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读旅游学刊关于旅游的发展(旅游学刊编辑部执行主编张凌云在数字文旅创新论坛上的演讲)

读旅游学刊关于旅游的发展(旅游学刊编辑部执行主编张凌云在数字文旅创新论坛上的演讲)到今天3.0版,我觉得又有新的了,像小红书,小红书在旅游行业渗透率是非常高的,其次是抖音,然后政府现在看到了这个带货,旅游局局长,美女局长,帅哥局长都要到小红书上去露一脸,就利用了这个平台,因为它的渗透率比较高,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他又站在这个政府的角度,就是B端在供给侧的角度来看市场选择哪一款产品是所谓的这个爆款,那么这个大概是到今天为止发展的阶段。那么我觉得到了2.0版,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C端开始发力,这个时候政府基本上就使不上力,因为这个是市场行为。携程可以说是这一代的老大哥,现在来看,携程是传统互联网企业,它是提供机 酒的标准化产品,它早期也是以这个为主,后来做会展,做游轮都不成功,它觉得最成功的还是做机 酒这个产品。那后来呢,美团也加入了,跟大众点评合并,后面各种OTA都开始加入了,那么这个时候呢,它主要是利用C端来整合B端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呢,我们就看到开始呈现出各种各样的

3月31日,由北京联合大学国家级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鳗(北京)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首届数字文旅创新论坛在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召开。

读旅游学刊关于旅游的发展(旅游学刊编辑部执行主编张凌云在数字文旅创新论坛上的演讲)(1)

论坛邀请了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副主任信宏业、《旅游学刊》编辑部执行主编张凌云教授、海鳗(北京)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俊刚进行主旨演讲。

读旅游学刊关于旅游的发展(旅游学刊编辑部执行主编张凌云在数字文旅创新论坛上的演讲)(2)

以下是张凌云教授演讲内容:

刚刚在我前面两位都是非常资深的搞信息技术支持他们的专业领域的,我本来是学旅游学经济的,我们就是个应用领域,所以呢,我对技术是有一种敬畏和仰视。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颠覆了我们很多传统认识,比如刚才信主任讲的硅基生命,实际上以前我们认为生命有情感有思想的一定是碳基,就是要有碳,有蛋白质,这才是生命的形态,我们到外星球,就是看有没有水,温度是不是合适,有没有氧气,因为这个有可能会隐藏生命,只有生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但是现在我们发现,AI发展到它可以有情感,而且跟人的思维是一样的,跟人对话,你没见过它的话,你完全不知道它原来是个机器,这个颠覆了我们传统的认识,就是生命可以不用碳基组成,可以有硅基,这个可能是刚才信主任讲的,是奇点,马斯克认为这是奇点,所以我们可能要重新来定义什么是情感,什么是思维,什么是生命,所以非常震撼,我始终怀着敬畏的心来看这个事。

那么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虽然不是搞技术的,但是我一直是学旅游的,毕业以后呢,也一直在旅游部门工作,那我很有幸,从事过旅游信息化的工作,也见证了整个信息化在旅游行业应用的大部分过程,所以我想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呢,跟大家分享一下。

早期,我大概在九零年到九五年的时候在中国最大的一家旅行社叫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CITS,在总社,当时有个信息办公室,我是信息办公室主任,这个已经很早了,那个年代就引进了澳大利亚的GDS全球分销系统,是专线介入的,不是基于互联网的,也很贵,也是花了血本,当时我们对财务数据叫电算化,用电子计算机来算,那个语言用法跟现在不一样,叫电算化,这是国内最早的一家,但是它那是针对B端的,主要是航空公司跟酒店,因为当时旅行社是龙头,尤其对入境旅游来说,外国人想到中国来旅游,签证全是由我们国旅总社,当然我们国家旅游就是两块牌子,一套房子,对外是叫国旅总社,对内就是国家旅游局负责的,这个是带有点垄断的,所以那个时候我们上了个大型机,用了那套系统,我比较早的接入了这个,当时就觉得这个成本代价太高,专线接入,后来发展到有互联网了,利用网关也可以掌握开放。那个时代,我读书的时候,当时最流行的一本是托夫勒的书,叫《第三次浪潮》,当时我们很乐,还搞好多读书会啊,讲心得,那本书预言了信息社会的来临,我们当年也半懂不懂的什么叫信息社会,但是它对我们的洗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当时说所有的国家,在未来的这个竞争中,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要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挑战。那么第二个给我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尼葛洛庞蒂写的《数字化生存》这本书,当时给我们影响也是很大,就我们将来生活的世界,不完全是物理世界,不是货物的流动,物质的流动,而是信息比特的流动,现在我们很能理解,那个时候我们觉得靠那玩意能管饭吃吗?但是我们现在想想,快递也好,外卖也好,所有这些都跟信息的流动是有关系的,跟移动互联网是密不可分的。从国旅总社离开以后呢,大概是2000年,这个也是心血来潮,跟我原来的南开的学生,他拉我下海搞旅游互联网,我还做过一年的旅游互联网的CEO,当时跟阿里巴巴、携程还互动比较多的,当然我们找不到商业模式,我们的团队里面有个从华尔街硅谷回来的,他说你不用考虑商业模式,你只要保证在你这个领域排名第一,故事他去讲,结果我倒是做到排名第一了,当时好多旅游记者都把我那个照片,放在封面,放在头条,我们好多都是原创的旅游信息,因为我通过新华社传真过来的,他们不用的,我一条一条买,买来以后找人翻译,那个时候还是比较以内容为王,由于正好那个年代华尔街互联网泡沫破灭了,然后我就回学校了,我觉得那个时候的互联网可能主要是资本驱动的。

