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现在无锡免费风景很美的地方(可能是无锡各种传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

现在无锡免费风景很美的地方(可能是无锡各种传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旧时无锡的龙舟竞渡就在这里“气”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概念,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气的运行与变化的结果。古人认为水有止气、聚气的功能,若“水势直下而益广”,就要有水中的“关隘”、“轴心”来阻挡,以防气被流失散尽,成不了气候。而运河中的黄埠墩、太保墩(即“西水墩”),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被称为风水枢纽的“天关”、“地轴”。在古人的概念中,天关指的是蛇,地轴指的是龟,龟蛇合一为玄武,而玄武居北海,为水神,辖水域。运河要冲处有天关、地轴行水神的法力,是顺理成章的事。无锡传说中,黄埠墩是驮在一条黄鳝精的脊背上,水涨墩起,大水淹不了它。这条黄鳝精之所以对黄埠墩如此小心保护,是因为古时候住在岛上的一位老婆婆曾救过它的命,故有人称黄埠墩的取名,跟黄鳝精有关。清代著名画家王翚绘《康熙南巡图》时,在第七卷画了无锡的惠山、锡山、秦园和黄婆墩等景点;秦园即惠山脚下的寄畅园,黄婆墩即运河里的黄埠墩。明代《弘治重修

点击标题下「无锡发布」可快速关注

位于吴桥以南、惠山浜口的古运河中心的黄埠墩,在无锡人眼里是一个有灵性的小岛。黄埠墩旧名小金山,墩小而圆,面积220平方米,据传战国时期,春申君黄歇在这里立塘筑堤,将运河从芙蓉湖中分离出来,因河水水位下降,黄埠墩成了运河中一个小岛,就有了现在的样子。

现在无锡免费风景很美的地方(可能是无锡各种传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1)

(图:蒋抗美)

黄埠墩为天关,太保墩为地轴

无锡传说中,黄埠墩是驮在一条黄鳝精的脊背上,水涨墩起,大水淹不了它。这条黄鳝精之所以对黄埠墩如此小心保护,是因为古时候住在岛上的一位老婆婆曾救过它的命,故有人称黄埠墩的取名,跟黄鳝精有关。

清代著名画家王翚绘《康熙南巡图》时,在第七卷画了无锡的惠山、锡山、秦园和黄婆墩等景点;秦园即惠山脚下的寄畅园,黄婆墩即运河里的黄埠墩。明代《弘治重修无锡县志》记载:“黄埠墩在县北五里,有水环其四周,上有水月亭、环翠楼,九龙诸峰并列于前,过客必登览焉。”由此可见,王翚把“黄埠墩”写成“黄婆墩”,是笔误所致。

现在无锡免费风景很美的地方(可能是无锡各种传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2)

清代《康熙无锡县志》记载:“黄埠墩在运河中流,而当寺塘泾口。其始得名,亦当以春申君故。形家言,邑之山脉从西北来至惠山、锡山,伏而东南行,由水底起为是墩,乃走城中再起金匮,乃结聚而成县。又水势直下而益广,须此以砥之故,谓黄埠墩为天关,太保墩为地轴。

“气”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概念,天地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气的运行与变化的结果。古人认为水有止气、聚气的功能,若“水势直下而益广”,就要有水中的“关隘”、“轴心”来阻挡,以防气被流失散尽,成不了气候。而运河中的黄埠墩、太保墩(即“西水墩”),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被称为风水枢纽的“天关”、“地轴”。在古人的概念中,天关指的是蛇,地轴指的是龟,龟蛇合一为玄武,而玄武居北海,为水神,辖水域。运河要冲处有天关、地轴行水神的法力,是顺理成章的事。

旧时无锡的龙舟竞渡就在这里

旧时无锡的龙舟竞渡,就在运河中的天关、地轴间,即在黄埠墩至西水墩这段水面上举行。到了那一天,万人空巷,全城人都来黄埠墩看热闹。运河两岸人山人海,更有乡绅的酒船、农夫的田船、漕运的粮船,在运河中互相碰撞,把河道堵得水泄不通。

江南民间对伍子胥感情深厚,史料分析,伍子胥是在古吴都的无锡梅里,替阖闾找来专诸、要离,杀了吴王僚和僚的儿子庆忌,助阖闾夺得王位,吴国由此日渐强大。夫差要北上伐齐,称霸诸侯,伍子胥劝他先灭了越国以除后患,称杀了越王勾践是当务之急。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忠告,派人送去一把利剑。伍子胥拿此剑自杀前对门客说:“你们把我的眼睛要挖出来,搁到东门的城楼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国入城灭吴。”夫差听到这话勃然大怒,吩咐手下把伍子胥的尸首装入一个皮袋子,扔到河里去。

现在无锡免费风景很美的地方(可能是无锡各种传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3)

图为参加1937年端午赛龙舟的羊腰湾龙船——延圣殿“绿龙”

古人称农历五月是恶月,俗称毒月,又称五月初五即端午节为恶日。端午有驱邪、解毒的种种习俗,江南人还会往河里扔粽子,组织赛龙船。后来楚地祭祀屈原,越地祭祀曹娥,吴地祭祀伍子胥,都附会到端午习俗中来。端午的龙舟竞渡,就成了民间一大盛事。

