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管理新范式:世界城市日1平方米的幸福
城市建设管理新范式:世界城市日1平方米的幸福这701户居民中,有的房屋空间小,有的分隔设计难,有的具体施工难,有的房屋出租多年,户主难寻,有的担心“装了马桶就不会再动迁了”……为此,街道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将具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部门负责同志调入主责部门,专司“1平方米卫生间”改造的一线指挥工作。街道首先选择了设计和施工难度最大的12户家庭,打造了12处“样板厕所”供居民参观,打消了居民对施工质量问题的担忧。属于上海老城厢的宝山路街道内,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居住在20世纪30-4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里,扣除将被成片拆除的区域外,仍有701户“手拎马桶”,散落在8个居民区、9个零星地块中。困扰居民日常生活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卫生设施,解决如厕问题只能靠路边的公共厕所和痰盂罐,苦不堪言。上海是如何通过“1平方米卫生间”改造工程破解民生难题,保障底线需求的↓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
编者按
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上海这种超大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2018年上海全面启动第一轮城市管理精细化“三年行动计划”,把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必然要求和实现高效能治理的应有之举。通过三年多的努力,上海城市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近期,上海又启动实施城市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可观和可感的精细化管理项目,着力提高市民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迎接2022年世界城市日,展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成果,我们将陆续推出《新时代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丛书 城市管理精细化卷》系列文章,带您了解上海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今天带大家来了解
上海是如何通过“1平方米卫生间”改造工程
破解民生难题,保障底线需求的↓
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在基层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针对居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出解决路径。
属于上海老城厢的宝山路街道内,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居住在20世纪30-40年代建造的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里,扣除将被成片拆除的区域外,仍有701户“手拎马桶”,散落在8个居民区、9个零星地块中。困扰居民日常生活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卫生设施,解决如厕问题只能靠路边的公共厕所和痰盂罐,苦不堪言。
这701户居民中,有的房屋空间小,有的分隔设计难,有的具体施工难,有的房屋出租多年,户主难寻,有的担心“装了马桶就不会再动迁了”……为此,街道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将具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部门负责同志调入主责部门,专司“1平方米卫生间”改造的一线指挥工作。街道首先选择了设计和施工难度最大的12户家庭,打造了12处“样板厕所”供居民参观,打消了居民对施工质量问题的担忧。
面对户数多、空间小、设计难、施工难等多重困难,街道“螺蛳壳里做道场”,原来放痰盂的空间、楼梯间、经设计调整后腾出的空间……通过一户一方案,充分挖掘可改造的空间,让居民们拥有“1平方米的幸福”。即便是358户“人户分离”家庭,也在550余次面对面工作后,完成了改造。
2019年11月,随着“1平方米卫生间”改造工程圆满完成,被“如厕难”问题困扰多年的701户居民全体告别了“拎马桶”生活,辖区居民一致叫好。媒体争相报道,兄弟街道也来学习取经。
书记多次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平方米卫生间”改造工程的工作机制与流程,切实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哪怕只有1平方米,也要让老百姓生活得有温度!”这又何尝不是一条衡量我们旧改工作的管理标准。
转自公众号“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