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写美食的作文比较好呢(作文如何提高手把手教你写)
怎么写美食的作文比较好呢(作文如何提高手把手教你写)爱蟹的人真的将蟹吃出了滋味,吃出了文化。就像孔夫子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丰子恺在《忆儿时》中曾写道: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省的,且他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蟹肉,过两碗饭还有余,就可得父亲的称赞,又可以白口吃下余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励节省。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是好! 但是,当人们在饱尝过蟹的鲜美之后,那种满足感便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了。丰子恺曾画过六册《护生画集》,提倡爱护动物,不能杀生。但面对蟹,他也无能为力了。他的女儿曾几次问父亲,为什么那么喜欢吃蟹?煮蟹的时候不是很残忍的吗?父亲点点头,承认是那么回事,但他无力地说:“口腹之欲,无可奈何啊!” 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曾说: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
生活即语文:蟹黄拌饭你是否还在为写作而发愁?是否还在为没有素材,没有文采而苦恼?快来跟沐风老师学起来!
今天的生活体验是“吃蟹黄拌饭”,那这该怎么写?哪些词可以表达“好吃”之意呢?
历经半小时有余,我的不远千里要从东钱湖站赶往宁波火车站,更要从宁波火车站赶往城隍庙站的原因,不过是要饱尝一尝这“蟹”,蟹黄拌饭的滋味。
(评:相信很多朋友对这段话很熟悉,不错,老师在这里仿照的是郁达夫《故都的秋》,“我的不远千里要从……赶往……,更要从……赶往……的原因,不过是要……”,这个句式我们可以积累起来,用来表达“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之意。)
承: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曾说: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尽管还未到丹桂飘香,菊黄蟹肥的时节,但提前尝尝鲜也总还是不错的。
鲁迅先生曾盛赞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因为螃蟹长得像怪物,唐人说它“蝉眼龟形脚似蛛,未曾正面向人趋”,沈括更是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前人用干蟹驱病辟邪。
(评:承接上段内容,笔者在这里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即人们对蟹的第一印象是害怕恐惧,但即便是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对蟹还是爱不释手,是不是更能体现蟹的美味呢?)
但是,当人们在饱尝过蟹的鲜美之后,那种满足感便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了。丰子恺曾画过六册《护生画集》,提倡爱护动物,不能杀生。但面对蟹,他也无能为力了。他的女儿曾几次问父亲,为什么那么喜欢吃蟹?煮蟹的时候不是很残忍的吗?父亲点点头,承认是那么回事,但他无力地说:“口腹之欲,无可奈何啊!”
爱蟹的人真的将蟹吃出了滋味,吃出了文化。就像孔夫子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丰子恺在《忆儿时》中曾写道:我们都学父亲,剥得很精细,剥出来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积受在蟹斗里,剥完之后,放一点姜醋,拌一拌,就作为下饭的菜,此外没有别的菜了。因为父亲吃菜是很省的,且他说蟹是至味。吃蟹时混吃别的菜肴,是乏味的。我们也学他,半蟹斗的蟹肉,过两碗饭还有余,就可得父亲的称赞,又可以白口吃下余多的蟹肉,所以大家都勉励节省。现在回想那时候,半条蟹腿肉要过两大口饭,这滋味真是好!
(评:“但是”一词一出现,我们就知道这段在意义表达上要更进一层了,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一段为大家引用了丰子恺先生的文段,这里有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出来人们对蟹的珍视以及蟹黄拌饭带给人们的满足感。)
更绝妙的吃法在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中有介绍,即秃黄油,秃是苏州方言,含“独有”“只有”之意,黄油只选取蟹黄和蟹膏,不允许有一丝蟹肉存在,成品芬芳馥郁,美艳不可方物,略硬的雌黄,绵润的雄膏,双剑合璧,直指人心,让每一颗米粒都被膏肓包裹,一时异香满口,可谓中华美食最高境界。此时,唯有一壶浓茶,才能将这满腔的肥甘化解于无形。
难怪宝玉曾说:脐间积冷馋忘忌,指上沾腥洗尚香。这大口吃蟹饭的画面,这唇齿鲜腥残留的味道,便永生难忘,此生足矣了。
(评:文章还在不断推进,一个“更”字又荡开一笔,向前推进。所以,我们在作文时要注意段首句关联词的使用。这里我们可以积累大量表示“美味”的词语,不再干瘪地只会使用“好吃”二字,像“肥甘”,同理“甘腴”也可形容蟹味,“异香满口”“芬芳馥郁”“美艳不可方物”等等,我们都可灵活运用,丰富辞藻。)
好了,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我们从生活中来,感受到了大家写作的精妙之处,理清了文章思路,积累了不少词语,相信本文对大伙的写作一定有所裨益。
完整视频可关注:自修室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