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管理现状(广州今年城市管理亮点有这些)
广州城市管理现状(广州今年城市管理亮点有这些)三是建筑废弃物治理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制订出台加快市重点工程余泥外运工作措施,首创“政府负责管理执法、专业运营服务商负责运营服务、各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负责生产经营”的行业治理新模式。开展试点以来,建成各类消纳场所54个,总容量6390万立方米;建成循环利用项目26个,年均处理能力1967万吨;建成居民装饰装修垃圾分拣中心7个,年均处理能力237万吨,排放申报核准率为99.25%、收运率为99.93%、安全处置率为100%、综合利用及资源化利用率为56.17%,均达到或超过试点预期目标。其中,花都区向市民公布居民装修装饰废弃物临时堆放点,便民利民措施到位,区内建成大型循环利用项目并正式运营。二是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有序。发挥规划指导作用,积极破解“邻避”维稳风险,加大项目安全检查力度,按期完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第三资源热力电厂、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兴丰应急填埋场第二填埋区投入试运营,李坑
今日下午,广州市举行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2019年总结大会。今年广州在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上都有多个亮点,其中垃圾分类、违建拆除、厕所革命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受到全国关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会上获悉,明年广州将全力打造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城市,明年2月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还将在广州召开。
亮点一:——垃圾分类有新气象。全市8354个居住小区已有8351个完成楼道撤桶,“楼道撤桶率”达99.96%,日均资源回收量增至9220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在住建部46个重点城市综合考核中名列前茅。建成第三资源热力电厂、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李坑综合处理厂,基本建成兴丰应急填埋场第二填埋区,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554万吨/日,生化处理能力达到3920吨/日,形成了“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的分类处理新格局。
亮点二:——违建治理有新进展。截至12月15日,全年拆除违法建设4750.39万平方米,其中连片拆除违法建设面积2086万平方米、拆除农村违法建设868.76万平方米,结合白云山还绿于民拆除47.81万平方米,整治铁路沿线违法建设107万平方米,全市拆违新增绿化面积423万平方米。
亮点三:——民生服务有新提升。实现“厕所革命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目标,全市公厕数量达到8000余座。全年完成2557座公厕建设任务(新建751座,升级改造1806座),建成105座示范性公厕,165座装配式公厕,动员街边机团单位2214座厕所对外开放。新增管道燃气覆盖居民用户41.86万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19.6%;发展非居民用户4830户,完成年度任务的108.6%;享受旧楼加装管道燃气优惠政策居民用户3.58万户。
亮点四:——体制改革有新突破。顺利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全市除南沙区外,市、区均实现城市管理和执法机构综合设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市一级仅广州珠江主航道水面环境卫生执法,不再保留其它执法机构和执法力量,市级283个编制207名执法人员转隶到区,实现执法力量下沉。
(一)全力推进垃圾分类
一是生活垃圾分类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各领域、各单位、各行业协同联动全力抓,市委硕辅书记提出了“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主持召开了广州地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大会,掀起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热潮。积极推动省委深改委出台《关于加强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印发《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修订居民家庭、机关团体分类投放指南等系列指引文件,开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十二步工作法”。不断扩大垃圾分类覆盖面,不断优化收运体系,深入推进环卫收运系统与资源回收系统“两网融合”,建立健全“互联网 垃圾分类”,建成番禺大件家私拆解处理中心,全市共设分类收集点约1.17万个,投入分类收运车辆2400余台,分类运输线路1321条,并主动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开展生活垃圾运输车辆收运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车辆6392台次。发动全市14.6万名在职党员回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在教育、医疗、酒店、快递、物业等行业实施减少一次性用品、限制过度包装、快递包装物逆向回收等12项专项行动,源头减量取得阶段性成效。白云区全力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增效,共投入2.5亿元,稳步推进处理能力540吨/日的餐厨垃圾处理设施、713个分类收集房、1870个投放点、26个果蔬压榨脱水设施建设,日均收运处理餐厨垃圾约占全市40%以上;越秀区垃圾分类“三全三精”模式走在全市前列;从化区制定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七步法》,将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垃圾分类红黑榜,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广上率先发力。