后来一个时代,就是到了数字经济开始以后,国家旅游局当时还推出,尤其是邵琪伟局长,当年国务院40号文件下来以后,是两个定位,一个就是说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这个好理解,反正你产业的这个比重,占到百分之多少,有的时候5%就够了,有的时候8%,有的时候10%,各有各的算法,这个就是按产业规模和贡献来算。第二个,就讲定位旅游业是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一条,当时集团找我们开会,说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这个算说的比较婉转,说明现在人民群众对这个旅游服务还不太满意。但是什么叫现代服务业呢?这个你要去上海去看,外滩、国际饭店、和平饭店,这些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饭店,是专门搞饭店款待业务的,管家服务是很传统的,我们现在还不如那个年代,管家服务很细致入微,也是很有尊严,甚至很多老服务员年龄都比较大的来做这个事,那个一点都不现代,所以服务业你怎么讲现代呢?结果后来镇江到北京开两会的时候,汇报了他们做了一个所谓的智慧旅游频道,那邵局长听完以后就马上说这可以啊,用新兴技术把我们这东西重新做一遍,包装一下,这不就现代服务业了吗?所以雷厉风行,因为局长重视,一把手重视,当年就开始搞示范,各地都要做示范城市,所以开始的智慧旅游实际上是自上而下的,基本上都是政府驱动的,财政拿钱,所以才会出现觉得怎么做都是做政绩工程的感觉,表面文章的感觉。去景区都要有门禁,都要有摄像头,都要有中控室,都要有大屏幕,都要可视化,便于领导来参观,一看确实有这个机器设备就可以了,它是专款,就是用在这个上面,所以对于游客来讲基本上无感,你花了几个亿投下去的景区,跟没投这个钱以前游客去感觉都一样,过去我不知道这个地方堵,现在我知道了,过去现场要有人用对讲机说,这个地方很堵了,现在我一看就看到了,堵就堵吧,只要安全不出问题,所以体验不体验跟他没关系,所以这个如果要说的话,就是智慧旅游的1.0版。那个时候基本上这个互联网企业,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没参与,也跟他们没关系,C端基本上无感,在供给侧B端,弄得很热闹,相关的会议也很多,包括我们学刊主办撰稿。

那么我觉得到了2.0版,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C端开始发力,这个时候政府基本上就使不上力,因为这个是市场行为。携程可以说是这一代的老大哥,现在来看,携程是传统互联网企业,它是提供机 酒的标准化产品,它早期也是以这个为主,后来做会展,做游轮都不成功,它觉得最成功的还是做机 酒这个产品。那后来呢,美团也加入了,跟大众点评合并,后面各种OTA都开始加入了,那么这个时候呢,它主要是利用C端来整合B端的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呢,我们就看到开始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细分市场,穷游也好,短租也罢,还有途家,专门做民宿的,各种各样的这个产品都细分出来了。

到今天3.0版,我觉得又有新的了,像小红书,小红书在旅游行业渗透率是非常高的,其次是抖音,然后政府现在看到了这个带货,旅游局局长,美女局长,帅哥局长都要到小红书上去露一脸,就利用了这个平台,因为它的渗透率比较高,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他又站在这个政府的角度,就是B端在供给侧的角度来看市场选择哪一款产品是所谓的这个爆款,那么这个大概是到今天为止发展的阶段。

