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各个类型:如何构建智慧高三语文古诗词复习课堂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各个类型:如何构建智慧高三语文古诗词复习课堂第一步,设置情景导入。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知识有时要比不断学习新知识更为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温故与知新的魅力。导入言简意赅即可,太复杂的学生听听就忘记了。但课内古诗词内容纷繁复杂,如何才能一目了然,使学生复习时更加清晰明了呢?我们可以按照古诗词的题材分门别类,把学生学过的古诗词,按照怀古咏史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闺怨诗、赠友送别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哲理诗九种类型来编制导学案,把重点古诗词对号入座。接下来我以羁旅行役诗为例来讲解如何编制古诗词“6 1”高效课堂导学案。古诗词一直都是全国卷高考语文的重点考查内容。近几年来,它在全国卷150分中总占15分左右,主要考查古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两个部分。全国卷高考考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对名句默写的要求是:默写常见的名
[摘要]
近两年来,“6 1”高效课堂正在我校紧锣密鼓、如火如荼进行着。“6 1”高效课堂模式给我校沉闷乏味的课堂注入一种新的活力,但新的课改意味着新的课堂样态,新的课堂内涵,对一名第二次教高三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挑战,且古诗词又是高考的必考点,在经过反复深入的思考和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中,我找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古诗词复习策略,下面我以羁旅行役诗为例作详细阐述。
[关键词] 高效,高中,语文,古诗词
古诗词一直都是全国卷高考语文的重点考查内容。近几年来,它在全国卷150分中总占15分左右,主要考查古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两个部分。全国卷高考考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1.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对名句默写的要求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总的来说,就是让学生既要背会课内重点诗词,又要掌握鉴赏课外诗歌的能力。那教师又该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众多古诗词中挑选合适又典型的篇目来教会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呢?
传统的古诗词复习课是把课内必背篇目和课外古诗词练习分开的,学生自主背诵必背古诗词主要用来应对名句默写题,而古诗词鉴赏能力则主要是依靠做专题辅导资料和老师讲解来发展和培养的。而大部分的诗歌鉴赏辅导资料主要是按照诗歌考题类型来设计,例题也普遍以课外诗歌为主。老师们大部分时间就是通过学生一边做课外题一边讲解来复习古诗歌鉴赏,侧重教会学生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术语和答题技巧。但众所周知,古诗词篇目不计其数,内容更是千变万化,学生做得头晕眼花,谈之色变。虽然老师课堂讲解得很到位,但因为学生做题时就似是而非,印象模糊,所以,老师讲的知识点当时貌似听懂了,记住了,可是过一段时间,就忘得干干净净,连做的什么诗都忘得差不多,即使是再复习知识点,学生也不会特意把一首没有背过的诗词练习题记下来。可只单纯记零散的诗歌鉴赏术语,学生会时常忘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复习,效果也不太理想。因此,古诗词鉴赏让很多学生手忙脚乱,费时费力,却又弃之可惜!
这个让很多教师都困扰的问题初令我也无从下手,束手无策。研究了很多高三辅导资料,也向很多语文老师吸取优秀的教学方法,我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学生身上,老师讲解的再好,课外习题讲解的再透彻,只有学生记住了,会自主鉴赏诗歌才能真正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一个新的契机,让我突然有了新的思路。自我校强力推进“6 1”高效课堂以来,学生的课堂主人身份得到充分的肯定,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把真正的古诗词课堂还给学生呢?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带领学生更高效复习呢?如果单纯讲解知识点,课堂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昏昏欲睡;如果边练边讲,知识点和示例之间的联系太过薄弱,学生记忆困难。其实,初高中时学生已经学过了不胜枚举的优秀经典古诗词,能选入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必定是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不仅老师耳熟能详,连很多小学生都倒背如流,更不用说高中生了。我们以这些经典诗词作为切入点,以点带面,温故知新,帮助学生梳理诗歌鉴赏知识,学生面对熟悉的古诗词不会产生抵触心理,更容易进入古诗词世界,再读经典,获得新知。且这些经典古诗词还是高考名句默写的必踩点,学生在鉴赏古诗的同时还能复习名句默写,可谓一句两得,事半功倍。由此可见,名句默写和古诗词鉴赏其实并不冲突。
但课内古诗词内容纷繁复杂,如何才能一目了然,使学生复习时更加清晰明了呢?我们可以按照古诗词的题材分门别类,把学生学过的古诗词,按照怀古咏史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闺怨诗、赠友送别诗、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即事感怀诗、哲理诗九种类型来编制导学案,把重点古诗词对号入座。接下来我以羁旅行役诗为例来讲解如何编制古诗词“6 1”高效课堂导学案。
第一步,设置情景导入。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知识有时要比不断学习新知识更为重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温故与知新的魅力。导入言简意赅即可,太复杂的学生听听就忘记了。
第二步,学生独立认真思考学习。思什么至关重要,太难太容易都不利于学生学习。我们可以把初高中学过的羁旅行役诗再次进行甄选,求异存同,把表达不同情感、不同艺术手法的诗歌,尤其是高考必背篇目保留下来,设置能由学生自主思考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侧重某一个角度。我选择的例题是:杜甫的《登高》、杜甫的《春望》、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思考总结的问题是:
1、明确这几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思考表达情感的字眼是什么?
2、结合这几首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羁留在外?思考羁旅行役诗中诗人思乡的缘由?
3、明确这几首诗的情感是什么?总结羁旅行役诗常见的情感有哪些?
4、明确这几首诗诗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总结羁旅行役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哪些?
5、拓展: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哪些?
问题也可以更细化,比如:赏析杜甫《登高》的“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情感等等。
第三步,小组几分钟内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步,小老师们上台展示小组集体智慧成果。
学生基本能把羁旅行役诗中常见的情感和艺术手法总结出来。因为例题中的诗歌把这些内容都包含在内。有时如果发现某些小组展示的不全面,还可以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说明。
第五步,学生展示之后,老师进行有温度的精彩点评,并展示强调重点知识。
通过熟悉的例题,学生不仅理解了诗词的本身,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第六步,课堂练习检测。
老师挑选合适的课外诗歌检测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这个环节
可以让学生在独立自主思考之后上讲台,在黑板上展示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一定要预留合适的时间,毕竟考试时时间是有限的。之后明确正确答案,让其他小组学生进行自主打分点评,进一步规范答题技巧。最后老师进行解难答疑。
可见,古诗词学习课堂,完全可以是学生自主复习研讨的智慧课堂。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总结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不需要老师的“满堂灌”和“一言堂”。这样的课堂在满足了学生表现欲的同时,也锻炼了他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个人简介:谢静,中共党员,中学二级教师,国家心理三级咨询师。任教以来,时刻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的责任,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
执教格言: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当先生,一面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