二是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有序。发挥规划指导作用,积极破解“邻避”维稳风险,加大项目安全检查力度,按期完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第三资源热力电厂、福山生物质综合处理厂、兴丰应急填埋场第二填埋区投入试运营,李坑综合处理厂带料调试,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100%无害化处理目标。截止12月20日,全市共处理生活垃圾784.87万吨,垃圾发电量20.78亿度,处理各类动物尸骸和废弃肉制品3266.89吨、粪便24.7万吨。
三是建筑废弃物治理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制订出台加快市重点工程余泥外运工作措施,首创“政府负责管理执法、专业运营服务商负责运营服务、各建筑废弃物处置企业负责生产经营”的行业治理新模式。开展试点以来,建成各类消纳场所54个,总容量6390万立方米;建成循环利用项目26个,年均处理能力1967万吨;建成居民装饰装修垃圾分拣中心7个,年均处理能力237万吨,排放申报核准率为99.25%、收运率为99.93%、安全处置率为100%、综合利用及资源化利用率为56.17%,均达到或超过试点预期目标。其中,花都区向市民公布居民装修装饰废弃物临时堆放点,便民利民措施到位,区内建成大型循环利用项目并正式运营。
(二)依法整治违法建设
违法建设治理工作成效显著,建立完善了“党建引领、制度治违、科技查违、专项拆违、全民控违”的违法建设治理体系,省委李希书记高度肯定了我市拆违治违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面对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成立一线临时党支部,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拆除了白云山“大钵盂”18栋违法建设、荔湾区桥中二手厨具市场等违建“钉子”。二是构建了违法建设治理三张网(“天网”、“地网”、“信息网”),全方位无死角严控新增违法建设。三是建立完善快速拆违机制、监督机制、约谈机制、问题机制、通报机制,构建违法建设治理长效管控机制。四是大力开展专项行动,结合白云山还绿于民工程组织开展5次集中拆违大行动,基本拆除白云山红线范围、七大重点门岗及进山路径整治范围内违法建设;结合铁路和高快速路沿线安全隐患专项整治,组织开展12次集中拆违大行动,拆违面积118万平方米;结合连片开发开展拆违专项行动,连片拆除违法建设。在各区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违法建设拆除任务已于11月提前完成。白云区全年拆除违法建设1000多万平方米,总量居全市第一。
(三)统筹治理城乡环境
一是推进道路保洁精细化分类管理。制定印发重点道路环卫保洁质量新标准、城中村(农村)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指引等,持续增加环卫经费投入,组织召开全市环卫精细化管理现场会。全市清扫保洁面积增加至2.5亿平方米,市政道路机扫率达到90%,主次干道机械清扫率达100%。积极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干干净净迎国庆”活动。天河区、黄埔区、海珠区、南沙区等高度重视环境卫生工作,实现全区环境卫生经费足额统筹,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全面提档升级,辖区实现背街小巷整治全覆盖,为“美丽广州”擦亮品牌,打造环卫保洁样板。
二是推进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面梳理优化水上执法和保洁工作规范,紧抓广佛跨界流域、国考断面、197条黑臭水体等重点水域保洁,市级出动保洁人员8.5万人次,保洁船只3.8万船次,清捞水上垃圾8000多吨。全年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和清洁家园活动5617次,清理各类卫生死角50余万处,清理各类杂物、垃圾80万吨。大力整治272个城中村、1837条内街巷、526个农贸市场和4117个建筑工地环境卫生,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有明显改善。白云区、番禺区、从化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的处理体系,积极推进“一村一点,一镇一站”建设。增城区全年投资552万用于农村垃圾收集点升级改造,投资300万探索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工作力度较大。
三是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巡检督查机制。推进监测工作智能化,采取日巡检、周督办、月通报等方式对全市环境卫生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引入环境卫生第三方评估,收集市民环境卫生满意度,对环境卫生动态作业进行监测,共计发现环境卫生问题51234宗,整改完成99%。
四是全力保障重点活动。顺利完成年度创文创卫国家复检,圆满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第126届广交会、“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等30余项重大活动环境卫生保障工作。
五是加大环卫工人权益保障力度。持续开展广州优秀城市美容师评选和珠三角环卫行业高峰论坛及环卫工人技能竞赛。完成环卫工人新款服装招投标工作。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关爱环卫工人,新华保险向全市6万多名环卫工人捐赠人身保险,赞助606名外来环卫工子女入学,奥腾体育为全市环卫工人建立健康管理档案,建设银行、中国石化等企业设立300余个环卫工人驿站和劳动者港湾,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共建活动。遴选了20名外地户籍优秀环卫工人入户广州。
