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如何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打通城市道路最后一公里

如何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打通城市道路最后一公里城建信息系统经过半年的试运行,各项功能不断优化完善,于2018年4月正式上线运行。为强化信息系统的运行考核工作,组建成立了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信息指挥系统考核专班,制订督办协调考核办法,逐步建立“周上网、旬调度、月通报、季讲评”的考核制度。已完成信息填报工作月度考核八次,确保了系统正常运行,助力城市建设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信息指挥系统为载体,将互联网大数据思维运用于城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实现实时查阅工程进展、协同沟通交流、重点督办关键问题等功能,强化对重点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把控和管理,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科学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形成高效、便捷、严谨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一是重点提升城市道路平整度,确保城市道路安全顺畅有实效。市城建委组织前往上海市考察了城市道路平整度及维修养护工作,总结了上海市先进做法,分析了武汉市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是对于提高城市道路平整度。形成《上海市

如何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打通城市道路最后一公里(1)

如何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打通城市道路最后一公里(2)

□策划:武汉市城建委工程处采写:楚天都市报记者吕锐通讯员廖永涛王先松张剑冲刘辉王文荣

楚天都市报记者1月17日从武汉市城建委工程处获悉,自2015年全市路网年工作推进以来,2015-2018年已累计完工507条、总长474公里的区级道路。其中,2015年完工130条、总146公里道路;2016年完工123条、125公里道路;2017年完工132条、107公里道路;2018年完工122条、96公里道路。连续四年超额完成了“十件实事”承 诺的目标任务。

近两年来,武汉市城建委结合长江新城、长江主轴及军运会场馆配套等最新要求,优化调整路网建设计划,确保路网建设助力城市发展、助力武汉军运会的顺利召开。

市城建委工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市城建委聚焦民生,统筹协调安排好区级微循环路网项目,落实织密路网要求;全面实施城市道路破损维修养护,研究提升城市道路平整度,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与往年相比,2018年的路网建设,呈现以下两大鲜明特点:

一是重点提升城市道路平整度,确保城市道路安全顺畅有实效。

市城建委组织前往上海市考察了城市道路平整度及维修养护工作,总结了上海市先进做法,分析了武汉市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一是对于提高城市道路平整度。形成《上海市城市道路平整度状况及道路维护工作的考察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有利依据;编制《关于武汉市城市道路平整度提升工作方案》,全面落实道路平整度提升工作; 二是针对造成路面不平主要原因之一的检查井病害问题。组织编制《武汉市车行道检查井盖快速维修施工指南》以及《武汉市车行道检查井盖快速维修技术导则》,对圆形检查井维修已取得基本成功,维修时间由原来的2~3天减少到4小时以内,成效明显,下一步将在全市推广; 三是针对新标准推广。2018年11月初与市城管委共同颁发了《关于加强铸铁检查井盖建设管理的通知》,在武汉市统一执行新的《铸铁检查井盖》(CJ/T511-2017)标准,解决道路井盖不满足国家最新技术标准的问题。

二是运用“互联网 ”技术着力打造科技化、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

以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信息指挥系统为载体,将互联网大数据思维运用于城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全过程,实现实时查阅工程进展、协同沟通交流、重点督办关键问题等功能,强化对重点工程建设的信息化把控和管理,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科学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形成高效、便捷、严谨的智能化管理体系。

城建信息系统经过半年的试运行,各项功能不断优化完善,于2018年4月正式上线运行。为强化信息系统的运行考核工作,组建成立了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信息指挥系统考核专班,制订督办协调考核办法,逐步建立“周上网、旬调度、月通报、季讲评”的考核制度。已完成信息填报工作月度考核八次,确保了系统正常运行,助力城市建设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

市城建委工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将抢抓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汉举办的有利契机,按照市政府报告确定的“打通10条断头路,建成80条微循环道路”的目标任务,全年计划安排微循环道路建设项目132条,其中20条断头路;将全力配合做好武汉军运会线路保障、景观提升建设工作,确保军运会开幕前建设完成; 进一步完善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信息指挥系统服务功能,更好的发挥在线协调督办和考核作用;加快完善路网体系建设。重点突出“断头路”“微改造”的建设安排,促进交通功能更加完善。

