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清朝富二代故事:清朝商业炒作的第一高手

清朝富二代故事:清朝商业炒作的第一高手这样的家庭尤其注重对子女的培养。袁枚天赋极高,又爱书如命。别人家的孩子七八岁还在骑竹马、玩陀螺,他就已经能熟读《四书》、倒背《五经》。12岁考上了秀才,20出头更是连中举人和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这是个什么概念?按理说,出身于书香世家多是些只求功名的迂腐文人,但袁枚偏偏是个例外。他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浙江钱塘县,祖辈和父辈都是州府的低等幕僚,卑微劳碌,贫困潦倒。能让创业圈羡慕得眼睛发红,又能让文坛恨得牙根痒痒的,估计也只有钱塘老狐狸袁枚了!这位拈花老者,便是江湖人称“通天狐狸”的袁枚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算是看明白了,生命和爱情,在自由面前啥都不是。袁枚可就机灵多了,搞对立多没意思,这三个他都要!

在开口闭口都在谈商业模式的今天,如何快速打造网红已经成了绝大多数人的梦想。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300年前就有人办到了,而且还办得相当漂亮!

前半生是仰人鼻息的小官,后半生却成了广开财路的创一代;

左手倡导性灵说、诗书不辍,右手却玩转地产、美食、网文圈;

有人捧他是“南袁北纪”“性灵派大家”,有人却骂他是名教罪人,伤风败俗……

能让创业圈羡慕得眼睛发红,又能让文坛恨得牙根痒痒的,估计也只有钱塘老狐狸袁枚了!

清朝富二代故事:清朝商业炒作的第一高手(1)

这位拈花老者,便是江湖人称“通天狐狸”的袁枚

铁饭碗再好,受气滚粗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算是看明白了,生命和爱情,在自由面前啥都不是。袁枚可就机灵多了,搞对立多没意思,这三个他都要!

按理说,出身于书香世家多是些只求功名的迂腐文人,但袁枚偏偏是个例外。他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浙江钱塘县,祖辈和父辈都是州府的低等幕僚,卑微劳碌,贫困潦倒。

这样的家庭尤其注重对子女的培养。袁枚天赋极高,又爱书如命。别人家的孩子七八岁还在骑竹马、玩陀螺,他就已经能熟读《四书》、倒背《五经》。12岁考上了秀才,20出头更是连中举人和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这是个什么概念?

差不多的年龄,和他生活在同时代的郑板桥才考上秀才,而比他晚生几十年的大诗人龚自珍会试落选了6次,快40岁才考中进士……

清朝富二代故事:清朝商业炒作的第一高手(2)

袁枚的科举之路走得比当时很多人都要顺利

袁枚少年得志,自然少不得赋诗一首:“我愧牧之名第五,也随太子看祥云(《胪唱》)。”这B装得,简直满分。但他并没能高兴太久,清朝毕竟是满人的天下,无论是谁,想在翰林院混,都必须精通满文,这刚好是他的短板。果不其然,三年学习期满,朝廷举办“散馆”考试,袁枚就因为挂科,被一脚踢出京城,外放到溧水、沭阳等地,当了个七品芝麻县官,一做就是7年。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十年寒窗苦读圣贤书的袁枚也明白这个道理,既然做不成京官,就干脆当个最优秀的县令!就这样,26岁的袁枚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为官期间,他清廉公正、推行法制,带领当地百姓抗灾,深得民心。

离任溧水时,当地百姓缝万民衣,自发送行,“一路壶浆擎父老,万家儿女绣衣裳”;

改任江宁时,沭阳的百姓,又给了他巨星般的待遇,“五步一杯酒,十步一折柳。使君乘车行,吏民攀车走”……

按照这个节奏,袁枚很有可能成为比肩包拯、于谦的大清官,名垂青史。但时间一长,他也有了陶渊明式的困惑。俗话说,官大一级压死人。身处官场,光靠政绩和民心是万万不够的,还得遵循一长串繁文缛节,随时准备在适当的时机阿谀逢迎。

清朝富二代故事:清朝商业炒作的第一高手(3)

刑部尚书尹继善非常赏识袁枚

这让天性放荡不羁爱自由的袁枚很不适应:“书衔笔惯字难小,学跪膝忙时有声(《随园诗话》)。”他转眼一想,自己33岁正值壮年,家中美妾在怀,生命和爱情都有了,干嘛因为做官,让自己浑身不自在呢?

终于,在1749年,袁枚以父丧守孝为由辞去官职。放下了眼前的苟且,开始寻找属于他的诗和远方……

当网红,开启人生第四种活法

诗和远方=旅游?外号“通天老狐”的袁枚,对未来生活的规划有更多想法——旅游只是暂时的,建立喜欢的生活方式才是根本。

袁枚很幸运,比他早几十年的李渔带了个好头,写畅销书,盘下芥子园开出版社、建戏班子唱戏,赚得盆满钵盈他也看上了一个好地盘,花三百金在江宁购得一座荒废的园林。这园子来头可不小,据说是曹雪芹祖上的私家园林,《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原型。身处黄金地段,极具文化气息,这样一块宝地开发成收费景点或是高档楼盘,定会大赚一笔。同僚们都将羡慕的眼光,投向了未来的地产大佬。

清朝富二代故事:清朝商业炒作的第一高手(4)

曹家后人们称:随园就是《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原型

作为炒作高手的袁枚却微微一笑:“非也,非也。我既不卖楼也不收费,反而还要免费开放,谁都可以进来逛逛。”众人一脸懵逼,他却说一不二,立马拿出全部积蓄,对废园进行360度改造,将其改名为“随园”。

新建后的随园,大门敞开,围墙全拆,池沼楼台,奇峰怪石,外加各种古玩器具和海量藏书。一时间,很多人都知道了江宁小仓山有个极妙的去处,知名度慢慢就打出来了,前来游玩的人络绎不绝。流量有了,收益还会远吗?