(四)积极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公厕建设和管养再上新高度。制定出台《广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广州市公厕日常管理经费预算指标》和《广州市“厕所革命”评价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确保我市厕所建设和管理有规可依。采取“一厕一景一方案”措施,抓好示范性公厕建设。严格执行公厕环境卫生保洁质量标准,建立专人保洁机制,确保城区公厕12-24小时保洁开放,乡村公厕8-12小时保洁开放,抓好公厕日常管养。全市共有2161座公厕配置了“六小件”,801座免费提供厕纸、洗手液,752座建有第三卫生间,283座建有母婴室,92%的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以上,公厕无障碍设施覆盖率90%。完善公厕云平台功能,做好公厕上图工作。各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厕所管养模式,海珠区率先实行“以厕养厕”,大力减轻财政管养公厕经费压力,成效明显。
二是燃气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获得用气专项行动任务。通过优化用气报装流程、减少用气报装成本、建立“不动产登记 燃气服务”一窗通服务、提高用气报装便利度和对外加快外线接入工程建设等系列举措,大幅提升获得用气营商环境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完成燃气管道建设225.75公里,改造老旧燃气管道94.88公里,加快推进南沙LNG应急调峰气源站建设。黄埔区在推动餐饮场所改装管道燃气方面出台优惠奖励实施意见,充分调动餐饮场所报装热情;白云区勇于担当,主动加码居民用户发展指标至10万户并超额完成任务;荔湾区管道燃气新增覆盖居民用户完成率为117%;广燃集团主动降低配气价格,全力推进燃气管网建设、用户发展及服务提升工作。全年排查6万余家餐饮场所燃气安全隐患1000余宗,查处取缔无证经营燃气黑点113家。
(五)持续改善市容市貌
制定出台《广州市户外广告专项规划(2020—2025年)》《广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规范》《广州市城市建筑物外立面保持整洁管理办法》《广州市创建容貌示范社区工作指引》等,推进修订《广州市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编制《广州市景观重要节点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广州市第二批传统商业街区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广州市珠江沿岸码头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广州市人行过街隧道专项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组织69个社区和11条街(镇)参与容貌示范社区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示范街(镇)创建。天河区容貌示范社区创建能够结合社区人居环境微改造系统推进,整体推进,成效明显。有序推进户外广告公开出让工作,完成广州国际媒体港北立面户外广告公开拍卖,国有资产增收3654万元、财政增收1566万元。完成17043块户外广告、74469块招牌的数据普查。开展户外广告和招牌安全检测,狠抓在建工地楼体外墙、人民南、广深高速沿线、番禺区重点区域户外广告和招牌等多项整治,发现问题785宗,完成整治748宗。积极组织做好建国70周年、扫黑除恶等公益广告设置工作,其中户外电子显示屏刊播217.57万次,户外大型广告、电话亭等其他公益广告设置2163幅。
(六)严格开展综合执法
今年以来,全市整治市容“六乱”行为93万多宗,罚款390.3万元;查处违规施工4700多宗,罚款6149.7万元;查处违规运输5100多宗,罚款1472万余元;教育整改违规生活垃圾分类9014宗,处罚368宗,罚款金额37.8万元;整治违法户外广告、招牌3万多宗,拆除面积13.3万平方米;查处燃气案件4406宗,罚款157.6万元,没收、暂扣液化气瓶3.2万余个,查处“以车代库”流动销售燃气车辆和无危运资质运输车辆41台次;抓好校园周边整治、养犬管理、扫黄打非、共享单车、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方面的综合执法工作。一是加强执法管理规范化建设。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在全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全面推行“三项制度”;针对基层反映强烈、实操性不强的裁量情节进行修改,动态调整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表,提升执法效率;加强“两法衔接”制度设计,组织起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指引,对移送标准、移送证据目录、移送程序、移送监督等进行细致规定和安排,共向“广州市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录入案件456宗,为打击刑事犯罪提供了线索基础。二是健全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印发《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执法监督约谈工作制度》,组织开展执法监督约谈和谈话提醒145人次;组织修订《综合执法工作规范》,推进规范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执法协管人员监督管理。三是拓宽法律顾问覆盖范围,积极发挥法律顾问在重大行政决策、合同合法性审查和履约监管工作中的作用,探索法律顾问参与处理行政复议和化解信访积案。
(七)稳步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全年共清理6部地方性法规、4部政府规章、32部规范性文件,审查招标文件和合同282份,完成64宗行政复议申请和17宗行政诉讼,修订了《广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广州市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正了《广州市建筑废弃物管理条例》。转变审批方式,压缩审批时间,审批材料由原来的121项精简至59项,完成行政审批事项460宗。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结合市委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瞄准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各级领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全年市局外出调研22批次,形成调研报告19篇;充分利用城市管理研究联盟平台,建立多元共建、多边合作、共同管理新模式,开展7个方面课题研究,举办首届城市管理案例创新大赛和城市治理研讨会。