下一步怎么走,我觉得,这个里面有几个问题,从我个人对智慧旅游的理解,我觉得智慧旅游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利用工具,它的核心如果下一步基于B端的话,就是基于我们供给侧的话,景区也好,目的地也好,重要的还是一种算力跟算法,现在所有的探头,它感知、抓获这些信息的能力都有,但是没有自己的算法,那么同样这个流量数据,对不同的景区,比如一个小时以后,两个小时以后,三个小时以后会怎么样,这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景区都有独特的个性,它的地理位置也不一样,山岳型景区跟北京故宫肯定不一样,那么从这个方面来说,我觉得下一步就是怎么能准确地利用大数据,大数据是个工具。利用大数据,你要上升到不是说现在我们去看好多大屏,它就告诉你去年是怎么样,去年数字可视化做的很好,统计也出来了,但是没有基于这些统计出来你的模型,好的算法应该能预测,预测准才能验证你的算法是有效的,否则的话,你老是讲过去的东西,只是一个统计,就比记账稍微效率高一点而已,没有产生新的知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下一步怎么样在这个上面,在算力算法上面,我从研究的角度来讲,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些工具,通过这些技术能反哺于我们的研究,尤其是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这个我也是非常困惑的。我从研究生开始学旅游,到了大前年退休,可以说我的整个的工作生涯基本上都在搞旅游,但是到底什么是旅游?连这个最基础的概念,都是众说纷纭。我们不说别的,就像旅游者,怎么定义旅游者,旅游者是我们研究的最主要的对象,没有旅游者,后面所有的什么景区也好,住宿也好,商业也好,通通是不复存在,你说就这种消费行为,那这个社会零售业、服务业啊,都有啊,所以由于旅游者的活动获得它的消费才带动了后面一连串的现象,这些关系和现象的总和才是我们旅游学者研究的主要领域。如果对什么是旅游者都定义不清楚的话,我们后面研究的边界就很不清楚,如果大家觉得不清楚没关系,只要是人的活动都可以,那我们旅游学科就没地位,因为其他学科都比我们强,你讲旅游消费,那消费者行为学,肯定把你都盖了。所以一定是旅游消费跟普通消费是不一样的,那我们才有存在的理由。那不一样在哪儿?首先那就要讲旅游的动机,旅游的消费行为的特点,这就回到根本了。这些我们原来做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但是现在基于大数据,我看研究院的选题里面就有对惯常环境的研究以及人的行为的识别的研究,我觉得这就是个起点,是一个好的开始。如果能够把这个研究清楚的话,就是我们通过大数据,通过技术手段来回补我们研究的对学科的一些最基本理论的基础概念的丰富和加深的话,这个可能呢,张总他们这边主要是考虑商业,但是我从学术的角度来讲,希望在做商业的同时,回过来呢,能够把我们这个学术研究能够再往上提,反过来如果把这个搞清楚呢,对商业肯定还是有帮助的,是一个互相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这方面我觉得下一步,就是在做这个时候,确实能够搞清楚游客的消费者的行为、旅游消费的行为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有的可能只是后知后觉,市场哪一个爆款哪个红了,我们去解释为什么这样,但是仅仅由于传播时间生命周期很有限,这个来的快去的也快,然后你可能再总结出一套原因,但你永远不可能去预测到,那为什么预测不到,预见不到,因为你没形成规律,或者你没有洞见到这个规律,对规律的研究不透彻,所以我倒更多的希望,我们能够对于每一个景区,不光是对游客画像,对景区自己也要画像,我们景区在市场上所在的位置,具有什么样的能量,具有什么样的潜质,如果能够从这个方面来认识,传统的研究方法手段可能这个做不到,只能说说而已,那么基于我们现在利用大数据,这个在商业上讲算法,我们讲的是技术路线,如果你把这个研究透的话,或许对我们联大的国家级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除了教学以外,我们还要有研究,教研相结合,如果在这个上面做一个尝试,做点突破,借用张总他们那边技术力量和实践案例,能够做几个。这是我个人对这个揭幕仪式也是对旅游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一些期望,或者说是对这个中心发展的一个愿景的描述,毕竟我们不是企业的实验室,我们更多的想在教学、实习、科研、人才培养这几个方面,都要发挥我们的特长,也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往这个方向来努力,希望明年后年我们回过头来总结的话,有几项成果,有几项国家标准、专利等等,有这样的成果问世。谢谢大家。(根据演讲录音整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