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过滤芯(别只看净化过滤)
净化过滤芯(别只看净化过滤)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上面提到的那些过滤净化配置,能有效从外界阻隔粉尘、细菌进入到车厢,并且进一步净化车内空气,让我们在较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拥有不错的车内空气质量。相比之下,笔者认为对车内的VOC含量更值得大家关注,这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但与我们用车健康息息相关。更应关注车内VOC含量 它对我们健康影响更大至于这些滤芯能否有效防止车外的病毒传播,这里就不做讨论了,其实结合实际用车场景(多为空旷的通风环境),其作用只是锦上添花罢了。在防止病毒传播层面来说,它并没有像我们需要N95口罩出门那么重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具有强过滤能力空调滤芯以及那些净化空气的配置对于改善我们车内的空气质量还是很有帮助的。而现在已经不是豪华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越来越多的家用经济型车也拥有这些功能,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利好的。关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空气净化配置,此前的文章已经做了较详尽的解读,这里就不再展开了,感兴
【太平洋汽车网 行业频道】近年来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大家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投诉量也是逐年增长的状态,截止到2019年已经“跻身”成为汽车消费者投诉的十大问题之一。近期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家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更进一步,尤其是车内空气净化过滤的配置更受到大家青睐。而各大汽车厂商的宣传也紧随“热点”,着重宣传这些配置,甚至推出“车载N95口罩”的概念。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除了从车外进来的粉尘微粒、细菌外,由汽车各部件挥发出来的VOC含量同样值得大家关注。
净化功能配置更受关注
不得不说,这一次疫情的传播途径实在有点可怕,除了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据说也能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进行传播。所以疫情期间,即便是驾车出行,大部分人也会选择戴口罩,担心被从车外进来的空气感染。一时之间,大家对于车内的空气质量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
PM2.5过滤装置、负离子净化系统、AQS空气质量控制系统,这些关于车内空气净化的配置都不是新推的技术了,不过在疫情期间,似乎都受到了大家的热捧,也成为各大汽车品牌极力推广的对象,甚至推出“车载N95口罩”的概念。目前“N95”这个词比较火,也出现在众多厂商的宣传语里。“车载N95口罩”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拥有更强过滤能力空调滤芯,比如HEPA滤芯,这类滤芯对于过滤≥0.3微米的颗粒物有着很好的过滤效果,的确与N95口罩有着相近的过滤性能。
至于这些滤芯能否有效防止车外的病毒传播,这里就不做讨论了,其实结合实际用车场景(多为空旷的通风环境),其作用只是锦上添花罢了。在防止病毒传播层面来说,它并没有像我们需要N95口罩出门那么重要。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具有强过滤能力空调滤芯以及那些净化空气的配置对于改善我们车内的空气质量还是很有帮助的。而现在已经不是豪华高端车型的专属配置,越来越多的家用经济型车也拥有这些功能,对于消费者而言无疑是利好的。
关于目前市面上主流的空气净化配置,此前的文章已经做了较详尽的解读,这里就不再展开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点击上面的图片链接进入了解。
更应关注车内VOC含量 它对我们健康影响更大
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上面提到的那些过滤净化配置,能有效从外界阻隔粉尘、细菌进入到车厢,并且进一步净化车内空气,让我们在较恶劣的环境下也能拥有不错的车内空气质量。相比之下,笔者认为对车内的VOC含量更值得大家关注,这是我们容易忽视的,但与我们用车健康息息相关。
什么是VOC?即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是一系列苯类、醛类化合物的总和。这些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很大危害的,可以说是导致癌症等重大疾病的重要根源。至于具体有哪些危害,大家可以自行搜索,这里就不展开了。
那车厢里的有机化合物从何而来?可以说几乎车内看到的、摸到的地方都有可能产生,比如仪表台总成、座椅表面与内衬、车门内饰板、地板与顶棚,还有用于减震、降噪、隔热的材料、油漆、粘合剂等等,如果材料的选择不严格控制,都可能会产生这些有毒的有机化合物。尤其是在空间相对狭小且封闭,换气效率低的车厢,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不易散发出去,那么长期与车内人员接触,危害性就可想而知。
要从源头上控制车内VOC含量并不简单
为了保证车内空气质量的高标准,不少厂商还斥巨资建立了专门的VOC实验室,同时需要一批专业的工程师,像传祺、奇瑞等传统大的车企都有自己的VOC实验室,专门检测零部件和整车的VOC含量水平。那要从“源头”上控制车内VOC含量,要怎么做?
