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细治理传递城市温度(治理有招数)
用精细治理传递城市温度(治理有招数)据介绍,位于大桥北岸的泰山街道是江北新区的“桥头堡”,辖区面积52.62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1个行政村,住宅小区110个,现有总人口约41万。人口众多、居所密集,让不少城市治理者感到“头疼”。新区社会治理经验,何以在全国推广?2021年1月13日上午,江北新区举办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广泛宣传新区泰山街道入选全国首届自贸区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做法。2021年,江北新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深化“区块链 社会治理”应用、搭建大数据城市运营中心“城市大脑”、打造“15分钟为民服务圈”......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加速江北新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更有“招数”,城市更显“温度”。打造网格红色驿站密织党建服务阵地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城市管理)特色基地
全国自贸区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党建 基层治理)
全省率先推行的街道治理改革试点持续深化
......
2021年,江北新区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深化“区块链 社会治理”应用、搭建大数据城市运营中心“城市大脑”、打造“15分钟为民服务圈”......科学化、智能化、精细化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加速江北新区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更有“招数”,城市更显“温度”。
打造网格红色驿站
密织党建服务阵地
新区社会治理经验,何以在全国推广?2021年1月13日上午,江北新区举办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新闻发布会,广泛宣传新区泰山街道入选全国首届自贸区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做法。
据介绍,位于大桥北岸的泰山街道是江北新区的“桥头堡”,辖区面积52.62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1个行政村,住宅小区110个,现有总人口约41万。人口众多、居所密集,让不少城市治理者感到“头疼”。
大面问题,小处着手。江北新区泰山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在全街相继打造了74个网格红色驿站,织起一张百姓家门口的便民服务网,目前服务已覆盖全街所有居民小区,惠及人群超过13万户。初步实现了96%以上的小区问题当场解决,难处理的问题网格长第一时间介入解决。
早上9点不到,位于丽新路8号艾菲花园小区A区内的泰山街道天景社区网格红色驿站就热闹了起来,孩子们在亲子阅读中心内叽叽喳喳地讲故事,老人们在图书阅览室畅游书海。这栋200㎡的二层小楼可谓包罗万象,红色教育基地、警务服务、代办服务、党群议事厅、图书阅览、休闲娱乐、儿童乐园等功能与驿站服务融为一体,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
“过去,居民办事不太方便,现在网格红色驿站就建在群众家门口,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平台和社会组织,居民们不出小区就可以享受到诸如居家养老、文化休闲等社区服务。”天景社区党总支负责人说。
在人员队伍保障上,江北新区突出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围绕网格治理,推动“一网格一支部、多网格一支部”等模式创新,确保党组织对综合网格的全覆盖,依托7个街道“大工委”、82个社区“大党委”、502个网格党支部,全面激发党组织对各方资源、力量的调动作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同时,统筹多方资源,打造协同治理共同体,将隶属于不同系统、掌握不同资源的300多个域内高校、部队、企事业单位,通过双向联系、双向服务、资源共享等机制,为街道治理提供党建引领的全方位要素保障合力。
科技赋能
打造社会治理“最强大脑”
从小区“上链”,到网格数字化治理;从“刷脸”门禁,到城市治理一体化平台……江北新区依托大数据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造智慧城市,以“数智化”点亮城市治理新路径,带动了城市产业发展、转变了城市发展模式、推动了城市精细化治理。
市民通过“链通万家”参与业主投票活动
“公共收益资金、维修基金一目了然,物业发起事项业主‘一键’表决,这种‘当家做主’的感觉真好!”这是南京江北新区旭日爱上城六区一位业主在使用“链通万家”——一款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小区自治应用平台之后发出的由衷感慨。
这背后,是区块链技术的特性和优势对社会治理“疑难杂症”的有效化解,这也是晦涩难懂的“区块链”让普通居民“受用”的最大原因。小北在“链通万家”上看到首次发起的两个“链上”票决事项,是增加楼顶监控设备和增加小区文体设施。据了解,在这个有着1700多户业主的大型小区,以往2-3个月才能完成的“扫楼签字”工作,此次“链上”公共事项决策投票期仅为10天。
“体温36.2度,绿码,请通行!”2021年,江北新区顶山街道阳光帝景小区的居民们发现,他们进出小区再也不用走扫码、测温一整套流程了,只要走进小区门岗监控范围,体温、健康码状况直接提示,居民特别是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及儿童出行变得更加顺畅,这是顶山街道疫情防控通行系统与智慧小区建设相结合的成果。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居民小区是主要防线,科技赋能小区治理,可以更加精准有效甄别进出人员、及时发现风险人群是外防输入、切断风险的重要保障。
2021年3月12日,大厂街道城市运营中心正式运营,依靠科技力量,这个“云端”大厂真正实现把服务触角延伸到基层社区的神经末梢,为辖区居民办好千万件民生小事。
据悉,大厂街道城市运营中心由展厅、指挥调度中心、会议室及办公室四大功能区域组成。城市运营中心就相当于街道的“大脑”,而基层党建、平安建设、城市治理、安全生产、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等就是各个组成部位,都通过城市运营中心这个“大脑”来进行统一的调度,从而完成各项业务和数据的有效整合。
让城市治理更有民生“温度”,也让城市治理更有智慧“底色”。科技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下的南京江北新区,让人们领略到科学化、精细化、系统化、智能化城市治理的“魔力”。
做优“服务圈”
推动为民服务下沉
“共计837户,入住率不高,但陆续有新居民入住,变化较多。”成为一名网格员不过五个月,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石佛社区网格员汪娟娟已经对所在网格如数家珍。
汪娟娟不是一名普通的网格员,而是街道特别培养的“网格通”专员,上要知晓各类行政服务,下要掌握网格居民的各种情况。在顶山街道,一支由800余人组成的全要素网格队伍,时时刻刻守护在居民身边。这当中,既有专、兼职网格员,还有街道通过品牌社会组织专门引进的“网格通”专员队伍。为延伸服务触角,顶山街道在2021年还新打造了5个小区网格E家服务阵地,在一个个小区内,网格员队伍有了自己的服务阵地。
整合骨干资源,打造全科为民服务队伍,江北新区还有诸多实践。江北新区沿江街道在全街246个网格的基础上“划格建组”。配齐网格员、社区民警、综合执法队员、楼栋信息员、小区物业、志愿者等力量,完善街道、社区、网格工作组三级运行机制,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变“单打独斗”为“组团战斗”,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服务零距离的治理目标。
随着沿江街道网格工作组的深入推进,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解决政务热线诉求为切入点,将政务热线事项逐步分批次下沉至社区,社区承接工单量由7%增至80%,进一步发挥网格组团主体责任,联动多方治理力量,促进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真正将网格工作组打造成为发现风险的第一感知触角、化解矛盾的第一前沿阵地、便民利民的第一服务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