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文化旅游资源(广东文化力量托起)
广东文化旅游资源(广东文化力量托起)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广东滨海旅游起步之初就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世纪80年代,以海水浴场为主要开发内容,广东滨海旅游得以起步。深圳小梅沙旅游中心、阳江海陵岛大角湾浴场、茂名龙头山、虎头山旅游区、江门川岛飞沙滩、王府洲旅游中心等为代表的滨海景区,一到夏天人潮涌动,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消暑玩水胜地。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作为海防前哨、华侨乡土与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拥有丰厚的海丝、海防和海洋文化遗存,如“南海I号”、“南澳I号”、广州南海神庙、汕头樟林古港、潮州广济桥、江门大洲湾遗址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地。这为滨海旅游注入了别样的文化内涵。【文脉现状】广东滨海旅游需要更多文化IP地处南海之滨,广东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4114.3公里,海岛岸线总长度2378.7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拥有海岛1963个,总面积1513平方公里,其中有居民海岛57个。众多的海岛、漫长的海岸线、造就了千姿百
作为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广东拥有丰厚的海丝、海防和海洋文化遗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存根 通讯员 粤文旅宣
节节攀升的气温,预示着2021年的滨海旅游旺季提前。地处南海之滨的广东,滨海旅游向来是市场热点,大受游客欢迎。
全国首屈一指的滨海旅游资源和市场规模,令广东的滨海旅游对全国乃至世界滨海旅游的市场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广东不仅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而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拥有丰厚的海丝、海防和海洋文化遗存。这都为广东滨海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文脉现状】
广东滨海旅游需要更多文化IP
地处南海之滨,广东滨海旅游资源丰富:大陆海岸线4114.3公里,海岛岸线总长度2378.7公里,位居全国第一;拥有海岛1963个,总面积1513平方公里,其中有居民海岛57个。众多的海岛、漫长的海岸线、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海岸类型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作为海防前哨、华侨乡土与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拥有丰厚的海丝、海防和海洋文化遗存,如“南海I号”、“南澳I号”、广州南海神庙、汕头樟林古港、潮州广济桥、江门大洲湾遗址等都是全国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地。这为滨海旅游注入了别样的文化内涵。
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广东滨海旅游起步之初就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世纪80年代,以海水浴场为主要开发内容,广东滨海旅游得以起步。深圳小梅沙旅游中心、阳江海陵岛大角湾浴场、茂名龙头山、虎头山旅游区、江门川岛飞沙滩、王府洲旅游中心等为代表的滨海景区,一到夏天人潮涌动,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消暑玩水胜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广东出现滨海旅游开发热潮,形成一批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区,其中阳江大角湾、汕头中信高尔夫海滨度假村、汕头南澳岛等被评为国家4A景区。21世纪以来,开始进入以休闲度假为导向的产品深度开发阶段,出现了以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惠东县巽寮湾滨海旅游度假区等为代表的高端滨海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广东滨海旅游高质量发展。珠海率先打造了“国际休闲旅游岛”这一滨海旅游品牌,珠海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年游客接待量超过了3000万人次。广州、深圳、珠海、中山等地也实现了游艇、帆船等高端海洋旅游项目的精准落地。
文化作为创新滨海旅游产品的一大切入口,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滨海旅游产品。随着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南海I号”、“南澳I号”、广州南海神庙、汕头樟林古港、潮州广济桥等成为深受游客欢迎的广东滨海旅游打卡点,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门川岛正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经过近40年的发展,广东滨海旅游实现从观光向度假、从领略自然向人文揽胜转变。据统计,全省14个滨海城市接待游客人数,从2015年的2.8亿人次增加到了2019年的3.67亿人次;滨海城市的旅游收入,从2015年的7041亿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10485亿元,4年内增加49%。
