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共享汽车到底去哪里了:曾炒的沸沸扬扬的共享汽车

共享汽车到底去哪里了:曾炒的沸沸扬扬的共享汽车用时少还不如坐出租,时间长还是租车更加实惠,但是真正使用过共享汽车后并没有觉得相比出租车,网约车更有优势。小距离用车网约车更加方便,价格也差不多,中距离的话,价格上确实比网约车更加实惠。但是用车超过一天就其实和租车没啥区别了,现在市面上的租车平台租车一天的费用却是一百多起步,与之相比,共享汽车的价格其实也并不亲民。为此基哥专门下载了几个共享汽车的软件来体验了一把,不得不说,还真发现了点端倪。先来说说共享汽车的用户体验问题。共享汽车其实是在出租车,网约车,租车平台碗里抢肉吃,竞争其实是很激烈的。因此共享汽车的价格是没有很高的定价空间的,例如其中一个共享汽车APP里,不同的汽车车型,价格也有所不同,例如力帆是19块钱一个小时,而长安是25块钱一个小时。

最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共享汽车喊了这么多年,怎么现在还是没啥发展?

2016年的时候,共享经济就迎来了风口,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甚至还有共享马扎都纷纷出现。

当时看到新闻基哥还是觉得挺新鲜的,连汽车都可以共享了,以后手机扫码用汽车多方便,但是时隔多年,这共享汽车的发展却没能像它兄弟共享单车一样红红火火,现在走在大街上还是难能看到一辆共享汽车,而且有共享汽车的城市也屈指可数。

那为何唯独共享汽车发展会遇阻呢?

共享汽车到底去哪里了:曾炒的沸沸扬扬的共享汽车(1)

为此基哥专门下载了几个共享汽车的软件来体验了一把,不得不说,还真发现了点端倪。

先来说说共享汽车的用户体验问题。

共享汽车其实是在出租车,网约车,租车平台碗里抢肉吃,竞争其实是很激烈的。因此共享汽车的价格是没有很高的定价空间的,例如其中一个共享汽车APP里,不同的汽车车型,价格也有所不同,例如力帆是19块钱一个小时,而长安是25块钱一个小时。

但是真正使用过共享汽车后并没有觉得相比出租车,网约车更有优势。小距离用车网约车更加方便,价格也差不多,中距离的话,价格上确实比网约车更加实惠。但是用车超过一天就其实和租车没啥区别了,现在市面上的租车平台租车一天的费用却是一百多起步,与之相比,共享汽车的价格其实也并不亲民。

用时少还不如坐出租,时间长还是租车更加实惠,

其次,这所谓的共享租车,虽然也可以像现在的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一样可以随借随还,按时间计费,但是太不方便了!

汽车的空间大小就意味着不可能在同一地点放置很多的共享汽车,而且越是在大城市,本身车位就紧张,密集投放大量共享汽车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车的数量不可能很多,用户也没有办法很方便的就找到一辆共享汽车。

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往往要距离很远才能找到一辆,有去找车的功夫,打个车都到了,距离近的话还不如骑个小单车方便。

这个原因就直接限制了共享汽车的发展。规模上不去,所以哪怕是再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共享汽车是不怎么挣钱的,不挣钱那就不会有大量资本进来布局。

为了多赚钱,共享汽车平台也是想尽花样,什么日租,月租,甚至租的车也是五花八门分档次啥车都有,说实话,这个功能和市面上的租车平台就完全一样,没什么区别,难称为共享汽车。

其次,共享汽车的维护成本是很高的,共享单车单价便宜,若使用期间发生损坏,也没啥大问题。但是汽车的单价比较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剐蹭,或者其他零部件损坏,责任不好划分。而且用户在用完车之后能够规范的把车辆停放在指定停车区域的很少,大多数都是随意乱停,这就需要大量的运维人员去进行调度,而且这个工作暂时只能依靠人力完成。维护成本比共享单车高出好多个档次。

因此高投入,高维护,低盈利成为当下限制共享汽车最大的问题。

也难怪这么多年这么多企业乘兴而来,败兴而归。据统计,在2016年开始,首汽的gofun 奔驰母公司戴姆勒集团的car2share 盼达等等这些大品牌公司开始布局共享汽车,国内仅仅是注册的企业就超过了370家。但是大部分的企业投放的共享汽车都是不足500辆。只有几家稍大的公司也投放了仅仅超过一千辆。而这几百家企业,现在多数已经被拍死在了沙滩上。

看到这,基哥也是唏嘘不已,敬佩他们都是敢于弄潮的勇士。

虽然现在共享汽车看似发展受阻,但是在基哥看来,共享汽车绝对是顺应时代的产物,只是没有出现在合适的年代。

现在共享汽车本质上还是和租车区别不大,而共享汽车的真正形态必然是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体。等到了满大街都是无人汽车的时候,共享汽车才真正到了施展拳脚的时候。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