三是积极推动改革创新。全面梳理城管部门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范围,组织召开推进“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格局构建一支队伍联合执法的基层现场交流会,探索破解制约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基层瓶颈问题,各区结合本轮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机构设置,南沙区探索实行一个部门管行政执法;推动环卫一体化PPP模式、违法建设治理、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建筑废弃物治理试点等改革落地。
四是大力推动智慧城管建设。编制出台智慧城管国产化三年工作方案,初步建成城市管理数据中心;完成12个系统迁入云平台和等保测评;打通党建一页通、党建App应用功能;推进“四标四实”成果深化应用,完成大源村、人民南地区违建摸查上图以及37类200多万个城管部件网格化上图工作;开发应用违建摸查快速比对、无人机违建动态航飞监测、余泥智能综合监管等系统;深化视频智能分析应用,扩大共享接入近16.8万路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和自建视频开展店外经营、乱堆物料、余泥车辆车厢未密闭等9类场景的自动分析与一键派案,全年视频立案超过3.8万宗。
五是深入推进精细管理。制定实施《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城市精细化管理三年提升计划(2019-2021年)》,完善城市管理建设和管理服务事项质量标准,完善网格化管理工作指引,健全城市管理专业网格和网格事件转派、处置、反馈、协调、督办工作机制,将井盖设施安全等城市管理事项纳入“四标四实”网格管理。
2020年工作安排:
工作目标是:以党建引领推进生活垃圾“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力争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以上,争当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城市;加快建设与生活垃圾分类相适应的新一轮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五大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和南沙、花都、从化区等餐厨项目主体开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面清查并处理规划区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设4000万平方米,形成长效管控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区、街(镇)三级环卫管理体制,全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100%;创建市级容貌示范社区30个、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示范街(镇)11条;新增管道燃气覆盖用户35万户,全市城镇居民管道天然气覆盖率达到80%;下足绣花功夫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初步建立“智慧城管”体系,探索和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建设。
主要工作任务是:
(一)聚焦全面提升,打造全国垃圾分类样板城市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广州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继续按照“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化在职党员回社区服务参与垃圾分类,巩固提升楼道撤桶、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成果,继续推动幸福社区“共同缔造”;制定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加强对各区和街镇考核;做好垃圾分类宣传系统策划,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完善收运体系,配足分类收运车辆和队伍,合理安排线路,实现“专桶专运、专车专运、专线专运”;推动城乡垃圾分类全覆盖,加大城中村垃圾分类工作力度;全面加快福山应急综合处理项目(福山电厂二期)、第四资源热力电厂二期、兴丰应急填埋场第三填埋区、花都狮岭填埋场达标整治工程三期和白云沙亭岗新社区棚改项目主体建设,全力推进各区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广州市综合资源(大件家具)回收拆解处理中心项目,推进番禺会江低值可回收物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运营;狠抓终端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加快建筑废弃物规划编制落地,推进建筑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综合利用,探索广州市建筑废弃物处置第三方专业运营服务新模式;整合技术力量,持续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流程基础技术研究。精心筹备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会议。
(二)保持高压态势,继续打好违建治理攻坚战