广州南方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少君认为,在内容产品创新上,“科技与文化融合”赋能发展模式正在滨海旅游带全面拉开,“主题IP导入”赋能模式可全面挖掘海洋文化内容深度体验,“新要素融合”赋能模式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文旅产业发展方面,“文旅 健康”融合发展将形成生命健康养生产业链,“文旅 体育”融合发展将形成海洋文体休闲产业链,“文旅 渔业”融合发展将形成海洋休闲渔业产业链。
“一盘棋”谋划全省滨海旅游发展
为发挥广东省滨海(海岛)资源优势,打造世界级海岛旅游目的地,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下,今年3月,全省沿海14个地级以上城市(广州、深圳、珠海、惠州、江门、东莞、中山、汕头、潮州、揭阳、汕尾、湛江、茂名、阳江)在广州发起成立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被推选为首届主席单位。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瑜梅表示,按照《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及《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规划,联盟以发展具有广东特色的跨海岛旅游产品为总目标,将在“全省滨海(海岛)旅游发展一盘棋”理念统领下,研究解决滨海(海岛)旅游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为广东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滨海旅游强省目标努力贡献。
刘瑜梅透露,联盟根据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年度工作思路,推动完善滨海(海岛)旅游协调联络机制和建立完善成员单位协调联络工作机制,实现广东滨海(海岛)旅游有序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完善广东滨海(海岛)旅游的发展体系,启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编制《广东滨海(海岛)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在联盟架构下组建四个专业委员会,逐步发展行政主体、市场主体、消费主体互促互进的新常态,强化滨海(海岛)旅游业内生动力。还将筹备举办首届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研讨会,集结文旅行业顶尖专家 共同助力滨海(海岛)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建设。
据了解,未来通过深化14个联盟城市交流合作,加强整合各地的优势资源,形成区域发展的合力,联盟将推出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跨区产品。包括推动珠海、江门等城市开发市域跨海岛旅游产品;鼓励全省滨海城市梳理现有海岛旅游资源,联合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探索发展跨市海岛旅游产品,研究推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之间跨海岛旅游、广东东部沿海海上观光海岛游、广东西部沿海海上观光海岛游等海岛旅游产品。
【文脉案例】
樟林古港重焕生机 “红头船”故乡文旅启航
初夏的汕头樟林古港,成群结队的游客在古港广场的红头船旁打卡拍照,于“八街六社”之中流连忘返。
对于这样一番热闹景象,汕头市澄海区东里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文化站长吴庆连已不陌生。他告诉记者,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航港口之一,位于韩江出海口的樟林古港被誉为“红头船的故乡”。自保育活化以来,这里每天都能吸引很多游客慕名而来。特别是前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中小学生,最多的一天超过2000人。樟林古港成为广东滨海文旅融合发展中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樟林古港是历史上粤东第一大港,因“遍地樟木,枞灌成林”而得名。到清代康熙年间正式放开海禁,樟林港埠商人纷纷造船出海。自雍正元年至乾隆五十六年(1723年至1791年)大约70年间,是樟林古港鼎盛时期。
同时,樟林古港也是潮汕地区早期移民出国、对外拓展的重要口岸,被誉为粤东“通洋总汇”“河海交会之墟”,前往南洋诸国的华侨先辈6成以上是从樟林古港出发的。在1886年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上,曾出现过“樟林”字样。而当年,只要写上“中国樟林”,邮件就可以寄达。
当年,无数潮汕人从樟林出发,搭乘红头船漂洋过海出国谋生。“红头船”源于清雍正年间,当时规定凡出海船只包括商船、渔船,自船头起到鹿耳梁头上桅向上截一半的位置,按省份来油饰:广东省为红色、青色勾字。因此潮汕人称本省洋船、商船为红头船。上世纪70年代初,东里镇的南畔洲、和洲分别出土了两艘红头船,南畔洲出土的那一条船身长39米、宽13米,船的规模也从侧面反映出樟林港当年的繁华。
随着汕头开埠,铁船取代木船,樟林古港渐趋沉寂。国学大师饶宗颐曾表示,樟林古港的新兴街是潮人漂洋过海出国谋生的历史见证,是海内外潮人的宝贵历史资源。他指出,“这条街是文化的一个象征,是很宝贵的文化财产,对开拓旅游业也有帮助,因此国家要保护,地方要保护。”
记者漫步在保存完整的新兴街上,恍若时光倒流。曾经商贾云集、货栈成行的商街,在历史的进程早已洗去昔日繁华耀眼的铅华,如今仍依稀可辨的老商铺似乎在向游人述说这里100年前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
自2007年开始,当地大力推进樟林古港环境综合整治和保育活化工作。2017年,樟林古港入选“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樟林古港—新兴街被列入广东省重点建设的八个南粤古驿道之一;2019年4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樟林古港”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据了解,东里镇委托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澄海区东里镇乡村振兴示范片总体规划设计》近期已经完成,准备打造以红头船为特色,以海丝文化为主题,走出历史文化名镇发展路径。吴庆连介绍,东里镇将以文化旅游为主导,依托历史文化遗存,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方面,盘活现有资源,带动多产业共同发展。
