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长安睿骋cc在路上很少见(睿骋CC行驶质感不输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

为什么长安睿骋cc在路上很少见(睿骋CC行驶质感不输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从消费升级来看,中国本土轿车长期徘徊在5万-8万元的低端市场,到了10万元以上就上攻乏力。而之前买了低端轿车的消费者,这几年也有了消费升级的想法,候选车型的价位大概在9万-13万元区间,只可惜市场没有合适的车型。这说明什么?中国是汽车制造业的大国,但是主要的利润都是让外资品牌拿走了。在代表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的中高级轿车领域,更是外资品牌独享,本土品牌根本就无从置喙其中。而如果中国本土品牌不改变这种局面,不实现在轿车尤其是中高级轿车领域的突破,那么,中国不可能成为汽车强国,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也无法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而只能延续外资品牌代工厂、低端制造的命运。如是,中国汽车的竞争力堪忧,而中国民众希图汽车制造崛起、本土汽车消费升级的愿望就无从实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稳定增长,占2016年中国GDP总值比重达40.9%,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51617.5亿元,利润总额为68

满现代互联网气息的乌镇已然成为新车发布的热门首选,而在12月20日上市的睿骋CC将成为乌镇的收官之车,也将是中国本土轿车的压轴之作。

为什么长安睿骋cc在路上很少见(睿骋CC行驶质感不输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1)

对睿骋CC,长安汽车的重视程度可谓史无前例:上市之前两次品鉴会,两次试乘试驾,目的只有一个,让大家对这款车的产品力更多一点了解。这一次,睿骋CC已经处于中国汽车工业向上突破的关键时刻,不容失败,必须成功。

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稳定增长,占2016年中国GDP总值比重达40.9%,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151617.5亿元,利润总额为68803.2亿元。在工业企业的41个行业中,汽车制造业的主营收入为80185.8亿元,占工业企业的6.96%,排名第三;利润更是占据所有行业之首,达到6677.4亿元,占工业企业的9.7%。

简而言之,汽车制造业已经成为TOP3的支柱型行业,而利润贡献度更是占工业的1/10强。

虽然汽车制造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非常大,但是仔细看下轿车的销量排行榜,在前30名中,中国本土品牌的车型寥寥无几,只有吉利帝豪EC7一款车型。而在中高级轿车的TOP20中,更是没有中国本土品牌的身影。

这说明什么?中国是汽车制造业的大国,但是主要的利润都是让外资品牌拿走了。在代表品牌形象和溢价能力的中高级轿车领域,更是外资品牌独享,本土品牌根本就无从置喙其中。而如果中国本土品牌不改变这种局面,不实现在轿车尤其是中高级轿车领域的突破,那么,中国不可能成为汽车强国,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也无法获得健康、持续的发展,而只能延续外资品牌代工厂、低端制造的命运。如是,中国汽车的竞争力堪忧,而中国民众希图汽车制造崛起、本土汽车消费升级的愿望就无从实现。

为什么长安睿骋cc在路上很少见(睿骋CC行驶质感不输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2)

从消费升级来看,中国本土轿车长期徘徊在5万-8万元的低端市场,到了10万元以上就上攻乏力。而之前买了低端轿车的消费者,这几年也有了消费升级的想法,候选车型的价位大概在9万-13万元区间,只可惜市场没有合适的车型。

长安谋求中高级轿车的破局

从百年前的洋务运动到21世纪,长安汽车一直保有做强民族实业的初心。

对于本土汽车企业来说,除了销量,还需要在品牌影响力、品质以及综合竞争力方面有所作为。

长安品牌汽车在2016年的总销量为171.8万辆,其中乘用车达到128.4万辆,长安乘用车是目前唯一一个年销量突破百万辆的自主品牌。

为什么长安睿骋cc在路上很少见(睿骋CC行驶质感不输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3)

分析长安乘用车的销售结构,可以发现SUV类的产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今年7月CS55上市之后,销售形势长虹,每月都销售1.5万辆左右,而且还带动了CS75等原有产品的销售,让长安品牌的SUV品类的月销量稳定在6万以上,直接与长城汽车比肩。

"两长"的SUV产品热销固然不是坏事,但是也反映出中国本土汽车品牌产品结构上的问题,集中来说就是轿车不强,尤其是中高级轿车的羸弱。

《汽车通讯社》的编辑在对中国本土品牌车企的特色进行总结时写了一个段子:

"如果将本土品牌阵营比作一个班级,那么班里的情况是这样的:班长是吉利,很会发掘和利用资源;体育委员是哈弗,打得一手好球,容易吸引妹子,但偏科严重;宣传委员兼语文课代表是上汽,营销做得好,宣传工作交给他准没错;学习委员兼数学课代表是长安,学习成绩好,是个默默学习的三好学生,语数外、物化生样样精通,但长相一般……"

这个段子把长安比作学习委员兼数学课代表,学习成绩好,是个默默学习的三好学生,语数外、物化生样样精通,但长相一般。当然,长相一般这一点长安也在明显变化,即将上市的睿骋CC的设计就属于长安全新设计语言的产品,基本上颠覆了之前保守的设计理念,给人以惊艳之感。

