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喜讯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珠海提出发展目标

喜讯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珠海提出发展目标海域环境管控单元方面共划定59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22个,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管控单元33个,主要为用于拓展工业与城镇发展空间、开发利用港口航运资源的海域和现状劣四类海水海域;一般管控单元4个,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海域。珠海市划定的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共104个。共划定陆域环境管控单元41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3个,面积304.06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17.5%,主要涵盖生态保护红线、一般生态空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等区域,主要分布在香洲北面的凤凰山、斗门区的黄杨山、沿海山地以及万山群岛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重点管控单元19个,面积759.99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43.8%,主要包括人口集中、工业集聚、环境质量超标区域;一般管控单元9个,面积673.04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38.7%,为优先保护单元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达

7月6日,记者获悉,《珠海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实施。《方案》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为基础,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称“三线一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根据《方案》,珠海全市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04个,确定水、大气、土壤以及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目标,建立了边界清晰、功能明确的环境管控单元。

喜讯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珠海提出发展目标(1)

基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建立较为完善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市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到2035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巩固完善,生态安全格局稳定,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基本建成美丽珠海,成为知名生态文明城市。其中在生态保护红线和一般生态空间方面,全市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202.59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国土面积的11.66%;一般生态空间面积131.57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国土面积的7.57%。全市海域生态保护红线3281.06平方公里。

环境质量底线方面,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达到国家和省下达的水质目标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为100%;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面消除。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各项考核指标达到省下达的目标要求。土壤环境风险得到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省下达指标。资源利用上线方面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持续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土地资源、岸线资源、能源消耗等达到或优于省下达的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按照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加快推动实现碳达峰目标。

全市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04个

珠海市划定的环境管控单元分为优先保护、重点管控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共104个。共划定陆域环境管控单元41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3个,面积304.06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17.5%,主要涵盖生态保护红线、一般生态空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质量一类功能区等区域,主要分布在香洲北面的凤凰山、斗门区的黄杨山、沿海山地以及万山群岛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重点管控单元19个,面积759.99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43.8%,主要包括人口集中、工业集聚、环境质量超标区域;一般管控单元9个,面积673.04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域面积的38.7%,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

海域环境管控单元方面共划定59个,其中,优先保护单元22个,为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重点管控单元33个,主要为用于拓展工业与城镇发展空间、开发利用港口航运资源的海域和现状劣四类海水海域;一般管控单元4个,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海域。

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方案》从区域布局管控、能源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和环境风险防控等方面明确准入要求,建立“1 100”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体系。区域布局管控要求优先保护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高标准编制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统筹岸线近海深远海开发利用,打造伶仃洋西部、万山群岛、磨刀门-黄茅海三大海域组团,形成海岸海岛有序开发、有机衔接、科学匹配的新格局。同时,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加快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推进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等重大发展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此外,严格环境准入,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不得批准明令淘汰的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及国家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和产品的项目。能源资源利用方面,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工业园区和社区等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少高碳能源消耗。按照“控煤、减油、增气、增非化石、输清洁电”原则,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贯彻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建立合理的污水处理价格体系,对生产生活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提高中水回用率,逐步建立污水再生利用制度。推进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在高耗水行业开展节水改造,提高工业用水效率。加强江河湖库水量调度,保障生态流量。提高海岸线利用的生态门槛和产业准入门槛,优化岸线利用方式,提高岸线和海域的投资强度、利用效率。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