【文脉走向】
广东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显示
滨海项目占据前四 8个百亿级文旅项目
《广东省海岛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指出,近年“黄金海岸”已发展成为广东旅游的四大品牌之一,海岛旅游开始由观光向度假转变,未来广东滨海(海岛)旅游依托珠三角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等潜力巨大的旅游市场,必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在近期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开发布的《广东省2021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所有文旅项目中,有8个百亿级项目,前4位均为滨海文旅项目,从投资方向和规模上看,滨海旅游项目投资是热门。湛江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600亿元)、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二期)(500亿元)、茂名华侨城集团南海旅游岛综合开发项目(500亿元)、江门融创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台山海宴滨海文旅项目(300亿元),这4个项目总投资额达1900亿元,占该《计划》中所有文旅项目总投资的45.8%。不难看出,滨海文旅项目业已成为当前广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广州提出构建游船、游艇、高速客轮、邮轮综合立体水上客运网络和水上休闲旅游服务体系,着力开发海洋海岛旅游;深圳印发了《深圳市促进邮轮经济及粤港澳大湾区海上旅游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江门川岛正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台山下川岛顺峰集团高端旅游项目总投资预计50亿元;汕头南澳岛已经提出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行动;湛江市政府成立“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筹建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茂名放鸡岛景区已启动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行动。
【专家点评】
广东滨海旅游要对标最高水平
黄向(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 华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广东发展滨海旅游拥有优越的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交通基础,让广东有了对标国内乃至国际最高水平发展区域的魄力和底气。
未来广东滨海旅游发展格局可围绕“一体两翼十组团”的格局,精准对标国内乃至国际最高水平发展区域,做到“有的放矢”。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之中的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七个滨海城市是“一体”,只有通过协同,重点发展海岛休闲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滨海主题公园、滨海休闲度假、涉海科普教育、滨海文化旅游等为特色的旅游形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世界级休闲湾区。
“两翼”方面,以阳江、茂名、湛江等粤西三市为主的“西翼”,与海南岛气候及滨海资源相似,因此滨海旅游发展上可对标海南岛。不过,相比海南岛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西翼”还明显不足,但“西翼”在交通区位、土地资源和日常消费价格具有相对优势,又有丰富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资源,因此可重点发展滨海(海岛)康养游、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游、滨海主题公园等旅游形态。
以潮汕、汕头、揭阳、汕尾等粤东四市为主的“东翼”,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游客另有一番吸引力,可对标福建省的“厦门—漳州—泉州组团”,重点发展海防文化游、海洋妈祖文化游、红色革命游、潮汕民俗文化游等,通过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发展具浓郁特色的滨海旅游产品。
十组团中的珠海横琴-万山群岛组团,以珠海横琴岛及万山群岛组成,是广东省唯一拥有两个海岛型4A景区(东澳岛和外伶仃岛)的旅游组团,其海岛资源无论是丰度还是品味均在全国前列,在国内可对标“舟山群岛”,在国际可对标“菲律宾长滩岛群岛”。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像“长滩岛一天跳岛游”这样国际知名的旅游产品,如该组团能开发出跳岛游式的精品海岛旅游线路,将有可能成为广东滨海旅游新的一流品牌。
文化对广东滨海旅游的赋能也不能忽视。“一体两翼”以珠三角广府文化、粤东潮汕文化、粤西滨海文化为文化基底,客观上形成了3个各有特点的文化区。不同的区域文化与近岸、海岛和海岸带旅游相结合形成的滨海文化旅游产品将更加彰显广东特色。
总策划/汪一洋 刘海陵 林海利
编委会主任/曾颖如 孙爱群 孙璇 胡泉
主办单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羊城晚报社
本期统筹/陈桥生 邓琼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