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北漂租房攻略(港漂租房的真实经历)
大学生北漂租房攻略(港漂租房的真实经历)想在香港租房,首先要明白一些“术语”:除了北上广,香港也是很多人漂的地方。港漂文化在香港的建筑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线城市不缺机遇与梦想,更加不缺的是努力打拼的追梦者。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被梦想生存催促着的快节奏生活在这些城市被加倍放大,没有人敢松懈,没有人敢停下。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合租,共住屋檐下,学习或工作,把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舍友成了新的家人,那一间小小的房子成了新的家。“漂”好像是个挺酷的词,但轮到自己“漂”才能体会到当中的辛酸。不论漂在哪,不一样的是环境,一样的是心境。
讲一讲真实的香港
提起“漂”,你都能想到什么?
是半壁江山唱的“我在这里欢笑 我在这里哭泣”北漂心声?
是大热的《欢乐颂》中22楼女孩之间有笑有泪的生活?
一线城市不缺机遇与梦想,更加不缺的是努力打拼的追梦者。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被梦想生存催促着的快节奏生活在这些城市被加倍放大,没有人敢松懈,没有人敢停下。
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合租,共住屋檐下,学习或工作,把每天都安排得满满当当,舍友成了新的家人,那一间小小的房子成了新的家。
“漂”好像是个挺酷的词,但轮到自己“漂”才能体会到当中的辛酸。不论漂在哪,不一样的是环境,一样的是心境。
除了北上广,香港也是很多人漂的地方。港漂文化在香港的建筑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想在香港租房,首先要明白一些“术语”:
*公屋:即公共房邨,是政府为低收入居民准备的,由政府出资兴建,在大陆被称为“廉租房”,这类房子不能外租;
*居屋:即“居者有其屋”计划简称,这项计划自1970年推行,一方面为市民提供另一种自置居所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可让收入相对较高的公屋居民加快腾出公屋以供他人居住,这类房屋的特点是面积大,价格相对较低;
*村屋:类似大陆乡下的屋子,一般位于新界地区或离岛地区,多为独立屋,价格比居屋略高,面积大,但缺点是交通不便;
*唐楼:名称与洋楼相对,一般位于旧城区,楼底比现代住宅建筑为高,多为商住混合,没有电梯,面积大租金便宜;
*洋楼:名称与唐楼相对,有电梯,现在泛指有安保系统有电梯的楼房,租金相对便宜,但使用面积较低;
*私人楼:私人所有,装修好,交通便利但价格高,可能会面临业主加价的情况。
分清这几种不同的房子,根据自己具体情况选择会事半功倍,与中介沟通起来也会方便许多。
当然,香港还有其他的住宿方式可供选择:近几年香港也有出现类似“胶囊旅馆”的太空舱床位;只提供床位的“笼屋”等等;将房间分割成单间出租的“劏房”……
这些多样的住宿方式满足着不同港漂人群对于住宿的要求,提供了更多选择,也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在这个钢筋铁骨的城市,总算有了一方容纳血肉身躯的柔软处。
很多交换生留学生在租房时被学长学姐提醒最多的就是“不要眼光太高”,《欢乐颂》《爱情公寓》里的住宿环境可遇而不可求,面临的可能不是三头六臂无所不能的大神舍友,也可能不是房租减半水电全免的精装房。降低一些期待,可能会对自己的“港漂“生活更加满足。
正如《欢乐颂》里的安迪所说“在那些没有信心靠自己的奋斗找到前途的人们当中,你很难找到独立的精神和坚强的个性。”
要在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里漂,最重要的是打破舒适圈。安于怎样的环境与适合怎样的环境是不同的,港漂族们除了需要接受生活环境的改变,更需要调整自己的心理,把自己“推出去”。
大陆人在香港的生活圈内会有很多同样来自大陆的人,局限在这个小圈子里生活当然很容易,周围生活的朋友都与自己一样说着普通话,使用简体字,生活好像没有变化。
但千里迢迢赶到香港,只是为了重复以往的生活不是太浪费了吗?如果你看不懂繁体字,听不懂粤语,不会说粤语,漂的意义已然不复存在。
梦想也好,欲望也罢,甚至只是为了最起码的生存。港漂和北漂,蚁居或蜗居,都是生活成长的映照。
远方可能没有诗,但永远有人在路上。因为人天生就有离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