实施好《违法建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规范和健全违法建设治理长效机制,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控新增违法建设,按照《广州市存量违法建设分类处理工作指引》分类有序处置存量违法建设。坚持违法建设治理与环境治理、还绿于民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城市更新改造连片开发、产业转型升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基层社会治理和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同步推进;继续将河涌两侧、铁路及高快速路沿线和白云山、麓湖、越秀山及周边还绿于民三年环境整治行动作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重点;完善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责任清单,加大问责和典型问题曝光力度,切实形成“问责追责一个,震慑警示一片”的效应。加强拆后管理和环境整治,完善“党建引领、制度治违、科技查违、专项拆违、全民控违”的违法建设治理格局。
(三)注重精细管理,扮靓城市干净整洁形象
一是提升环卫保洁水平。持续提高环卫保洁标准,推进环卫保洁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环境更加干净整洁优美;全面提升环卫精细化管理水平,编制环卫精细化作业标准和考核清单,提高城市环境卫生保洁标准,延长保洁时间,全面提升环卫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力,推动城市快速路和主次干道清扫保洁机械化率达100%,持续抓好城中村环境卫生整治。充分利用河长、湖长机制,推进全市水域精细化保洁。二是规范环卫设施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压缩站选址、建设和升级改造,提升垃圾临时收运点建设和管理水平,推进收运点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强化对垃圾桶的监管维护。三是优化城市容貌景观。制定出台户外广告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等9个政策文件,修订井盖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容貌示范社区、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示范街(镇)创建标准和内涵,持续开展示范社区、示范街(镇)创建,以点带面促进市容景观品质提升;规范户外广告招牌的设置和安全管理,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摸查全市建成区户外广告招牌。三是深入推进城乡厕所革命。巩固“厕所革命”工作成果,不断提高公厕管养水平;抓好“公厕 ”建设,完善公厕布局,建立健全公厕运营、管护长效机制,确保保洁人员、保洁时间、保洁质量和保洁经费“四个到位”;做好公厕云平台升级和“以厕养厕”工作,加大文明如厕宣传力度。
(四)突出科技支撑,创新智慧城管建设
引入“互联网 联,用当代最新科技成果武装城市管理,推动城市管理智能化、数字化。一是突出新技术。运用5G技术、卫星定位和遥感技术、AI(人工智能)、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探索构建以物联网为基础、以区块链为特点的城市管理新技术应用;推进智慧城管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加快建成集城市管理部件、视频监控、巡查监督、行政审批、执法检查、业务管理等一体的数据库建设。二是突出新模式。深化“四标四实”成果在违建、燃气、垃圾分类、广告招牌等领域的应用,完善数据采集、更新、检索、共享、分析机制,基本建成数据有效连接、互联互通、高效集成的智慧化城市管理应用与展示平台。探索建立居民商户自治“一码扫城”平台,推动城市管理全民参与、全民共治。三是突出新应用。升级数字城管指挥调度系统,建立城市管理视频应急指挥平台,发挥执法记录仪适时回传、动态显示功能,快速实现对重要地域、人员、设施的有效调度和问题管控。推进视频监控智能分析提质扩面,将智能分析链路由2000路增至4000路,进一步扩大视频智能分析覆盖面。推进余泥、燃气、环卫、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综合执法、检查评比、数据报送等系统的整合建设应用,建成市、区城管系统视频会议系统。
(五)狠抓燃气服务,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修订《广州市燃气管理办法》,编制广州市城市燃气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城市燃气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改进完善燃气行业管理机制,推行“互联网 ”报装,降低用气成本,全面优化获得用气营商环境;优化获得用气政策措施,创新瓶装液化气供应服务体制改革,大力开展燃气安全隐患整治,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全面推进天然气四期工程和南沙LNG应急调峰气源站建设;继续推进餐饮场所、城中村等场所管道燃气普及。推进瓶装液化气供应市场整治,推进瓶装液化气钢瓶“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解决,惠及700万瓶装用气居民。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夯实燃气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基础,规范整治燃气点供设施违法违规行为。
(六)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综合执法
理顺市、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整合好下沉执法队伍的力量,因地制宜建立完善街镇城市管理执法机制。坚持常态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重力打击“六乱”聚集点,强化重点地区的日常巡守,继续做好重要节日、活动执法保障;加强工地管理和建筑废弃物排放运输执法,积极探索非接触式执法模式,大力推进视频卡口抓拍和智能监管平台执法应用,提升执法效能;规范行政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加强协管人员管理,继续抓好其他职责范围内的综合执法工作。持续抓好“强转树”,加强执法队伍培训,培育法治思维,强化法治观念,提升城市管理和执法队伍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全杰 通讯员 成广聚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 全杰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