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友好型城市意义(关于老年友好型城市)
青年友好型城市意义(关于老年友好型城市)(二)关于“老年城市”3.积极老龄化:1997年6月的丹佛会议上最早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相比较于前几个,此概念更强调老年人在之前的基础上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提出老人应该积极地面对生活,不仅保持身体健康,而且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一)关于“老年友好型”1.成功老龄化:该概念于196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Havighurst提出的“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这一概念主要针对20世纪中期欧美社会大量存在的消极老龄化观念以及对老年人的歧视(ageism)而提出。“成功老龄化”主要聚焦于老年人的个体需求层面,更注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核心指标,强调老年人应该在不仅在个体层面上获得满足,并且在社会层面上获得成就感。2.健康老龄化:1987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在“成功老龄化”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老年人身体健康与
01
老年友好型城市·名词解释
老年友好型城市(Age-friendly Cities)是一种能够减少和改善人们在老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遇到各种问题的城市,其兼具包容性与可达性(消除各种物质与非物质上的障碍)的城市环境,从而促进积极老龄化。02
老年友好型城市·发展起源
(一)关于“老年友好型”
1.成功老龄化:该概念于1961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Havighurst提出的“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这一概念主要针对20世纪中期欧美社会大量存在的消极老龄化观念以及对老年人的歧视(ageism)而提出。“成功老龄化”主要聚焦于老年人的个体需求层面,更注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核心指标,强调老年人应该在不仅在个体层面上获得满足,并且在社会层面上获得成就感。
2.健康老龄化:1987年,世界卫生大会提出“健康老龄化”的概念,在“成功老龄化”的基础上更加强调老年人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的提升。该概念强调老年人不仅应该参加各种的经济活动,而且社会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3.积极老龄化:1997年6月的丹佛会议上最早提出“积极老龄化”的概念,相比较于前几个,此概念更强调老年人在之前的基础上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提出老人应该积极地面对生活,不仅保持身体健康,而且作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资源,要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关于“老年城市”
联合国曾经提出,判断老龄化社会可参考下列标准即65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在4%以下称为“青年地区”,在4~7%的称为“成年地区”,在7%以上的称为“老年地区”。当前欧美各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百分比都在10~14%之间,都属于老龄化社会,这些国家的许多城市,65岁以上老年人都在7%以上,因此有许多的老年城市。
伴随着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深入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出现为实现积极老龄化,解决老龄化问题,尤其在实现老年人社会参与及自我价值实现方面提供了新思路。一些发达国家的老年友好型城市实践出现了一系列成功案例,老年友好型城市的探索成为全球社会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向。
03
老年友好型城市·现状分析
根据2020年进行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也在持续提高,2020年,80岁及以上人口有358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54%。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老龄人口的持续走高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促使着我国加快老年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国家也就老龄友好城市建设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
2015年上海发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导则》,导则结合国际社区建设经验,从户外环境和设施、公共交通和出行、住房建设和安全、社会保障和援助、社会服务和健康、文化教育和体育、社会参与、社会尊重八个部分对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提出要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开始注重老年城市的基础建设和医养结合,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如今我国在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的进程上已经步入了正轨。诸多城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督查激励拟推荐名单。名单中将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湖北省武汉市、广东省广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重庆市九龙坡区、陕西省西安市等10个城市作为2021年度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的表扬激励推荐城市。
以“国际老年友好型城市”齐齐哈尔为例,齐齐哈尔全市在2022年共通过等级评定的养老服务机构75家,其中四级10家、三级5家、二级46家、一级14家,设立的齐齐哈尔卫校已累计培养养老护理员5000余人次。先后组织200余人次,赴北京、上海、重庆、青岛等地的41家养老机构进修学习,积极探索“医养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管理运行及养老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04
老年友好型社区·如何建设
1.选址(四大基本要素)
人口: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人口的年龄结构三个方面。大规模和高密度的老龄人口为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提供了一个基础。老年人口越多,老年人口密度越多,对老年友好型城市的需求越大。
气候:尽量避免极端恶劣的天气,并且做好避难场所的提前规划和建设。
地形地貌:秉着“为老人创造步行环境”的原则,避免一些海拔高且陡峭的地形,即使有部分地区无法避免,也要第一时间进行有关辅助设施的建设。
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的稳定带来城市环境的正向影响。最好通过社区的非正式组织和政府的正式组织合作推动社会活动,从而促进老年居民之间的积极联系。
2.建设(三大友好层面)
政策友好:为了满足各个年龄段的老人所需的服务,公私部门在健康和社会领域需要合作提升政策质量服务,建设负责的健康和社会服务系统,例如医保政策普及、三甲医院建设、养老机构增加。
最终目的: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老年人在医疗、养老、保障、福利等城市发展软环境的适老化建设,营造支持、包容的社会环境。
空间友好:城市的房屋应该具有多样性(包括家庭、公寓和生活协助等)才能满足收入不同、失能程度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政府应该全新规划农村和城市一体的公共交通系统,完善基础交通设施建设,致力于打造提高步行者的安全、提供干净的空气、减少对化石燃料的需求的“完美街道”。
最终目的:以居住场所为轴心,以生活社区为半径,以城市公共设施为依托,打造无障碍、安全、可达的物质空间。推进城市规划建设适老化改造,从而让老年人在日常起居、出行等方面,享受舒适便捷、安全无忧的城市环境。
参与友好:社区应该积极鼓励老年人参加正式和非正式的活动,来维持和家人、朋友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获得尊重感以及锻炼能力。包括社区听证会、焦点小组访谈或正式的调查研究等各种老年友好项目都可以让老人找寻到社会中的自我价值,保持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和心态的年轻。
最终目的:提供丰富多元的参与机会,让老年人积极参与到社会各类事务中,帮助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使老年人获得效能感,推动积极老龄化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