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北京必吃的美食(蔡澜先生在北京吃了一圈儿)
蔡澜北京必吃的美食(蔡澜先生在北京吃了一圈儿)于是有编辑来约蔡澜先生去杂志上开专栏,专门写美食的评论。越写越多,读者反响很好。吃饭的地方人特别多,要等好久,这倒也没什么,关键是服务生待客的态度非常傲慢,让人受不了。本想带父母出来散散心,吃吃喝喝玩玩的,却惹了一肚子气。恰好蔡澜先生那时在报纸上写专栏,于是就开始在专栏里写吃饭的事。
蔡澜先生是知名的美食家。
而说起蔡澜先生为什么会成为美食家,还有个好玩的故事。
这件事,要归根到蔡澜先生对父母的“孝”上。
有一年,蔡澜先生的父母从新加坡到香港,蔡澜带父母出去吃饭。
吃饭的地方人特别多,要等好久,这倒也没什么,关键是服务生待客的态度非常傲慢,让人受不了。
本想带父母出来散散心,吃吃喝喝玩玩的,却惹了一肚子气。
恰好蔡澜先生那时在报纸上写专栏,于是就开始在专栏里写吃饭的事。
越写越多,读者反响很好。
于是有编辑来约蔡澜先生去杂志上开专栏,专门写美食的评论。
于是,蔡澜先生成了美食家。
话说这年蔡澜先生来到北京品尝美食。
到了北京,涮羊肉是必须要尝的。于是大伙儿一起去了“能仁居”。
羊肉上来了,蔡澜先生惊讶地发现,原来这羊肉都是冷冻后用机器削薄的。
看起来像蛋卷,吃起来像木屑,还有些像发泡胶。
请客吃饭的主人知道蔡澜先生是美食家,于是不住地问:“好吃吗,好吃吗?”
蔡澜先生没说话,总觉得不点头吧,对不住主人的一片热情,点头吧,又有些违心。
于是,最后,蔡澜先生说:“能仁居是家老铺子了,烂船至少有三斤钉吧?”
后来,蔡澜先生又吃东来顺西来顺的,还是不满意,觉得不够味。
又一年,蔡澜先生到北京。
主人盛情,要带他去一家六星级餐厅吃大餐。
蔡澜一听,有些反感,但又不好却了主人的好意。因为他觉得,欧洲餐厅最高的级别才三星,哪来的六星呢?
到了后,蔡澜先生发现果不其然。明明标注的是川菜,却是除了几碟冷菜是川菜,其余的都是粤菜。
蔡澜先生明白,因为在北京,粤菜能卖高价,餐厅赚得多。
一桌菜,蔡澜先生几乎没一样中意的。鲍鱼小得可怜,鱼翅只有几条丝……
上来龙虾了,服务员拿给蔡澜先生。蔡澜先生不喜欢吃龙虾,说不要。
但服务员硬是给他。直到他严肃地喊第三声“不要”时,服务员才收手。
临走,还给了蔡澜先生一个白眼,表情是看不起乡下人的那种。
最后,主人一结账,一万多。
真是吓人一跳。朋友解释说,桌上的一瓶洋酒就要上千。
蔡澜先生很不屑,那种酒在超市也就90块钱。
请蔡澜先生去大酒店吃,此人肯定是不了解蔡澜先生的。
他每到一地,更喜欢吃当地的特色,当地的小吃,老百姓吃得起、经常吃的东西。
所以,等到终于有了机会,蔡澜先生打上车,直奔北京的小吃街去了。
先是到了地安门。
一看菜单,蔡澜先生傻眼了。
这都是啥呀。
素炒疙瘩,鸡皮疙瘩也能炒着吃吗?
还有什么开口笑,艾窝窝,麻团,蜜三刀,焦圈,面茶……
看名字,根本不知道能点啥吃,因为根本没法由名字推理出食物的样子和味道。
先点个面茶吧,蔡澜先生心想,喝个早茶应该不错。
结果上来一碗“一塌糊涂的褐色东西”。这一点茶的样子都没有嘛。
喝一口,也似乎没有茶味。
这总不能一样一样试下去吧。
突然,蔡澜先生眼前一亮。豆汁儿!
外地人都喝过这玩意,都知道有多难喝。可这天,蔡澜先生打定主意要来它一大碗。
因为蔡澜先生爱读老舍先生的作品。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豆汁儿,那简直是老百姓喝的琼浆玉液啊。
豆汁儿上来后,蔡澜先生尝了一大口。
自问自答。
好喝吗?
与其说好喝,不如说是对老舍先生致以最高的敬意。
后来,又一年,蔡澜先生到北京。
他耐不住诱惑,在王府井大街又点了一碗豆汁儿。
这回,品出滋味来了。
蔡澜先生说:“当然,有点儿馊,配着咸菜丝,越喝越美味,怪不得骆驼祥子老兄那么爱喝了。”
这次为什么这么成功?主要原因是,蔡澜先生找对了人带路。
他找了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出租车师傅。
这是去一个地方寻美食的极好用的方法。
但是,也有碰运气的时候。
我有个同学,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蠢事。
有一年,去青岛,想找当地美食,打了个出租,师傅很热情地把他拉到了城郊,店名号称“劈柴院”。
一顿饭,3个人,花了上千元。其中一条炖黄花鱼,是主菜,三四百元,还不好吃。
他没蔡澜先生那么幸运。
北京烤鸭,也是一定要尝一尝的。
蔡澜先生跟一位北京当地人打听,哪里可以吃到好吃的,全聚德他不想去,说“实在难吃”。
这位北京的朋友向他推荐“鸭王”,是一个体户开的。
蔡澜先生赶紧奔了过去,结果大失所望,说没有想象中那么精彩,称不上王。
边吃边回忆香港的“鹿鸣春”,说还是那里的烤鸭出色。
我倒觉得全聚德烤鸭并不难吃。其实,味蕾细胞随着人的年龄变化,会发生变化的。年轻时感觉好吃的东西,到年纪大些,可能就不再感觉那么好吃了。
还有,人的味觉还跟情绪记忆有关。
如果吃某样美食时,是跟亲爱的人一起吃的,或者当时发生了很愉快的事,都会让人对这种食物产生一辈子的好感。
一辈子忘不了。
走了一遭又一遭,品了一家又一家,蔡澜先生觉得最好吃的还是五香花生米。
在北京,蔡澜先生不管去哪里,都会点五香花生米,因为不管这顿饭吃得有多让人失望,只要有五香花生米在,那就不会心情太糟,因为五香花生米“永远不让人失望。吃得饱,价钱便宜得要命。”
最后的福利。
蔡澜先生不但会吃,还会做。
有一年,央视请蔡澜先生来谈吃。谈完之后,不过瘾,又邀蔡澜先生烧了6个菜助兴。
其中,有两道菜,我们在家也可以试着做做。
一道是“龙井鸡”。就是用一个深底锅,下面铺甘蔗,然后将一整只鸡抹上油盐,放于甘蔗上,鸡上再撒龙井,最后盖上锅盖,蒸40分钟。鸡碧绿。
还有一道菜,取名自《射雕英雄传》里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是黄蓉骗洪七公武功时烧的菜。做法很简单,就是把豆腐做在火腿里。
先把火腿锯开,挖24个洞,然后填入豆腐,蒸四五个小时,即成!
哪天朋友来做客,可以哄哄朋友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