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pdf(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pdf(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该书采用规划思想史的研究取径,注意各思想和设计手法间的联系、梳理提出这些思想的规划家间的过从往来和相互影响,兼具规划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为国内少有的尝试,有其重要意义。2)在全球背景下考察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全球传播,尤其注重与近代以来中国规划实践和城市建设的关联。内容简介作者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整理了20世纪初西方城市规划概念形成及学科建立以来的核心思想,如田园城市思想、带形城市思想、功能主义城市思想、楔形绿地思想、区域规划思想等。该书的特色及学术创新点有二:1)考察了前后相继出现的各种规划思想的联系,并非单独梳理某一种规划思想及其相关事件和人物,而是在规划学科创立和发展的整体脉络中加以研究,在大量发掘新鲜史料的基础上,形成了网络和立体的理解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分析框架;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pdf(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1)

书名: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19世纪末—1940年代)

定价:118.0(八折优惠购书)
ISBN:9787112275069
作者:刘亦师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版次:1

内容简介

作者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系统整理了20世纪初西方城市规划概念形成及学科建立以来的核心思想,如田园城市思想、带形城市思想、功能主义城市思想、楔形绿地思想、区域规划思想等。该书的特色及学术创新点有二:

1)考察了前后相继出现的各种规划思想的联系,并非单独梳理某一种规划思想及其相关事件和人物,而是在规划学科创立和发展的整体脉络中加以研究,在大量发掘新鲜史料的基础上,形成了网络和立体的理解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的分析框架;

2)在全球背景下考察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的全球传播,尤其注重与近代以来中国规划实践和城市建设的关联。

该书采用规划思想史的研究取径,注意各思想和设计手法间的联系、梳理提出这些思想的规划家间的过从往来和相互影响,兼具规划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视角与方法,为国内少有的尝试,有其重要意义。

作者介绍

刘亦师,湖北武汉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环境设计学院(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Design)建筑系博士,现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研究所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城市规划史的教学和研究。开设“中国近代建史”“中国近现代城市与建筑历史研究专题”“中国近现代建筑风格辨识鉴赏”等理论课,已出版《中国近代建筑史概论》(商务印书馆,2019)、《清华大学近代校园规划与建筑》(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

专家推荐

亦师,亦友也。他温文儒雅,典型的学院派,对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有独到见解。他以草坪、行道树和道路横截面设计等为饵,竟然诱出包含田园城市思想、田园城市运动和田园城市设计等丰富内容的田园城市研究体系这条大鱼来。并且,一路探赜索隐,展示了区域规划、乡村保护、城市更新等现代西方城市规划早期发展的迤逦景观。亦师的研究视角和经历都很独特,从建筑史入规划史,注意到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的细部,但不是局部,正是通过对这些常常被忽略的细部的深究,他洞悉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真正消息和基本精神。

亦师将他的研究成果分成三类,一曰现代城市规划之起源,二曰田园城市思想、田园城市运动与田园城市研究体系,三曰田园城市及其他。似非而是的是,尽管他发掘的是历史,但是采撷的果实都很新鲜,甚是难得。从他探索的现代城市规划源头,我们可以远观历史的土壤及其上层建筑;至一百多年前田园城市蔚为大观地浮现于规划史的地平线,我们则可以感受到发达的欧美社会都已投入到这场规划运动中了。他称为其他的研究成果,包括著名的六边形规划理论以及区域规划思想实践等,实际上内容也很丰富。因为我喜欢六边形的中心地理论,那是一个基于调查与归纳,进而完美演绎的形态理论,亦师研究六边形理论早就引起我的注意,他发掘到了历史的基岩,收获了很多东西,自然会吸引路人的眼光。对于西方现代区域规划,2006年我著《中国近现代区域》时,亦希望从中国与世界的视角中进行审视,当时提出区域规划作为区域空间治理手段,现在已经成为共识,亦师的著作又进行具体的全景式研究,有点仰观俯察的意味了。”(节选自本书序言)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城市规划系系主任

武廷海

本书主要观点

首先,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的不同起源及其发展路径的研究,展现了城市规划学科逐渐扩张其边界、完善其内容的渐进特征。