但是,包括长安在内的整个本土品牌近年来在中高级轿车领域缺乏有竞争力的产品,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中高级轿车方面没有建树,只有SUV一枝独秀,那么,本土品牌的层级就无法提升,品牌形象也就停滞在中低端。高品质的车型不推出,一方面让那些准备升级消费本土品牌产品的消费者没有合适的选择,同时也无法获得较高的溢价能力,为后续的研发、品牌升级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

为什么长安睿骋cc在路上很少见(睿骋CC行驶质感不输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4)

当然,长安汽车一直在为轿车的崛起做准备,从逸动,从上一代睿骋。他们蓄势待发。

在三亚体验睿骋CC的驾驶质感

让人欣慰的是,长安在静默两年之后,终于推出了让人眼睛一亮的中高级轿车——睿骋CC。

我在三亚试驾了睿骋CC之后,知道中国本土品牌的爆款B级轿车就是它了!

为什么长安睿骋cc在路上很少见(睿骋CC行驶质感不输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5)

"1.5T 6AT",这是一个高可靠性的动力组合,对于爱信6AT变速箱,长安花了不少精力,与发动机的匹配非常顺畅。底盘调校非常有韧性,基本上可以过滤掉大多数路面的颠簸。

睿骋CC的悬架为"前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后多连杆独立悬架",通过双通道减振上支撑、C型侧向力补偿弹簧技术、隔振性更好的柔性连接等结构优势,精准保证四轮定位。过弯响应出色,车身倾侧幅度小,抗侧倾性能出色,行驶质感与舒适性大幅提升。客观上,睿骋CC的行驶质感不输于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

此前,中国本土品牌中高级轿车在产品设计与标定方面存在问题,包括整体的品质感、设计的协调感、驾驶的质感以及合乎市场需求的定位、定价。这些问题不解决,某款产品即使在一两个方面取得不错的分数,但是也很难成为市场认同的爆款产品。

可喜的是,睿骋CC这款产品给了我们希望,它具有这样一些之前的本土品牌B级轿车不具备的特色或者说是优势:

为什么长安睿骋cc在路上很少见(睿骋CC行驶质感不输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6)

1.设计感。睿骋CC的设计感是整体性的,不仅包括造型,也包括一些内装以及配置方面的设计,譬如"会呼吸的大灯"、液晶仪表盘的三种显示模式、飞屏互动等。这些设计让睿骋CC给人整体的感觉是美的,有科技感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审美和人性化的情感需求。与前代产品相比,设计理念有了质的飞跃。

为什么长安睿骋cc在路上很少见(睿骋CC行驶质感不输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7)

2.整体的品质感。和紧凑级轿车不同,一辆中高级轿车需要给人一种有品质的感觉,包括在内饰、用料、细节以及NVH静音性、舒适性方面。一句话,进入车内,就得给人类似于高级车的调性,而不能用料廉价、细节很粗糙。

为什么长安睿骋cc在路上很少见(睿骋CC行驶质感不输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8)

3.行驶质感。有了静态的质感还不够,你还得提供动态行驶的质感,后者更重要。在动力、悬架、底盘、转向等各个涉及驾驶的环节,厂家都必须进行精细化的考量,这样才能调校出适合用户需求的质感。开动起来,通过方向盘转向的力度、油门和制动的反应、底盘和悬挂提供的过弯响应、抗侧倾性能,你能感觉到属于这个车型的特有品质。

为什么长安睿骋cc在路上很少见(睿骋CC行驶质感不输大多数合资B级轿车)(9)

4.科技感的配置。这个属于加分项,科技配置不是一味的简单叠加,需要有符合这款产品的调配与安排。在睿骋CC上面,包括ESC电子稳定系统、停走式ACC自适应巡航系统,这个属于安全驾驶的辅助配置,与行驶质感相匹配。另外,像Forest Air森林空气净化系统提供健康的车内环境,in Call 3.0智能车载互联系统满足了人们对于移动互联方面的需求。

可以说,以上的设计感、整体的品质感、行驶质感、科技配置这4方面的用心打造,让睿骋CC成为高品质的轿车,也具有了问鼎中高级市场的产品底气。

写在最后:

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杨大勇是这么理解睿骋CC中的"CC"——"China Class",中国式的舒适,可以看出睿骋CC是中国人对于舒适诉求的设计与满足。

中国本土品牌轿车领域已经很久没有出爆款了,这一次,睿骋CC让人们看到了这种可能性。从产品力来看,睿骋CC已经在设计和品质方面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接下来就看一个合理的定价体系以及市场营销的推广了。

对于长安汽车而言,如果睿骋CC一炮走红,月销万辆之上,势必极大地鼓舞士气,带动长安品牌整体向上,也间接拉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尤其是明年即将上市的第二代逸动产品(这款产品也是具有爆款潜质的)。如果睿骋CC成功了,长安稳居一线本土品牌阵营就没有任何悬念了,同时也会给其他本土品牌带来巨大的示范效应。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