首先是原材料的选择,我们听得最多的就是使用环保材料、环保粘合剂等,这些是有效降低VOC含量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像一些豪华品牌对于车上的用料要求就相当严格,比如沃尔沃品牌,旗下车型对于座椅的皮革、中控的饰板、顶棚面料等部件有严格的要求,与车内成员经常接触的变速档杆、按钮、安全带插销、门把手等部件,严禁使用镍。另外,像铅、定塑化剂、烷基锡化合物和溴也禁止出现在沃尔沃汽车内。
不只是豪华品牌,近来在自主品牌也能见到使用环保内饰的车型,比如吉利几何A。据官方介绍,几何A内饰的全部次材料都采用环保材质,比如中控台面、车门板都是采用降解后的环保材质,还采用了国际认证的婴儿接触级环保织物座椅,即便在太阳底下暴晒,也不会挥发出有害的气体。
不过筛选材料只是其中一环,也是相当复杂的一环,工程师需要对每个供应商提供的每种不同价位、不同性质的材料,全部做测试。比如针对内饰材料,除了看它的性能外,还要看它在不同使用场景下(高温、湿度、日照等),所释放的VOC含量是否会影响人体健康。
对于内饰材料的检测,除了使用精密仪器检测出VOC里每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的客观检测外,还需要靠专业的“金鼻子”团队进行主观评价。因为有些材料在数据上虽然无害,但是闻起来令人感觉不好(比如臭味),就需要靠人闻出来并淘汰掉。
即便所用的材料都合格,整车完成后也不一定合格,所以除了对材料、零部件的检测外,也要对整车的VOC含量进行检测,可见工程量有多大。当然,这些检测需要在特定的场所下进行(检测气味含量对环境要求很高),就是前面提到的VOC实验室。以奇瑞工厂为例,它的VOC环境舱,可以进行整车、零部件、材料几个层级的VOC成分分析。
所以,要控制车内空气中VOC的含量低于标准限定值并不容易,这不像前面提到的空气净化过滤功能,换个滤芯加个净化配置就行了,它需要贯穿整个汽车生产过程,从最初的原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的敲定、零部件的品质监控、零部件运输与存储的环境以及生产拼装过程等各个环节,若其中某一环出现监管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新车的车内空气质量不达标。
车内空气质量有参考标准 不过目前约束力有限
既然车内的VOC含量对我们的健康影响这么大,多少含量才是安全的,有没有汽车企业可遵循的标准?其实早在2012年,国内就已经出台车内空气质量的标准,即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也是国内首个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对于车内空气中的苯类和醛类等有机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限定,从此使得车内的空气质量有标准可依。此后在2016年1月国家环保部又发布了GB 27630-201X《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征求意见稿,标准更加严格。如下表:(数据来源C-AHI)
中韩日标准限值对比表(mg/m³) | ||||
控制物质 | 韩国 | 日本 | 现行GB/T限值 | 拟修订GB限值 |
甲醛 | 0.25 | 0.1 | 0.1 | 0.1 |
乙醛 | --- | 0.048 | 0.05 | 0.2 |
丙烯醛 | --- | --- | 0.05 | 0.05 |
苯 | 0.03 | --- | 0.11 | 0.05 |
甲苯 | 1 | 0.26 | 1.1 | 1 |
乙苯 | 1.6 | 3.8 | 1.5 | 1 |
二甲苯 | 0.87 | 0.87 | 1.5 | 1 |
苯乙烯 | 0.3 | 0.26 | 0.26 | 0.26 |
可以看到,标准体系里对甲醛、乙醛、丙烯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共8种物质的含量做了限定值。而后面推出的修订版对于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物质的限值要求更严格。另外,从管控物质的种类来看,较韩国、日本的汽车VOC标准也更严格。
不过目前这个标准也只作为推荐标准,并非强制标准,对车企的约束力比较有限,所以车内的空气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
结语:车内空气质量控制不是亮眼的黑科技 但需要踏实去做
要从根源上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需要厂商将VOC测量融合到整个生产过程中,踏实做好检测材料、控制流程以及持续管理每一个环节。但由于车内的VOC是缓慢释放的,而且国家提出限值的那几种有害气体大多是无色无味气体,所以车内人员是不容易立即感受到危害,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换句话说,即便厂家花足人力物力去做好优化空气质量的每一个环节,但消费者并不容易通过感官去辨别了解,加上没有强制标准,会导致有些厂家可能并不在乎这一点。所以希望大家对车内空气质量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也希望国家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强制标准尽快落实。(文:太平洋汽车网 陈启贞)