其二,现代城市规划从一开始起就具有很强的全球关联性,而且这场席卷世界各国的规划运动主要是由英、美两国推动和领导的。

其三,田园城市思想、田园城市运动和由此构成的田园城市研究体系,可以作为研究现代城市规划早期发展史的重要线索,有效地贯穿看似分散的各国的规划活动和规划事件,从而在全球图景下描摹出现代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与现代城市规划运动在西方各国(间或提及苏联、日本和中国)展开的历史进程。

本书各章都强调了规划思想发展的全球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特征,既注重考察某一规划思想的历时性变化及其在不同地区的调适和修改,也重视西方规划家的规划思想和设计手法的演进过程,其要旨虽在缕述西方城市规划学科的诞生及其早期发展历史,但作者的本意是盼望这些研究最终能为将来中国城市和建筑问题的探索提供有益和坚实的参考。

上篇

……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pdf(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2)

▲ 英国规划家克罗所提围绕伦敦的“健康十城”方案

上篇“现代城市规划之起源”论述了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背景及其几个不同的思想根源,旨在回答作为独立学科的现代城市规划究竟是怎样出现的;在其早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体现了哪些主要特征;为什么在英国最先出现“城市规划”这一名称等核心问题。本篇一方面突出了“人”即规划思想家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尤其注意到那些与城市规划专业看似无关的“局外人”;另一方面,在分析现代城市规划创立及其早期发展时,除适时参考多元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外,还引入了进步主义思想(Progressivism)的理论框架。

中篇

……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pdf(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3)

▲ 初版书中的社会城市结构图

中篇“田园城市思想、田园城市运动与田园城市研究体系”下分7章,旨在清理田园城市思想和勾勒出田园城市运动发生、发展和实践的全球图景,并在辨析二者的异同联系的基础上,构建出田园城市的研究体系。田园城市研究体系则是研究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早期发展的关键线索,如果再进一步考察1910年代以来对田园城市的各种反思和批判,则“几乎构成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早期发展的全景”。

下篇

……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pdf(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4)

▲ 基于六边形理论的居住区布局

下篇“田园城市及其他”也包含7章,主要辨析田园城市对其他主要规划思想如“艺术城市”(Art City)、“带形城市”(Linear City)、“工业城市”(Industry City)、“功能城市”(Functional City)、“光辉城市”(Radiant City)等规划思想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并且举凡开放空间和绿地系统、区域规划、城市更新以及历史城区和传统村落的保护等内容,无不与田园城市思想及其实践密切相关。因此,在20世纪上半叶形成以田园城市为核心的现代城市规划的全球关联网络。

这些章节反映了作者的研究立场:只有先把西方的历史背景和各种核心议题及其相互关联搞清楚、织成一张大网,才能真正形成全球视野,对嵌入其中的近代以来的中国问题获得更深入、立体的理解。

精彩节选

巧克力大王乔治·吉百利与伯恩维尔村的建设

创建了巧克力商业帝国的乔治·吉百利(George Cadbury,1839—1922年)出生于当时英国最大工业城市——伯明翰的小商贩之家。吉百利的成长和从商经历与利华类似,吉百利的贵格宗信仰如关心穷人福祉、重视基础教育、践行体力劳作、反对酗酒和暴力等,贯穿了他一生的事业。

1861年吉百利和他的兄弟接手家族的零售生意,后购买了荷兰发明的可可粉脱脂技术,并将之用于巧克力的生产,其产品迅速风靡英国及海外市场 ,也为吉百利兄弟公司积累起大量财富。因生产规模扩大,1879年吉百利在伯明翰郊外购买25英亩土地,兴建绿荫环抱下的新工厂。吉百利是英国最早实践工人退休金和补助医疗制度的企业家,同时也为工人补助房租。1895年,吉百利在其工厂周边一次购买了120英亩土地,开始筹建新式的工人居住区。与此同时,吉百利还在不断购买与之毗邻的土地,将之命名为“伯恩维尔村”(Bournville)。其命名,是据该地不远处的波恩河与法文中表示小城的“ville”合并而来。小镇由厂区、住宅区和公园绿地三部分组成,其中居住区部分面积最终达1000多英亩,占地之广远逾此前各例(图1)。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pdf(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5)

图1:伯恩维尔村规划总图(1900年)

吉百利和利华都是具有强烈社会改革意愿和人文关怀的“非国教宗”教徒。和阳光港村一样,吉百利在筹建伯恩维尔村时也旨在为其工人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以提升其身心健康,从而有利于生产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但吉百利也表达了以伯恩维尔村为“模范”进而推动更宏大社会改革的目标:

“通过提供带有花园的住房和有利休憩的开放空间的环境,我们的目标是缓解在伯明翰及其周边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居住等)状况,其经验可推广至全英国。”

在规划方法和空间形态上,伯恩维尔村明显不同于阳光港村。伯恩维尔村处于地势起伏的丘陵,在吉百利的要求下,道路被设计成曲折蜿蜒的形态,道路斜交处形成三角形广场(图2)。住宅和公共建筑顺应道路和地势加以仔细布置,成为整个空间布局的出发点。这种规划手法与阳光港村“溪谷区”的规划方法不同,后者是因应冲沟边缘的形态而造成略带曲线的道路。此外,伯恩维尔村的道路宽达25m(80ft),房屋退线更宽且有意地使道路两侧的房屋错开布置,因此田园景致更显著。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pdf(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6)

图2: 伯恩维尔村三角广场街景(1906年)

然而,阳光港村的公共建筑种类远较伯恩维尔村齐全,且集中布置形成了聚合感较强的中心空间,后又通过“布扎”构图的广场得以强化。伯恩维尔村虽也建造学校、教堂等,但数量较少且布置分散。这与伯恩维尔村逐渐扩大其用地的背景分不开,其规划在最初阶段并无统一、完整的构想。因此,伯恩维尔村在空间形态上缺少足以统率全局的中心,空间布局呈均质化,与后来的很多城郊田园住区非常相似,但与英国传统村镇的空间形态相悖。

在管理方式上,吉百利借鉴阳光港村的经验,令伯恩维尔村的居民也只有使用权,从而避免房屋交易投机等弊端。但是,吉百利允许除他公司之外的其他工人和低收入阶层也申请伯恩维尔村的居住权,使伯恩维尔村超出了单一性质的工人新村,而将社会改革的影响推向全社会。并且,为了使小镇管理更加公平,他在1900年就成立“伯恩维尔村信托公司”(Bournville Village Trust),独立于他的巧克力公司并以市场方式管理伯恩维尔村的日常运营。这一做法后来被用于建设和管理第一处田园城市——莱彻沃斯(Letchworth)。

伯恩维尔村的建设体现了吉百利的一些喜好和信仰。除有意将道路设计成蜿蜒形外,吉百利还特别强调住宅花园的重要性,“在花园的土地上耕作是亲近自然和促进健康的好机会”,并认为这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吉百利规定每处用地的建筑密度不能超过25%,其余部分用作花园,甚至指示建筑师对住宅花园的种植和设施的布置进行了详细设计(图3)。相比而言,利华虽然也认为花园中的劳作和休憩是工人住宅区的“安全阀”(safe valve),但阳光港村对花园的日常维护强调的是整洁有序。在伯恩维尔村的实践中住宅附属的“花园”成为富有实际功能和社会寓意的重要设计要素,也在知识界和社会上造成了对花园和田园生活普遍向往的浪漫主义情绪。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pdf(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7)

图3:普通住宅花园平面布置示意

在住宅设计上,伯恩维尔村的住宅多为简化的装饰艺术运动风格或维多利亚风格。相比阳光港村,其用材和造价更加经济节省,如不少房屋的外立面使用混水墙,但建筑师发挥装饰艺术运动风格对建筑材料自由组合的优势,形成了多样的外观形象和丰富的街道景观(图4)。小镇最奢华的住宅集中在沿铁道线一带,使往来的旅客能从远处观看其轮廓(图5)。这一设计思想显然得益于阳光港村的先例。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pdf(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8)

图4:伯恩维尔村两户联排住宅(为较典型的工艺美术运动风格)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pdf(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9)

图5:伯恩维尔村Holy Grove街住宅设计图(该街与铁道相邻,1900年)

伯恩维尔村的建设与霍华德撰写和修订其《明日》一书几乎同时,其设计方法和美学效果对后来田园城市运动的主要建筑师如恩翁、帕克(Barry Parker)等人产生了重要影响,田园城市设计、建设和管理的一些原则至此已基本显现。

(本文节选自《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史导论(19世纪末—1940年代)》,微信版已略去文中所有注释、图片来源、参考文献等信息,正式版本以原文为准。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