长治市区首次安装健身器械———2002年
2002年,长治市大张旗鼓地兴起了全民健身工程,首先在广场东西两侧、太行公园、市政府、滨河游园等人口相对密集区、社区、小区、公园、绿化带等16个地方安装了健身器材。健身器材的安装规划走“体育园林化、园林体育化”的路子,从方便群众需求、完善生活娱乐设施、美化生活环境的角度出发,体现“一园一品”的特色来进行。首批健身器材共安装270多件,总投资300万元。至2002年底,共投资500多万元,建全民健身路径110处,占地53200平方米,安装器械1474件,每日大约有3万市民利用器械进行健身。
公交建设
第一个交通岗———十字街交通岗1950年,长治市区十字街路口设立了第一个交通岗,并组建了公安交通民警队。
第一个公交车站建立时间———1958年
1958年,在长治市英雄广场建立本市第一个公交车站,首次开通两路公交车。至2005年,长治市公交公司下设4个分公司,拥有公交车辆356部,分别在太行西街、花园街、客运中心西侧、南关建四个停发车场,共开通18条公交线路,运行总长499公里。
无人售票公交车首次开通———1999年10月1日
1999年10月1日,长治市公共汽车公司首次开通2路、9路无人售票公交车。2000年,长治市公共汽车公司投资800余万元,购置新型无人售票公交车64台,对市内6条公交线路全部实行无人售票服务。
出租车最早出现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初
1980年,市公共汽车公司购置小轿车5部,成立出租车队,开始市民婚嫁包租业务以及长治至北京、长治至洛阳、长治至泰山旅游业等。1985年该公司出租车增加到15部。1988年以后,出租车归城市管理办公室(处)管辖。1992年长治市区出现个体出租车,翌年即发展到30余辆,1994年已发展到200余辆,同时各县也开始出现出租车,1998年市内出租车已发展到1750辆,出租车公司11个。2001年8月,长治市出租汽车行业全面实现“面的”向“卧的”更新,1800辆出租车更新一步到位,起步价为3元,为全国最低。2005年12月15日起,出租车起价改为4元。现在出租车起步价改为五元。
宾馆建设
最早兴建的宾馆———长治专署宾馆1956年,长治专署宾馆在长兴街建成并投放使用,为一个三层楼房建筑,是长治城内第一个宾馆,为当时具备最高水平接待宾客的场所。后改为“白云宾馆”。
第一座具备现代化设施的宾馆———长治宾馆1985年,长治宾馆进行改造,新建16层宾馆大楼,为当时长治最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容客量330人。设有舞厅、大小饭厅、大小会议室和招待大堂,有声控音乐喷泉和小桥流水,宾客室设有空调、电话、电视、席梦思床、淋浴等,是当时唯一具备现代化设施高规格招待能力的宾馆。现在与体育公园无缝对接,将游玩与健身娱乐融为一体。
第一个四星级大酒店———鹏宇国际大酒店2002年,位于长兴中路509号的国际鹏宇大酒店建成,占地面积5017平方米 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 主楼高20层,裙楼6层,内设总统套房、商务套房、豪华标准客房,有大小餐厅、宴会厅、多功能厅,建有大型海鲜鱼翅酒楼、千味食街、西餐咖啡厅、夜总会、桑拿休闲中心、健身中心、可视同声传译会议中心、商务中心、时尚精品店、美容美发等服务设施。2005年8月,通过省、市评审,荣膺“四星级”旅游饭店称号,成为本市第一个四星级大酒店。
其他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等专门内容容以后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