东湖高新区 南湖大桥架起快速通道

如何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打通城市道路最后一公里(3)

楚平路南湖大桥

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楚平路(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南湖大桥工程北起南湖北岸,南至南湖大道,道路全长692.5m,宽20米,其中桥梁全长577.5m,引道115米,双向4车道,宽20米,两边还有各3米宽的人行道,以及设有观景平台。设计为城市次干道。

该道路由武汉光谷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南湖大道与雄楚大道间的南湖区域,南北方向仅有珞狮路和民族大道两条主干道,其交通较为拥堵。2013年,楚平路(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工程正式开工,全长约2.557公里,除了道路工程外,最为关键的是南湖大桥。目前,道路工程已完工,南湖大桥主桥已贯通,横卧在南湖水面上,甚为壮观。

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南湖大桥通车后,届时周边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学生及居民,可经南湖大桥至雄楚大道到汉阳或汉口,东可快速抵达光谷地区。南湖片区交通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洪 山 区 卓 刀 泉 南 路 方 便 1 0 万 居 民 出 行

卓 刀 泉 南 路

卓 刀 泉 南 路 ( 省 肿 瘤医 院 — 南 湖 环 路 ) 工 程 , 北起 于 省 肿 瘤 医 院 , 向 南 止于 南 湖 环 路 , 设 计 道 路 全长 7 7 0 米 , 道 路 红 线 宽 度30 米 , 概 算 总 投 资 9 4 3 0 万元 。 该 工 程 于 2 0 1 7 年 6 月进 场 施 工 , 同 步 协 调 征 地拆 迁 事 宜 。 2 0 1 8 年 1 月 底完 成 主 体 工 程 , 2 0 1 8 年 2月 1 2 日 , 武 汉 卓 刀 泉 南 路( 省 肿 瘤 医 院 — 南 湖 环 路 )主 线 通 车 开 放 , 沿 线 1 0 万 居 民 正 式 告 别 这 条 “ 断 头路 ” 。这 条 路 周 边 原 为 农 贸市 场 , 2 0 1 5 年 1 2 月 该 市 场拆 迁 后 , 形 成 一 条 碎 石 铺成 的 简 易 通 行 便 道 。 但 道路 周 边 分 布 有 学 校 、 小 区 、医 院 、 消 防 队 , 人 流 量 和 车流 量 都 非 常 大 , 原 有 的 碎石 子 路 破 败 不 堪 , 无 法 满足 出 行 , 于 是 进 行 了 改 造 。施 工 中 , 洪 山 区 建 设局 多 次 现 场 调 度 , 组 织 参建 各 方 克 难 攻 坚 , 倒 排 工期 , 加 快 推 进 项 目 建 设 , 严格 监 控 施 工 进 度 、 抓 好 安 全 生 产 监 督 管 理 、 对 照 整改 文 明 创 建 工 作 、 严 把 质量 关 , 坚 决 杜 绝 豆 腐 渣 工程 。 对 每 道 施 工 工 序 采 取自 检 、 监 理 业 主 及 第 三 方抽 检 的 检 查 方 式 , 对 于 不合 格 工 程 实 行 零 容 忍 , 每道 工 序 经 各 方 检 查 验 收 合格 后 才 能 进 入 下 一 道 工序 。“ 终 于 等 到 这 条 路 通车 了 。 ” 附 近 居 民 陈 女 士说 , 她 的 孩 子 在 外 校 江 南分 校 上 学 , 每 天 需 绕 好 几公 里 远 路 这 条 路 修 好 了 ,接 送 孩 子 方 便 多了 。

汉阳区 会“呼吸”的道路移步换景

如何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打通城市道路最后一公里(4)

