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治理观察拿什么拯救你)
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治理观察拿什么拯救你)尤其是康巴什新区,曾经作为鄂尔多斯对外宣传的市中心,现在却成为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为典型的“鬼城”。但在改革的时代进程中,实体经济下行,煤炭价格下跌后,随之崩溃的是房地产业,供给超过了实际的需求。鄂尔多斯&黄石2016年,中国城市衰败十大城市排行榜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鄂尔多斯位居榜首。这个曾经称为最富的城市,在2009年GDP突破2000亿元,超过香港。2010年,全市金融产业增加值为66.03亿元。在当时“黑金资源”煤炭产业资金的支撑下,房地产业投资规模爆发,物价水涨船高。
无论是一座城市还是一个省域,任何区域在发展的特定阶段,都会遇到种种制约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通过发展战略上的“精准定位”,来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被认为是关乎区域兴衰成败的头等大事,也被视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比如,最近10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推进会,就是在东北经济面临新困境之时,动员各方力量做出积极应对,重新根据现状调整产业结构,定位城市未来发展。
那么,如何根据发展现状为城市精准定位,如何通过定位布局发展举措,从而破解城市发展的瓶颈难题呢?我们用正反方面的例子为大家做分析。
城市定位不当引致衰败的典型案例:
鄂尔多斯&黄石
2016年,中国城市衰败十大城市排行榜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鄂尔多斯位居榜首。
这个曾经称为最富的城市,在2009年GDP突破2000亿元,超过香港。2010年,全市金融产业增加值为66.03亿元。在当时“黑金资源”煤炭产业资金的支撑下,房地产业投资规模爆发,物价水涨船高。
但在改革的时代进程中,实体经济下行,煤炭价格下跌后,随之崩溃的是房地产业,供给超过了实际的需求。
尤其是康巴什新区,曾经作为鄂尔多斯对外宣传的市中心,现在却成为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为典型的“鬼城”。
认真分析原因,可以看到,鄂尔多斯在煤炭产业的黄金十年里,因煤炭而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可是,在城市发展中错误定位,挥金霍土在房地产市场,因而在楼市出现低迷时,被动陷入了债务危机。
仅仅依托煤炭资源,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较短,生产粗放,导致环境恶化,产能落后,之后转型投机房地产买卖,错误的城市定位,让鄂尔多斯的发展之路步入歧途。
而从年初开始,鄂尔多斯开始试点“房票”政策,一种旨在去楼市库存的新型棚改拆迁方式。房票可以拆分找零,可以相互转让。房票有1、2、5、10、20、50、100平方米7种面值。通过方便价值计量和可流通的制度设计,房票制把棚户区改造产生的住房需求,引导至存量楼市。为去库存而生的房票,能不能有效去库存让城市甩掉沉重的包袱,还需让时间去检验,毕竟一项政策只解一些症结,真正要发展还要回归认识并定位城市本身。
同样存在城市定位失败的例子还有:湖北黄石。
这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因其丰富的煤、铁、铜、钴等矿藏,成为中华民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素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矿冶之乡”“水泥故里”之美誉,可以说,各种矿产资源成就了黄石一段时期的辉煌,经济发展在省内排名前列。
但是,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由于企业长期开山挖矿,使得享有江南聚宝盆美誉的黄石市逐步走到了“矿竭城衰”的边缘,成为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矿产资源的大量开采,给黄石生态留下了千疮百孔的矿山、灰尘弥漫的山道、伤痕累累的土地、长满荒草的坑口,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城市长期保持着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严重污染的黄石由此戴上了“光灰城市”的帽子。
矿竭城衰的湖北黄石,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
战略定位成功的典型案例:
河北
1 精准定位谋划发展蓝图
精准的战略定位,来自于对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和自身特点优势的清醒认识,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在发展中找准位置,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
近年来,河北及时把握京津冀协同推进的大好机遇,精准定位谋划发展蓝图,积极拥抱京津冀一体化,便是一个战略定位成功的典型。
京津冀协同,不但为破解一些困扰多年的发展瓶颈找到了出路,更让河北信心倍增,迸发出转型升级和全面发展的强劲活力。
谋定而后动。河北省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是要找准自己的功能定位,制定出切合自身实际的协同发展规划体系。
在中央制定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河北的总体功能定位被确定为“三区一基地”,即: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对此,“三区一基地”的功能定位,是国家第一次明确界定河北的功能定位,河北省围绕落实上述四大功能定位,编制了4个专项规划,目前除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规划需由国家审批,其他三个规划已经正式印发实施,这标志着河北省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根据《河北省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规划》,河北定位打造城市“一环、两通道、多节点”商贸物流空间结构,“一环”即环首都商贸物流产业聚集带,“两通道”即东西向大宗商品物流通道和南北向综合物流通道,“多节点”包括各设区市重要物流枢纽、100个县域特色物流市场和100个商贸交易中心。
《河北省建设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规划》提出,河北将与京津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并聚焦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建设、水资源保障三大短板,力争尽快缩小与京津的差距。
河北定位围绕县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产城教融合、民居改造、安全饮水等20个专项行动,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30年,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功能定位基本实现。
针对河北面临的突出环境问题,《河北省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规划》提出将划定森林、湿地、草原、海洋、河湖等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强化区域水安全保障、加快建设区域生态屏障、积极改善土壤和城乡环境、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进京津冀生态建设联动等攻坚行动。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整体修复,落实好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三个“五十条”措施,确保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
2一城一定位彰显优势特色
在制定本省“十三五”规划过程中,河北还进一步优化了城镇空间结构,提出了“两翼、四区、五带、多点”的省域发展城市定位新布局,明确了省内各城市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
如石家庄,定位是建成功能齐备的省会城市和京津冀城市群“第三极”;唐山,定位是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和京津唐区域中心城市;保定,定位是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京津保区域中心城市;邯郸,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和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张家口,定位是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国际休闲运动旅游区和奥运新城;承德,定位是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廊坊,定位是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秦皇岛,定位是国际滨海休闲度假之都、国际健康城和科技创新之城,等等。