清朝富二代故事:清朝商业炒作的第一高手(5)

《随园食单》堪称是清代版《舌尖上的中国》

有了一定的名气和游客基础后,袁枚便开始创作《随园食单》。作为一位高级知识分子 顶级吃货,他用精妙的文笔以文言随笔的方式,极力渲染食物之精妙,家厨手艺之高超。书中详细介绍了14世纪-18世纪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饭点,还包括当时的美酒茗茶,妥妥一部清代版《舌尖上的中国》。

人生在世,唯有美食与美景不可辜负!赏着随园景色,读着这本食单,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好吗? 成功抓住一众吃货的心后,袁枚这个心机boy开始招商了。

他在随园里开办餐厅,又放出十个名额,邀请百姓到园中养殖花卉,种植蔬菜。主打纯天然、无污染的招牌,现场贩卖,再按照种类和摊位,挨户收取管理费。不仅能给食客提供新鲜的食材,又多了一笔租金入账!

此外,做美食袁枚还特别讲究体验。每次有客到,他不仅会派人将餐桌摆到景致极美的亭榭,还会安排美女弹曲跳舞,为随园吸纳了一大票食客。

清朝富二代故事:清朝商业炒作的第一高手(6)

随园的食客多为当时的达官贵人

但这还远远不够,随园这个大IP在餐饮界炒得火热,文化产业必须跟上,周边产品也要卖得飞起!袁枚趁热打铁,创作了《随园全集》等一系列书籍,供不应求。成为自由作家后,他又写了文学类《随园诗话》、美食类《随园诗单》、悬疑类《子不语》,长期霸占销量榜首,甚至琉球、高丽等地也有粉丝前来求购。他卖文的收入随之水涨船高,有时一篇碑文,竟要价万两黄金。

这一批文学类的精准粉丝,成了一股新的流量后,袁枚又迅速抓住商机,开办各种写作速成班,招收弟子,顺便推广他的“性灵说”。

就这样,靠着一步步的炒作聚集人气,然后收租、搞餐饮、卖书、开班,从体制跳出来的袁枚,一下就成了商界大佬……

有钱又有闲,就要这么浪

比别人提前半辈子过上了财务自由的生活,袁枚哼着小曲,跳着舞步,愉快地开启了后半生壮岁归隐,享园林之乐,极声色之娱的生活。

袁枚的好色,是摆在台面上的,无人不知。而且,不仅好女色,还好男色。

他40岁时,已经娶了10多房姬妾,仍四处寻访美女。但奇怪的是,每次外出应酬,歌姬斟酒时他总是正襟危坐,视美女如浮云。这不是老袁的风格啊!朋友们大为不解,都以为是他身体出了问题。袁枚连忙截住话头,解释道:“寻花问柳,关键在于‘寻’和‘问’。路边杨柳墙头花,任人攀折,有什么情趣可言?”这番高论,瞬间震住了满座嘉宾。

清朝富二代故事:清朝商业炒作的第一高手(7)

一秒打开社交小达人袁枚的朋友圈

他对龙阳之美也心向往之。“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随园轶事》)。”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李郎、庆郎、桂郎、曹郎、吴郎、陆郎……

据说过了60岁,他还收了一个叫刘霞裳的弟子,特别年轻貌美。他每次出游登山,都一定要带着。遇到郑板桥,也不忘和其讨论:“即使美男子犯了错误,也不要打坏他的屁股。”(杨鸿烈《袁枚年谱》)

等到67岁,袁枚老娘去世后,他更是开始了全国巡回旅游。在名山大川到处打卡,庐山、黄山、武夷山、天台山、雁荡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自美其名曰:“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新正十一日还山》六首之一)。”

自己玩够了,还要搞点惊世骇俗的行为艺术——公开招收女弟子。

清朝富二代故事:清朝商业炒作的第一高手(8)

精编版的《随园女弟子诗选》

据道光年间《国朝闺秀正始集》等典籍统计,清代女诗人总共有四千多人,袁枚的女弟子就占五六十人。他在西湖,至少举办过两次闺阁诗词集会,又冒天下之大不韪,编辑了《随园女弟子诗选》,公开宣称女弟子中的佼佼者席佩兰、金纤纤、严蕊珠为他的“闺中三大知己”。

清朝富二代故事:清朝商业炒作的第一高手(9)

“红袖添香伴读书”就出自女弟子席佩兰之手

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如此离经叛道的举动势必遭到主流文人的攻击:

史学家章学诚就最讨厌袁枚,认为像他这样的人渣应该被凌迟;刘墉在任江宁织造时也说袁枚人品下流,有伤风化,要把他赶出南京;甚至有弟子在袁枚死后迫于舆论,将刻有“随园门下士”的印鉴,改成了“悔作随园门下士”……

其实,无论别人说他是风流才子,还是无耻文人,袁枚本人根本就不care。他信奉着一套和当时主流文化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学——“伪名儒不如真名妓”。你骂你的,我过我的。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活出自己,而不是讨好他人……

Allhistory:基于AI知识图谱,展现不同角度的历史世界。欢迎关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