汉阳阳新路

在汉阳区,阳新路的人行道步砖采用的是“海绵城市”里的新材料仿大理石透水砖,这种透水砖的特点是既有石材的质感,同时融入“海绵城市”概念,具有透水功能。其次,在人行道上的各种管线盖板位置采用的是不锈钢隐形盖板。尤其是无障碍通道,确保它在盖板位置处线型直顺。

阳新路上的一部分圆形井盖采用的是带有“汉阳树”风景图案的井盖,文化味十足;路段所有的站石、卧石、路缘石统一采用的黑色仿青石(在它的外面喷涂一层黑色罩面剂,增加它的色泽和光度,道路整体色彩统一和大气);在绿化方面,道路原有树穴改造成了侧分带,在原有乔木基础上增添了香樟、丹桂及地表绿植等层次分明的景观植被,更显得道路幽静,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

在圆形井盖与方形井盖密集的位置,建设方以“军运星空”为主题,对这些井盖密集的位置进行了彩绘(采用环保的丙烯酸乳胶颜料),盲道位置采用硅胶进行顺接,让这些井盖的外观达到艺术的效果。

紧邻着彩绘图的挡土墙原来比较破旧,建设方选取汉阳区的山水景观绘于其上,呈现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画面,让市民移步换景,景记于心。

武昌区 晒湖桥多跨连拱成景观桥

如何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打通城市道路最后一公里(5)

晒湖桥

晒湖位于武昌区中南街,西邻武昌交通大动脉——武昌火车站,东靠天佑医院。原址晒湖路为一土堤,路面宽度约6m,双向2车道,将晒湖分割为南北两个不连通的湖,水体环境及湖泊景观皆受市民微词。

晒湖桥自东向西跨越晒湖,结构为多跨连拱,造型美观,与晒湖整体和谐,相互辉映。桥梁全长163m (含耳墙),宽20m,双向2车道,横断面布置为4.0m人行道 2.5m非机动车道 7m行车道 2.5m非机动车道 4m 人行道。建设内容包括土建、电气、给排水、照明等工程。桥梁纵向采用连续箱梁体系,全桥4孔一联布置,跨径组成为(30 50×2 30)m,采用围堰满堂支架施工工艺,于2017年4月启动施工,2018年底建成通车。

晒湖桥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设计,武汉顺跃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武汉市政工程设计院监理。由于牵涉部门较多,工程建设也存在较大困难。该桥梁工程跨越轨道11号线规划走廊,受轨道交通设计变更而多次变更。并且原址晒湖路为进出周边社区、单位的重要通道,工程周边为建成区也缺乏工程临时堆场,再加上湖泊保护的环保要求,施工组织极为复杂。为保障施工期间社会车辆的交通出行,本工程于道路南侧设置临时钢栈桥,并聘请交通协管员疏导交通,力求保证进度,尽量避免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江岸区历史风貌街区再现老汉口风情江岸区拥有历史风貌街区和大量的优秀历史文化建筑,总面积约3.35平方公里,是全市现存的文物类、优秀类历史建筑和里分民居保留最为完好、最为集中的区域,是长江主轴中的亮点区块。近年来,江岸区大力推进历史风貌街区范围内微循环道路改造提升工作,完成了黎黄陂路、兰陵路、青岛路、天津路、鄱阳街、洞庭街等微循环道路改造,通过深入挖掘汉口独特的历史文化沉淀,激活武汉近现代商业文化、里分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基因,重新注入创新产业动力和国际时尚元素,在保护历史街区和文化遗存基础上,实现老城更新、复苏活力、重显价值,初步探索出来一条老城区有机更新、产业转型升级与双创融合发展的“江岸模式”。黎黄陂路全604米,两侧保留大约17处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包括华俄道胜银行旧址、俄国巡捕房旧址、中华基督教信义大楼旧址、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俄租界工部局旧址、高氏医院旧址、基督教青年会、顺丰洋行、邦可花园、惠罗公司、巴公房子、首善堂和万国医院旧址等。兰陵路全长650米,两侧仍保留了大量租界时代遗留的欧式建筑,包括新泰大楼、顺风茶栈、俄商总会、高氏住宅、珞珈山街住宅区、医学会等。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