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香港以卖地作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所以政府一直控制开放到市场的土地供应, 否则如何卖好价格? 香港许多家庭房面积才40-50平米左右,人均是12-15平米一般, 但是国内一般是30或以上的数字。你说的问题在香港是普遍存在的,我多年来也一直在思考,到底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居住空间才够, 要知道香港和内地的条件不一样。出生于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 2002 - 2006年北京非常建筑事务所和瑞士赫佐格和德默隆事务所工作 2007年成立间外工作室 Elsedesign。曾受邀客座任教于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和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2011年任教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2010-2016年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兼任助理教授。Elsedesign工作室作品曾在国内获得多个奖项,包括2007年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建成类二等奖,2012和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1)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2)

尖叫君:

我关注尖叫一年多了,很喜欢你们的内容。前几天我看了你们发的关于香港蜗居人的那篇文章,觉得挺心酸的。我现在住的虽然不算差,但在我刚毕业不断找工作的那一年里,我也过过那样的日子,住在一个小阁楼上隔出来的狭长劏房里,宽度只够放一张单人床板,又当床又当桌剩下的空间我那时为数不多的杂物一堆,也几乎没有能落脚的地方,所有的活动几乎只能在床上进行。没有能做饭的地方,每天只能从打工的小餐馆里热好饭带回来,等到吃饭的时候基本都凉了。冬冷夏热,还潮湿不堪,唯一的安慰就是刚好被隔到一半窗户,不至于终年昏暗,这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奢侈了,那束光几乎就是我那一年住在那里唯一的心灵支柱。一年后,房租涨了,我那时候工作刚有点起色,索性搬出来在公司睡了将近一个月。

回信设计师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3)

冯国安(Elsedesign创始人)

出生于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 2002 - 2006年北京非常建筑事务所和瑞士赫佐格和德默隆事务所工作 2007年成立间外工作室 Elsedesign。曾受邀客座任教于南京大学建筑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和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08-2011年任教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 2010-2016年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兼任助理教授。

Elsedesign工作室作品曾在国内获得多个奖项,包括2007年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建成类二等奖,2012和2016年香港环球设计大赛空间类优秀作品奖,2013年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入围奖和2016年《Perspective》 建筑杂志40under40建筑师奖。

阿伟你好,

你说的问题在香港是普遍存在的,我多年来也一直在思考,到底一个人需要多大的居住空间才够, 要知道香港和内地的条件不一样。

香港以卖地作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所以政府一直控制开放到市场的土地供应, 否则如何卖好价格? 香港许多家庭房面积才40-50平米左右,人均是12-15平米一般, 但是国内一般是30或以上的数字。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4)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5)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6)

上面这些图是美国摄影师拍的照片,之前也给很多朋友看过。他叫Michael Wolf,之前也在上海做展览。他就把香港拍成这个样子,因为香港是一个密度很高的城市。大部分人住在非常重复非常寡味的空间里面生活。很多人都很好奇香港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实际上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钱或者是都非常富裕,我们的空间人均面积比国内的朋友要少很多。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7)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8)

以上这些图是典型的香港贫穷的人住着的地方。一家人可能只有十几二十几平米居住,家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家具。可能只有一个客厅,所有的杂物都在一个空间中摆放。所以我们香港设计师对于空间利用和对于空间的理解可能跟国内的设计师会不一样,香港的设计师习惯处理小户型的设计, 例如张智强, 把自己30多平米的家弄成多功能转换的。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9)

我们偏重于设计有效率的空间,或者在有限的资源中发挥他绝大的功能。现在大城市进程特别快,我们很多时候要忙些非常大的项目,但回想一下,这些可能和我们生活关系非常薄弱。相比一些大的建筑项目,我个人也更喜欢做一些小空间的项目,我觉得在当代,或许小而美的空间更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在行业的大趋势下,设计师们的设计思维的转换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当小空间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会形成一个新的市场,对此我还是很乐观,情况会越来越好的。在此之前,我们还可以有一些其他的策略。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10)

在欧洲, 购买房子的人不太多, 大多是租房, 他们觉得也许几年会换工作地点, 买房不是那么需要。这和现在国内很多年轻人的状态是一样的,但是中国人的观念必须买房成家立业,所以刚需把房价推到现在这状态。

我的建议是年轻人不用那么早买房, 很多学生刚毕业就急着买房, 为什么?一个刚步入社会, 收入不太高时, 我们该专心打好工作的基础, 我认为在30岁以后买房才是合理的。很多人一直抱怨大城市买不起房, 可是我们可以在大城市工作, 在老家买房的啊, 因为也许老家的性价比较高, 供房压力也少。 如果你在租房, 也可以用1-2万元把自己的家弄的舒服, 在网上有许多平台, 可以很便宜购买些软装的配饰, 这样把自己的环境提升, 也不会花费太多。如果请不起设计师, 我们可以从每一个空间思考, 如何利用好每一寸空间,例如收纳空间如何和家具结合, 如何利用不同高度营造功能等。

我相信人的幸福和安全感不是从房子大小来决定的, 如果盲目追求能力以外的东西, 那不如思考如何把一个小天地弄成有无限的想象和可能性。

冯国安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11)

阿伟你好,尖叫君对你的之前的遭遇也是感同身受,居住空间对于人的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对于当下大部分年轻人来说,好的居住空间的确是奢侈,虽然中国的房市对此影响很大,但也并非只有中国有这样的问题,人口增多,资源减少是大环境,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只要每个人都能有整理和规划的意识,还是能为自己争取到一方属于自己的归所。

幸福还是要靠自己多努力一些,你看你现在不是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住上了比之前更好的房子吗?2017年,再加把油吧,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什么设计相关的问题,

都可以给尖叫树洞写信!

具体参与方式见下图

一定要来信哦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12)

独家音频节目合作:艺设电台

可在喜马拉雅或荔枝FM电台收听

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为我设计的(我住的地方只够转个身)(13)

-END-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