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看哭了昆明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昆明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看哭了昆明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现在的昆明璀璨夺目而今似乎也化作了无尽的遗憾...那些斑驳的印记正被一点点的吞噬那些曾经的美好
随着时代的发展
昆明变得越来越发达、越来越美丽
夜景也越来越缤纷灿烂
但这已经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昆明
那些斑驳的印记
正被一点点的吞噬
那些曾经的美好
而今似乎也化作了无尽的遗憾...
现在的昆明璀璨夺目
但更让云南人怀念的
是曾经那个物尽其用的老昆明
曾经的地标
1、昆明饭店
曾经的繁华之地
如今风华得残败不堪
2、工人文化宫
始建于1953年前后,
文革期间遭拆除,直到1986年得重建,成为昆明的地标性建筑。
遗憾的是,28年后它还是没逃过被拆的命运。一代老昆明的见证,爆破拆毁只用了十几秒!
也许你家照片里还有一张,你站在它前面可劲儿得意的留影!
3、老百货大楼
这里曾是“购物的天堂”,
在七八十年代,
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百货大楼,
平均每小时客流量达1万多人,
设计师特意在设计中充分利用穿堂风,
使人们进去后仍然有冬暖夏凉感觉。
百货大楼建起后,昆明有了大型的购物商场。
就当时来说,是货品最齐全的商店。
现在,似乎我们再也找不到
曾经在老百货大楼
买双小皮鞋的激动和喜悦了
4、巫家坝机场
这里曾经是云南人的骄傲
是昆明外交沟通的枢纽
它始建于1922年,
见证了中国空军、飞虎队、驼峰航线的抗战史实,
同时也见证了我国民航的发展历程!
2012年6月27日入夜
东航MU5903次航班,冲破黑夜
成为最后一班在巫家坝机场起飞的飞机
巫家坝机场就此正式告别历史的舞台
曾经的职业
1、补锅师傅
从前舍不得扔掉的大锅总会拿给补锅师傅
叮叮当当的修补,拿回家还能用好一阵
现在做饭的人少了,
而锅坏了好像也没人补了!
2、补鞋师傅
如今商城琳琅满目
再也没有谁愿意去路边修补鞋子了
路边的小摊也渐渐消失
3、磨刀师傅
“磨剪子咧戗剪刀~”
从前满街小巷都能听到的声音
如今也已经随着高楼大厦的建起
而渐渐消失了
4、修表师傅
掌柜的从小就特别佩服修表师傅
面对着林林总总的小零件
师傅总是神情自若妙手回春
现在的人看时间,只需要点开手机
手表也成了有钱人的象征
可惜,修表师傅却越发稀少
5、剃头师傅
在理发店、美发沙龙
还没贯穿这座城市的时候
时常能看到理发师傅扎着马步、拿着剃刀
神情贯注为你细细修理
6、弹棉花
小时候家家户户要做被褥
都会去找弹棉花的工匠,
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
一堆棉花被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小时候有新被子盖也是很幸福的事!
以前的人们东西坏了都想要修
现在的人们东西还没坏就想换
曾经的美食
1、糯米坨
一个个白色的糯米坨
里面是香脆的油条
配上白糖
一咬一口香醇
现在,在本掌柜外出求学N年
回到故乡之后,
却再也找不到曾经最爱的早餐了!
有谁能告诉我,现在哪里还有卖糯米坨的呢?
2、搅搅糖
我还记得,在小学母校门口
几毛钱就可以甜到心里的搅搅糖
好像也很难找到了
曾经的彩礼
每个年代都有它们的“三大件”
10年一换让人万分感叹
50年代:
“吹响唢呐、坐回轿、撒把糖”
60年代:
大木床、大衣柜和桌子、椅子
凑成“72条腿”或“36条腿”
70年代: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加上收音机
便成为“三转一响”
80年代: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90年代:
电话、电脑、空调
当时的“三大件”很贵
价格不亚于一辆小轿车了
曾经的物件
1、搓衣板
现在的搓衣板
只出现在网络上
让人跪着用的了
2、蜂窝煤
小时家家户户都有的蜂窝煤
一个能烧很久
现在,因为环保问题
已经消失很久了
3、粮票
当年生活的必备品
如今的孩子只在爷爷的回忆中听过
越发展,越消失!
很多熟悉的东西不见了
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昆明,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昆明,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如今我们的昆明
有高楼、有高铁
却好像缺乏了当年的一些风味
时代在变迁,历史在改变
那些逝去的不会再回来
但那些有过的记忆
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在我码字的时候,同事问我:
家乡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家乡,就是那个你可以骂一万遍
但却不允许别人批评一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