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桃花源旅游区规划(:从村庄向景区)

桃花源旅游区规划(:从村庄向景区)央视报道称,“嘎拉村海拔2900米,周边有上千棵野桃树,村里看中这一点,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开办家庭旅馆,逐步走上了旅游致富路。”嘎拉村村主任其加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这一变化归结为“援藏的硕果”。“藏汉一家亲”共建“桃花村”4月1日上午,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桃花村”的“打造者”——广东第七批援藏干部、现任东莞港(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林芝市巴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的孙世宏,听他讲述“桃花村”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郭文君 靳延明策划:靳延明

桃花源旅游区规划(:从村庄向景区)(1)

孙世宏援藏期间向游客介绍桃花村。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通讯员 巴宜宣 摄

春风徐徐,粉白色的桃林阵阵微漾,暗红屋顶的藏式民居掩映其间,抬眼望去,翠绿的柳树环绕着碧蓝色的尼洋河,四周苍山白雪,云雾缭绕……

西藏林芝市嘎拉村是广东对口支援巴宜区第七批援藏工作组重点打造的“桃花村”。眼下,这里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桃花节,村民正忙着迎接八方游客。

3月31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嘎拉村通过丰富桃花节内容、拉长桃花效应,走上产业振兴之路。

4月1日上午,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桃花村”的“打造者”——广东第七批援藏干部、现任东莞港(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林芝市巴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的孙世宏,听他讲述“桃花村”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郭文君 靳延明

策划:靳延明

“藏汉一家亲”共建“桃花村”

央视报道称,“嘎拉村海拔2900米,周边有上千棵野桃树,村里看中这一点,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开办家庭旅馆,逐步走上了旅游致富路。”嘎拉村村主任其加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这一变化归结为“援藏的硕果”。

五年前,嘎拉村还是另一番模样。因为250多亩山野桃林,嘎拉村被当地人称为“桃花沟”。孙世宏说:“虽是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的举办地,但每年搞桃花节只有5分钟,甚至连厕所和大门都没有。”

2014年,孙世宏经过深入调研,提出了“整合资源,整村推进,村景合一”的发展思路。他全力多方筹集到资金860万元,其中,广东援藏资金600万元、市旅游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区级财政资金160万元,整合景区资源,建设嘎拉小康示范村。

2015年3月,嘎拉小康示范村顺利建成。“我们提出了‘雪域江南’的概念,就是在西藏大气的自然景观中,加入了江南风情的精致韵味。”孙世宏说。

“施工过程很感人,当时赶工期正好是冬天,以西藏传统工艺修的房子经常漏风漏水,天气很冷,老百姓纷纷拿出自家热腾腾的大饼和酥油茶给施工队员们取暖,亲如一家人。2015年3月15日景区落成时,我们举行了由村民们自编自演的藏汉一家亲晚会。”孙世宏说,“嘎拉村的成功也是‘藏汉一家亲’的体现。”

2016年,援藏工作组还帮助这里开通了嘎拉桃花村至八一镇的季节性旅游公交线路,共设立11个公交车站,不仅为基层农牧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也促进了巴宜区旅游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修栈道、挖水渠、堆玛尼堆、建观景亭、铸藏汉同心锁,在广东援藏力量和林芝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嘎拉村完成了从村庄到景区的蜕变。70万元、120万元、200万元……依托嘎拉桃花园,嘎拉村30余户村民的集体收入节节攀升,今年有望超过300万元。

嘎拉村的居民们也一直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援建城市东莞感恩在心。“现在到嘎拉村参加桃花节,只要说是东莞来的客人,他们都不收门票。”孙世宏说。

拉长“花期效应”增加造血功能

“上了新闻联播,我们全村人都很受鼓舞!我第一时间给孙书记(孙世宏)打了电话,告诉他这个好消息。”尼玛伟色是嘎拉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在新闻联播中他出镜介绍了嘎拉村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个还不到而立之年的藏家小伙儿与嘎拉村结缘已有数年,早在几年前林芝市将嘎拉村列为小康示范村重点打造时,尼玛伟色作为孙世宏的助手,跟随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尼玛伟色介绍,乡村振兴首要就是产业振兴,这让村民对今后发展有了新想法,将“花期效应”拉长。按照这个发展思路,一开春,村里的果蔬采摘园开工了,计划年内栽种7600多棵果树,形成新的水果观光带。

拉长“花期效应”的同时,嘎拉村还进一步丰富桃花节内容。前两天,村里的桃花园改造升级完工,游客不仅能游园赏花,还能拍摄婚纱照、进行写生等。桃花园和民居之间的围墙也被拆除,让村庄和美景融为一体。

孙世宏当初为嘎拉规划的蓝图一步步实现。他在村里种植的500多亩的格桑花和油菜花,如今也已长成。桃花花期后,成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即将盛开,映衬着远处的蓝天白雪,俨然一派入画的景致。近两年,嘎拉的油菜花也成了“网红”景点。

“三年援藏路,一生西藏情。”回到东莞工作,孙世宏依然经常关心嘎拉村的进展。他最新的一条朋友圈更新于半个多月前,“最好的消息,是越来越好的嘎拉,六十多亩大棚拆掉了,伟色他们说让我放心,他们一直使劲在干,我真诚祝福能把嘎拉村打造成西藏旅游第一村。”

援藏“接力棒”在传承

不光是嘎拉村,东莞的援建力量还活跃在巴宜区其他12个小康示范村之间,全力加快全区小康整村推进步伐。

鲁朗镇东巴才村位于南迦巴峰脚下,从318国道远望,雪山、原始森林、高山草场尽收眼底。孙世宏和援藏干部安排“中国最美小镇”东莞市清溪镇与东巴才村结对,请来专家设计规划,打造东巴才田园风光。

东巴才村民一度以“砍树卖木”为主要经济来源,群众增收遭遇困境,如今这个村已经成为鲁朗国际小镇核心景点。村委会副主任晋美介绍,全村34户家家开起了家庭旅馆,10多户经营餐饮土特产。

与其他小康示范村相比,布久乡珠曲登村基础更薄弱,也是孙世宏当时去得最多的村庄。珠曲登村位于喇嘛岭景区边上,雪山、原始森林、草原、古桃树和核桃树垂直分布,景色迷人。村里独特的“小气候”为果树种植提供了难得的自然条件,孙世宏鼓励村民流转土地1000亩、入股200亩与企业合作建立苹果种植基地。2015年,改造后的珠曲登村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

在孙世宏的牵线搭桥下,援建资金还投入200万元改扩建巴宜区人民医院,引进3批20名东莞医疗人才,投资650万元修建26个村卫生室,实行“户籍地农牧民在区乡医疗机构就医费用全免”政策,还从东莞市争取到一批大型医疗设备。

在珠曲登村,还有一位称孙世宏为“父亲”的藏族姑娘阿佳拉姆。她曾是当地寺庙的尼姑,见到援藏干部给村里带来的巨大变化后毅然决定还俗学医。在孙世宏的帮助下,她历经三年在东莞、西藏两地学医,终于学成做了一名医护人员,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老百姓服务。

“东莞的广东第八批援藏干部正在巴宜区奋战,他们准备把整个行政村也打造成小康示范村,还想往嘎拉村引入中国画院的创作基地……”目前,由援藏工作组牵线东莞上市企业岭南园林设计的景区也正在完善嘎拉村“四个功能”定位——更充分地利用景区资源,设计成林芝市桃花旅游文化节的举办地、林芝市婚纱摄影基地、林芝市城市公园和大学师生实习写生地。

“东莞援藏的接力棒,一棒棒在传承!”孙世宏说。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