一城一定位,河北的布局谋篇赢得了有关专家的好评。专家们指出,这样独具特色的个性化定位,既考虑了省内各城市的区域位置、自然资源、既有产业结构和发展基础,以及相互之间的辐射带动、协同配合作用,又可以避免各地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一哄而上、恶性竞争的问题,对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三大领域率先实现新突破
细数河北省两年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诸项工作进展,首推产业承接、完善交通和生态环保三个重点领域。
近期,一批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投资超百亿元的项目在河北集中开工。其中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与京津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合作项目达到235个,如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廊坊市京津冀国际智能物流项目、投资超百亿元的保定市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以及投资超过30亿元的沧州市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等,总体来看,这批重点项目有着较强的支撑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
产业承接之外,是完善交通和生态环保领域的进展。交通联动是实现经济融合的首要前提。打通京昆高速、111国道等10条连接京津的“断头路”“瓶颈路”,津保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北京新机场、京张高铁开工建设,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组建运营,交通“一卡通”启动实施,公交线路与京津实现互联互通……快速发展的现代交通网络正将河北与北京、天津拉得越来越近,三地的居民明显感受到出行正变得愈加便捷。
联手防污治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
“预计3到5年的时间,京津冀地区的空气将明显改善,我对此非常有信心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介绍说,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全省已经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投入了240亿元,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河北将进一步加大减排治污力度,决定不再新建电厂,同时还要关掉一批焦化厂,水泥厂将整合15个集团。
河北集全省之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魄力,狠压缩过剩产能,厉行环境整治。据统计,河北大力实施“6643”工程以来,化解过剩产能实现了重大突破。
钢铁、水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2010年下降10个百分点,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3%以上。
为了防污治霾,河北以霹雳手段完成压减任务,精准定位谋发展,尽快融入京津冀一体化,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4持续推进尚需形成新机制
2016年是决胜“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进之年,持续推进尚需在制度建设层面狠下功夫,健全和形成新的长效机制。
河北省政协主席付志方认为,京津冀三地应携起手来创新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将现有省市领导对接沟通制度化,具体工作层面对接常态化,形成高层互访推动、部门协调组织、企业主体落实的协同发展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共建共享机制,推进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津冀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等共建平台建设,探索建立生态、扶贫、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共享机制;三是建立市场推进机制,借鉴共同组建铁路公司、港口等市场化运作的成功经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实施。
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认为,从发展阶段上看,北京的关键词是“疏解”,天津是“提升”,而河北则是“发展”,三地不乏错位发展的机遇。其中的关键是要解决“给”与“要”之间的矛盾,首先北京要“舍得”给,不仅是资金投入,更要舍得不符合自身定位的产业,舍去同质化竞争,换来京津冀的共赢。作为保障和约束,久唤未出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考核制度的调整也不可或缺。
实现城市协同发展的准确定位,最根本是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研究所主任吴唯佳认为,一直以来,大气环境治理、水环境渤海海洋环境的保护等跨流域、跨地区的协调工作之所以迟滞不前,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京津冀三地预计到2030年将基本形成一体化格局。如何在改革中一步步实现这个美好的构想,是摆在京津冀三地面前的共同课题,河北已经在书写一份精彩的答卷。
借鉴与启示
对于区域发展来讲,战略定位具有综合性、科学性和战略性的特点,故而对区域的未来发展愿景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意义。区域的战略定位又是一个具体的时间过程,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始终,做到与时俱进。
面对当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各地对于推进产业转型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关键是要在认清形势的基础上,实现精准定位,同时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定位,在宏观经济政策、人才政策、企业政策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比如,当前的鄂尔多斯,产业转型已经是“华山一条路”,但产业转型必须要因地制宜,富有前瞻性地科学制定产业规划和布局。产业转型发展绝不会一蹴而就,对于转型的形式、途径和难度,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转型所遭遇的人才匮乏和资金不足两大困难也亟待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转型人才如果大量缺乏,在转型时,无论是发展新兴产业还是进行传统产业新型化,都将会感到有心无力。因此,无论是发展煤化工,还是发展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等新兴产业,都需要以优惠的政策和待遇吸引人才。
在战略上精准定位之后谋发展,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要深化相应的配套改革,有效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和促进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应当不断完善市场制度,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放宽行业准入限制,让企业自发地追求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总而言之,面对当前国家改革大潮,区域发展重新定位面临的问题是环环相扣的,必须抓住问题的根源,以开拓创新精神推进相应领域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既定的战略目标落实到位,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常态下,提升发展质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发展动力,必须高度重视战略上的精准定位,大力推进与之相应的配套改革。以河北为例,定位决定未来,立足自身特点优势做好长远规划和准确定位后,发展的愿景值得期待,以改革精神推进协同发展形成的经验,也值得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