旧时无锡的龙船队由各神庙出钱组织,最多的时候,有十四条龙船参加。到了清朝后期,无锡人看赛龙船,更欣赏船的漂亮与否,看它们跟皇上南巡的龙船有无差别。当年财力雄厚的洞渊宫,就造了四层楼的大船,饰以幡、伞、旗、扇,蔚为壮观。且各队有各队的颜色以示区别,如黄埠墩府殿庙的是黄衣黄船,南上塘洞渊宫的是绿衣绿船,惠山张中丞庙的是乌衣乌船,亭子桥延寿司殿的是五色衣五色船,等等不一而足。过了端午节,各神庙都把龙船沉入水中存放,沉龙船的小河被称为龙船浜。以前无锡的龙船浜,有十一条之多。

文天祥过无锡

宋代抗元宰相文天祥兵败被俘,被一路押送北上。他在岭南写了《过零丁洋》一诗,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传世;在黄埠墩又写了《过无锡》感慨万千:

金山冉冉波涛雨,锡水茫茫草木春。

二十年前曾去路,三千里外作行人。

英雄未死心先碎,父老相从鼻欲辛。

夜读程婴存国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现在无锡免费风景很美的地方(可能是无锡各种传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4)

二十余年前,宋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游于江南,过惠山,寓梁溪居”,同年“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得了状元。他再次来无锡,却成了异族的俘虏,在四面环水的小岛上,目睹无锡父老乡亲在运河边为他送行。战死于五牧的尹玉、麻士龙二人,都是他的部将,囚船走运河过五牧时,他“为之流涕不可御”,又写了《吊五牧》诗。

文天祥在元大都从容就义后,是晚年隐居于无锡花溪(今洛社花渡村)的张毅甫收其骸骨,归葬于宰相的家乡江西吉安。张毅甫的祖籍地是四川绵竹,早年登文天祥榜进士,曾任盐城县令,并追随文天祥抗击元军。

无锡的顾家,自古是名门望族

同是惠山余脉,城内的金匮山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黄埠墩却挡在运河的水中央,至今岿然不动。明朝的海瑞曾登临黄埠墩,为岛上的环翠楼题写“环山临水第一楼”。海瑞来无锡并非游山玩水,而是专程拜谒惠山的顾可久祠。顾可久是无锡人,号洞阳,明正德九年中进士。他在京城做官时,挨了两次廷杖,被打得臀肉皆脱:一次是上疏劝阻正德皇帝南巡,一次是跪谏嘉靖皇帝尊其生身父亲为献皇帝,且挨了廷杖后,再次上疏抗命。

顾可久任广东按察副使的时候,兼管海南防务,多次主持乡试,而海瑞的脱颖而出,缘于他伯乐识马的提携。后因得罪豪强,受权臣中伤,顾可久被解职还乡。海瑞任应天巡抚时,奏请朝廷为他已谢世的老师平反,并修建祠堂。日后海瑞来无锡时,写了《谒先师顾洞阳公祠》一诗,称顾可久是“抗疏名传骨鲠臣”;祠堂前有一太湖石,名丈人峰,似昂首袒腹,仿佛顾可久的伟岸身影,有中流砥柱之气概。

现在无锡免费风景很美的地方(可能是无锡各种传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5)

被迫还乡后,顾可久在西水关外筑清溪庄,并与华察、王问、张选等人恢复碧山吟社,常诗酒唱和,悠然自得。史称他擅小楷,师法钟繇、王羲之,尽得其髓;亦工诗,初学李白、杜甫,中年崇陶渊明,晚年追求王维风韵;他的赋文则“词宏尔雅,本之庄周氏”。身在其位则必谋其事,退隐山野则独善其身,顾可久便是这样一位古人。

无锡的顾家,自古是名门望族。无锡康熙县志记载,黄埠墩东面的三里桥,是顾可久的兄长顾可学所建,筑造时“掘地得碑,上书顾港桥,云是顾长康所造”,而这个顾长康,就是“六朝四大家”之一的著名画家顾恺之。又有县志记载,顾可久的五世孙顾敦,见运河“土堤水浸,极易崩塌,纤夫行人徒涉不易……捐资筑石塘,自三里桥至石塘湾,凡二十余里”。

民间对黄埠墩颇有畏惧感

明朝的时候,黄埠墩上有文昌阁、环翠楼、水月轩等园林建筑,明人称此处“垂柳掩映,不接不离。登阁九峰环列,风帆片片,时过几案间”。清朝康熙、乾隆二帝南巡,都在黄埠墩有过逗留,康熙帝在此处题“兰若”二字,乾隆帝在此处吟“两水回环抱一洲,不通车马只通舟”诗句,但本地人更欣赏孙尔准所写的黄埠墩对联“灯火春星浮北廓,云霞朝景揽西神”,称此联“秀整雅切”。南巡后回到京城,乾隆帝叫人在昆明湖仿黄埠墩建凤凰墩,亦遍植垂柳,秀出一派江南风光。

现在无锡免费风景很美的地方(可能是无锡各种传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地方)(6)

奇怪的是,无锡民间对黄埠墩颇有畏惧感。在百姓眼里,它是天关重地,凶险莫测,少去为妙。本地一句俗语“黄埠墩摆渡一脚去”,叫人有了更多的顾忌。无锡方言中,“一脚去”是指碰到凶险死于非命,一说是黄埠墩水面辽阔,旧时常有人坐渡船在风急浪高时落水身亡。关于黄埠墩的各种传说,如今也是众说纷纭,无论如何,黄埠墩已成为无锡古运河上一道重要文脉。

(文:阿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